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垃圾回收处理,是骗补贴吗?

 品质公共生活 2020-10-14
我住在临安。此临安以前叫临安县,现在叫临安区。此临安不是历史上有名的“临安”府,尽管二者比邻。府县同名,很多地方都存在这种情况。事实上,临安作为县名,历史久远,可追溯到西晋时期。
当年康王赵构“泥马渡江”,仓皇南逃,到了杭州“临时安定”下来。但不久后就“直把杭州做汴州”,“临安”也就变成了“永驻”!但凡到过江南的人,多少都能理解南宋君臣的“不思进取”,这块地方真有如同古人所描述的“魔力”:“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心安处即吾乡。用现代人的话说,江南,到处都是可以“择一城终老”的地方。
我到临安十多年了,这个吴越小城不仅俘获了我的身体,也日益进入我的精神世界。在这里,总的来说,我的心灵被烫得平整服贴、舒舒服服。但也有例外。其中之一就是我所在的小区的物业服务不如人意。
平心而论,物业服务的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一个是物业公司的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业主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在当下中国,还存在一个原因:街道和社区的管理混乱。换句话说,除了服务提供者和被服务对象之外,还有一个监管者的问题。如果套用契约术语,这里不只是甲方和乙方的问题,而是一个甲方、乙方和丙方的问题,并且丙方更加强势。
物业服务事项很多,我不一一讨论。就举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的例子。
去年后半年,小区入口处,有家公司搞了几场活动,宣传垃圾分类回收,还在现场专门演示回收,并奖励积分,积分可用来在其合作商家买东西。我某次还特意把旧衣服等送过去,在他们的小程序上换了积分。接着小区里搭起来几间垃圾房。说实话,我对这种模式很有好感,政府和商家合作,商家用积分激励业主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政府购买服务,商家追求利润,居民有参与动力,我看好这个。事实上,当时余杭等地也已经有了此种垃圾分类回收的市场化运作,我们的学生还去调研过,大家都认为此种模式不错。当然,有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发文说:在垃圾分类上,宣传比物质刺激更有效。人家是专业研究,我不敢说这个结论不靠谱,我只能说,常识告诉我,经济激励更重要。
但是,这个公司在我们小区一直没运作起来,我很疑虑:难道又是讲故事骗政府补贴吗?直到现在,我都没看到这个公司来过小区进行垃圾回收,线上的服务也一直没有开通。
然后到了今年大概四月份,临安的新冠疫情稍微好转一些,社区贴了个通知,说街道通知垃圾要定时定点投放,都要放到去年搭的垃圾房里。这个垃圾房,实际上就是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开了几个投放孔,孔下面呢,放着原来的垃圾桶。也就是说,把原来每栋楼下面的垃圾桶转移到了垃圾房里,在分类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大幅度缩减了垃圾桶。这种大幅缩减垃圾桶,物业公司当然高兴,可是过于突然,居民一下子适应不了,虽然没有垃圾桶了,但大家仍然原地投放。社区拿钱请人专门处理和引导。即使这样,由于垃圾房规划不合理,民众习惯难以改变,过了一段时间,被收走的垃圾桶又出现在原来的地方,一切又恢复了原样。这种境况不禁让我想起“黄宗羲定律”:为了减少垃圾桶,集中建起了垃圾房;可一段时间后,垃圾桶又回去了,且额外增加了垃圾房。而且,在这个“改革”过程,花费的经济成本,算谁的?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发现在垃圾回收处理这个问题上,要么政府出钱搞,要么政府服务外包,让企业来做。街道出钱,社区来做,结果是不计成本,只算政治账,不关心效果;交给企业做呢,不少企业把精力放在骗政府补贴上,尽可能去降低成本,而不是真正推动环保和减少排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