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8853-- 30年前乡里娃听到收鸭毛就激动,多年后方知,此物能赚外国人的钱

 泊木沐 2020-10-14

司马迁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一鸿毛。

泰山我没见过,鸿毛也没见过,鸭毛,我倒见过。

(图源 UNSPLASH)

今日这大热天的,为何讲起鸭毛这事呢?

只因读1980年1月份老报纸的时候,看到几件事。

先看这篇:

鸭鹅毛是“弃之为废,收之为宝”。我国许多农村都喂养鸭鹅,但鸭鹅毛大都分散在千家万户,有相当数量被丢掉了。这是很大的浪费。搞“四化”要广开生产门路,鸭鹅毛也应该充分利用。希望有关部门重视鸭鹅毛的收购和加工工作,为国家换取更多的外汇。

看到此处,农村朋友——尤其是30岁以上的朋友们,是不是脑子里突然泛起了陈久的记忆?

收鸡毛咯,收鸭毛咯……

诚如《红楼梦》里王熙凤第一次出场一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小孩对此最敏感了,纷纷跑出来家门,翘首以盼。

但见有人挑着箩筐,自公路撇进机耕路,渐近大伙聚居之处。边走边叫,收鸭毛咯,换糖果咯。

哦,原来如此,由不得孩子们不兴奋啊。

那年月,除了过年过节,会买点果子买点糖——还得先敬了祖先,才有我们的份——最盼的,就是有人来收鸭毛收废品了。

更盼的,就是父母看着我们可怜,不要他们的钱,而让他们用糖果,把鸡鸭毛换走了。

说起来,那时我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只晓得杀了鸡鸭之后,把毛留起来,会有人来收。

至于收了做什么,我们不问,他也不会主动说。

(货郎老照片)

今年看这新闻,才晓得,原来能换外汇呢。

在该文章的同一版,还有另一篇文章,更加生动惊奇:

在江南名城芜湖市有家天河羽绒厂,以鸭鹅毛作原料,生产出口标准羽毛和鸭绒被、鸭绒枕等羽绒制品,一九七九年为国家换取外汇一千七百六十四万美元,平均每个职工创汇两万九千多美元,为“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截至去年十一月底,这个厂已收购鸭鹅毛五百四十万斤,是历年来的最高数字。此地出产的鸭鹅毛毛花大,绒朵厚,色泽好,弹性强,是国内同类原料的上品。这个厂用这些鸭鹅毛精心加工出来的标准羽毛和羽绒,看上去质地洁白,飘忽欲飞;生产的羽绒制品,抓在手柔软轻盈,顿生暖意。因此,这些产品能过海越洋,远销亚、欧十七个国家和地区。

原来呀,那些走街串巷收鸡鸭毛的,只是赚差价的中间商,这些对农民而言没有用的东西,最终成为外国人羽绒服里的温暖之源。

看这旧闻,只说到鸭鹅,但当年确实也收鸡毛啊。

大概,鸡毛的绒毛比较少,质量也比较次,可能,生产的是比较低档的吧。

(图源 UNSPLASH)

现在想来,好在也没问人家收去到底做什么。否则,人家说出羽绒服这种词,根本听不懂啊。

那时我们冬天穿的袄子,里面充塞的,都是棉花呢。

不过,现在我们这没人来收了。但在网上查了查,发现还是有很多人做这生意。

朋友们,你是否还看见过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