分享

中醫脈學之秘:破釋 晋●王叔和《脈經》二十四脈陣法

 如環無端 2020-10-14

自公元285年至今,歷1731年之久

中醫脈學之秘,今天破解

2016年9月

陳達津

中國香港

脈診———獻給全球中醫藥研究者參考

前言:

  本人年屆七十,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雖然本人健康至今尚可,但想深一層,假如上天給我一生有八十年夀命,算起來尚餘十載,祇是十年時間是彈指間事,亦未知何年開始腦退化?或心臓病突發而一命歸西?大半生從事醫藥行業,除了解決病者痛苦,也成就了我的家庭經濟,除此之外並無功德。為了不枉此生,在半退休之餘年,本人對中醫某一技藝術法的領悟,獻給全世界中醫師以作參考,亦有抛磚引玉之意。

  中醫脈診技藝,術精者多不勝數,有不必病者先說病狀,由醫者點出其不適亦;有憑把脈得知婦人懷胎男胎女等‧‧‧‧‧‧。祇是藝高者從來秘技不示人,別人也無從得知術之真假。除了家學之傳,大學中醫本科畢業生,在脈診上大都心中了了,指下微茫最難知的感嘆!這是因為教授們大都依書直說,悟性由學生自我發揮。離開校園走向社會,面對病人時才有真正思考分析的良機,及至後來成為大師,當中必然下了多年的苦功。

  凡學術性一家之言,應有其系統架構才能屹立不倒,系統嚴密勻稱才可以傳之久遠。

  中國古代學術著作通常是隱藏系統結構,所以後學大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今天的文明年代,以實証為驗,否則將會被質疑非科學。很多人都有過親身體驗,當科學方法解決不了某個難題,例如疾病,也不得不求助於其他方法,例如另類治療,而往往也有意外驚喜。

  大部份中醫師虛心地接受科學知識,間接提升中醫療效。而中醫學是哲學性技藝,更有實証療效。人們應當相信實証的科學,祇是見不到的不能說不存在,世上存在的事物有可見與不可見的;有已知的,有尚未知的。若用數字表示,零是不可見;壹是可見。可見的學問是人為的事物,例如科學實驗,是人為的,是可見的。但大自然的事物並不是全部可見,但卻存在,人們便祇有讚嘆造物主的萬能。平凡人卻能見人所不能見的,是接近上帝了,見上帝之期也不遠了。中國古亦有云:「泄天機者不祥」。言之太盡,不能成宗師。故自古聖人,祇隱於象,讓人自己發現,興趣無窮,追求不已。「泄天機」我無懼不祥,因為上天已眷顧了我一生,已經很滿足,就是不祥亦無遺憾。

  破釋王叔和二十四脈陣法,陳逹津並非第一人。而破釋此陣法的第一人正是王叔和自己,他也不是原創者,祇是系統破釋者,憑此系統推算出二十四脈,破釋後並不將系統示人,這或許是學習古人:「聖人隱象不明」免泄天機之意?

  後世很多脈學門派都是憑自我經驗加以發揮成一家之言。卻並非王叔和系統,因為無人知曉其系統,也就無人駁斥了,祇有相信、跟隨。

  王叔和破解脈法秘密的第一手資料是參透了《內經》的文字。由文字轉化為圖象思維而得出方陣,由方陣變化出不同的組合,每一組合憑特性,賦予一脈象名稱。

  文句出於《內經。陰陽別論》,原文:「鼓一陽曰鈎,鼓一陰曰毛,鼓陽性急曰弦,鼓陽(陰)至而絶曰石,陰陽相過曰溜」。這幾句文字,歷代註家皆有不同解讀及註釋,但都不能窺其堂奧,甚至懷疑「溜」字是錯別字云云。祇有王叔和明白其意。現在由本人還原王叔和的演譯。原文:「鼓一陽曰鈎」。白話文:鼓動力祇有單一的陽動,這脈的特性就給它一名稱叫「鈎」。原文:「鼓一陰曰毛」。白話文:鼓動祇單一的陰,無陽動力的脈給它的名稱名叫「毛」。原文:「鼓陽性急曰弦」。白話文:鼓動陽氣急緊的脈象名稱「弦」。原文:「鼓陽(陰)至而絶曰石」。白話文:鼓動陰氣太低沉,而摸不到的,給脈象名「石」。原文:「陰陽相過曰溜」。白話文:陰靜的脈與陽動的脈互相交通混合,這現象就叫作「溜」。(溜,滑過去之意,亦是暢順之意。)

歷代註釋舉例:

  唐。王冰:一陽,三焦心脈之府。津按:這解釋還原不到下文。馬蒔謂:一陰者,微陰也,當指陰氣初生。津按:也是受「一」字所累。「鼓陽至而絶」滑壽註:當作鼓陰至而絶。丹波元簡云:鼓陽作鼓陰。津按:滑壽與丹波元簡解釋合理。「溜」,張志聰註:溜,滑也,陰陽相過其脈則滑‧‧‧‧‧‧故脈滑也。津按:溜,滑也,是對的,但不是指滑脈,這註解錯誤。晋朝的王叔和讀透了《內經》,但唐朝的王冰卻看不通,可見做學問功夫,除了努力之外,頓悟的時機也很重要的。

  《內經》陰陽別論:鼓一陽曰鈎,鼓一陰曰毛,鼓陽性急曰弦,鼓陰至而絶曰石,陰陽相過曰溜。化為方陣系統結構是這樣的。

方陣:相過曰溜。

原文:陰陽相過曰溜。

註釋:四角相過,即是陰陽交感,平衡,這是無病的平脈。

diagram1

  假如某一角不能與對角相互溜過(即表示陽不能與陰和合)便是有病態的脈象。由於主次排序不同的組合,產生部份相過與部份不相過,共有二十四個組合。每一組合的不同特性給予一名稱,共成二十四脈。歸根結柢一句話:「茅盾統一」規律、亦即「負陰抱陽規律,也是左肝右肺上心下腎示意圖。是辯證思維,不是實相解讀。

  再說原文:鼓一陽曰鈎。這是指心脈,特性是陽動、提升、如吊如鈎。若單獨出現是重病脈象。原文:鼓陰至而絶曰石。(原文是鼓陽,祇有滑壽及丹皮元簡推理出應為陰字之誤。他們倆是對的。)。這是指腎脈,特性是陰靜、下沉如墜如石。若單出現石脈是重病脈象。鈎與石相過亦即心腎互溜,即心腎交感。陰陽和合便沒有單鈎脈單石脈了。以上是鈎石相過綫;以下是毛弦相過綫分析。

  原文:鼓一陰曰毛。這是指肺脈,特性是散泄、輕浮如毛。若單獨出現是重病脈。原文:鼓陽性急曰弦。這是指肝脈,特性是紐絞,歛硬如弦。若單獨出現是重病脈。毛與弦相過亦即肺肝互溜,即肺肝交感。陰陽和合了的毛弦綫便沒有單毛脈和單弦脈了。若心腎綫相過溜及毛弦綫相過溜,即二綫交叉,四角交感,便是有脾胃的平脈了。

平脈方陣相溜圖:

《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和即平,故曰和平,亦即平和。沖氣即是相過,相過曰溜,溜就是來回滑走。

四力協調平衡成第五種力,名平力,或說是和,平和就是正常。

  心腎肺肝(鈎、石、毛、弦),若缺一或缺二,加上主次排序的改變,都出現不同的主次組合。不論缺一角或缺二角(四角本相過)也就是不和之脈,加上症狀不適,即成病脈。

diagram2

二十四脈方陣推演:

(一)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脈方陣主次:毛、鈎、石(欠弦)。」也就是說毛脈没有弦脈之相溜,沒有弦就是欠了紐絞力。毛,是升浮力,為主力,鈎、石綫是相過溜綫,為輔助力。

(二)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脈方陣主次:毛、弦、石(欠鈎)。」毛主浮軟,弦主紐絞是兩邊實,無鈎之吊升力故中央空。毛為主力故浮大。

(三)洪脈,極大,在指下。「脈方陣主次:毛、弦、鈎(欠石)」。毛弦相溜主升浮歛力,而鈎吊力無石沉之平衡祇有陽動力作輔助,所以力洪。

(四)滑脈,往來前却,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脈方陣主次:鈎、毛、石(欠弦)」。鈎石綫相過,以鈎之陽動為主力,而毛沒有弦之紐絞力便祇有浮升力。

(五)數脈,去來促急「脈方陣主次:鈎、弦、石(欠毛)」。鈎石相過,而鈎為主,鈎主陽動。弦欠鬆散力,祇有緊紐。其力急逼,加鈎之動,故數。

(六)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脈方陣主次:弦、鈎、石(欠毛)」。鈎石相溜,但以弦為主,弦主緊紐,卻無毛之鬆散力平衡,祇有繃緊力。

(七)弦脈,舉之無有,按之如弓弦狀,「脈方陣主次:弦、石(欠鈎、毛)」。弦,紐絞力卻無毛的鬆散力相過;石,沉重力無鈎吊之平衡。雙綫皆無相過,但以弦為主力,故弦。

(八)緊脈,數如切繩狀,「脈方陣主次:弦、鈎(欠毛、石)」。弦之紐絞力無毛之鬆散力平衡,鈎無石之相過。與弦脈相似而實不同,因主次不同,配搭不同。

(九)沈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脈方陣主次:石、毛(欠鈎、弦)。」石無鈎之相過,毛欠弦的溜過,即雙綫失平衡,但以石為主,石主沈。

(十)伏脈,極重指按之,著骨乃得,「脈方陣主次:石、弦(欠鈎、毛)。」也是雙綫不相過,但以石為主,弦為次。弦主紐緊,故比沈脈更沈,更因無毛之升浮力所致。

(十一)革脈,有似沈伏,實大而長微弦,「脈方陣主次:石、鈎、弦(欠毛)。」石,力沈;鈎,力強;弦,長弦,以石為主力,故似沈伏。

(十二)實脈,大而長微強,按之隱指,愊愊然,「脈方陣主次:石、毛、弦(欠鈎)。」毛、弦,大而長微強,石,按之隱指‧‧‧‧‧‧。

(十三)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絶,若有若無,「脈方陣主次:弦、毛(欠鈎、石)。」祇有弦、毛之相過綫是細軟,(無鈎、石綫之助力)故微。

(十四)濇脈。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脈方陣主次:弦、毛、石(欠鈎)。」鈎主數、速、動,欠鈎(遲一止),弦、毛(細且散)石主沈。弦細為主,鬆散而沈,故濇。

(十五)細脈,小大於微,常有,但細耳,「脈方陣主次:弦、鈎、毛(欠石)。」弦,紐細,鈎,升在上,毛,主軟散,鈎欠石之平衡,所以不沉,祇是細。

(十六)軟脈,極軟而浮細,「脈方陣主次:毛、弦(欠鈎、石),有毛,弦綫之相過,無鈎」石綫之存在,祇有毛之散軟及弦之細紐。

(十七)弱脈,極軟而沈細,按之欲絶指下,「脈方陣主次:毛、石(欠鈎、弦)」毛主軟散,石主沈,無鈎之升吊,無弦之硬,故欲絶指下。

(十八)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豁豁然空,「脈方陣主次:毛、鈎(欠弦、石),」毛與鈎主表,無弦便不硬,無石則無沈力,故祇有表無裏而虛。

(十九)散脈,大而散,散者氣實血虛,有表無裏,「脈方陣主次:鈎、毛(欠弦、石)」鈎主升,毛主散,毛與鈎皆表,無弦與石存在,為無裏。祇有表散之象。

(二十)緩脈,去來亦遲,小駛於遲,「脈方陣主次:鈎、毛、弦(欠石)」鈎綫無石相過,故不沈,加毛、弦之和,故緩。

(廿一)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脈方陣主次:石、鈎、毛(欠弦)」有單綫石、鈎之相過,無另一綫弦之和,祇有毛之軟散,以石為主,石主沈,主靜慢。

(廿二)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脈方陣主次:石、鈎(欠毛、弦)」有單綫石、鈎之相過,無另一綫之存在。

(廿三),來數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結脈者生,代者死,「脈方陣主次:鈎、石(欠毛、弦)」,鈎、石相過,毛、弦綫不存在。與結脈相似,但代以鈎為主鈎主動數。

(廿四)動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搖「脈方陣主次:鈎、弦(欠石、毛)。」鈎無石之相過,祇有上沖力,弦無毛散之和,祇有紐緊力,見於關上為鈎之吊力厥厥動搖為弦之紐絞力,不見相過,不見相溜。

後記:

  抛磚之作,目的在引起同道的思考,甚至在此基調上引伸、發展,進而演釋更多前賢的智慧成果。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大有可發掘的空間。

  在本文中,那怕同業點出我的不足,可以肯定,對大家還是有益處的。祇是本人無暇回應,引玉的效果達到了便是我的期望。

預告:  

  稍後本人將再發放調脈藥法。敬請垂注。

  (下次的關鍵詞將會是:升、降、歛、散的物力)

鳴謝:

感謝 王探微老師教導(筆者跟從王老師讀經,領悟多角度思考及圖像思維)

最後以詩一首作結:
《脈脈無言》         七絶● 仄起式,一東韻
四象三才兩儀中 (註:儀,音二仄聲)
乾坤二路盡無窮
方維缺一傾平定
跳角單飈命向終  (註)
2016.9.11 上午 陳達津

註:四角脈象分佈是鈎、毛、弦、石,若二綫(四角)交叉平衡是平脈(無病),若缺一角則平脈消失,表示微恙;若缺三角,只獨現鈎、毛、弦、石之某單一脈象太強烈,表示全無胃氣,為真臟脈,表示病深或危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