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一百零九:沈渐刚克,高明柔克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621年,鲁文公六年,鼠年(庚子年)。这一年的国际社会流年不利,是致丧之年,才安葬完许僖公,就相继死了两位大国国君:晋襄公和秦穆公。鲁国大夫季孙行父的两次出行很神秘,夏天“如陈”,秦穆公死了;秋天“如晋”,晋襄公也死了。是巧合?还是宿命?众说不一。更神乎其神的是,这位季孙行父出访前还要找人问一下“万一遇上丧事该准备什么礼节!”希望此公不要再出行了。晋襄公死后,晋国国内政治力量进行了残酷的斗争,那位太过刚强、华而不实的晋国著名人物阳处父在斗争是第一个成了牺牲品,被同事狐射姑灭了,《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意思是,深沉的人要用刚强来克服不足,爽朗的人要用柔弱来克服不足。上天纯阳,属于刚强的德行,尚且不触犯寒暑四时运行的次序,何况人呢?而且过于刚强,华而不实,就会聚集怨恨。触犯别人而聚集怨恨,会给自身招来灾祸。这话因阳处父而来,却适用于所有人和事,包括春秋第三霸晋襄公和第四霸秦穆公,更适用于以霸业为追求的国家。

        “六年,春,葬许僖公。夏,季孙行父如陈。秋,季孙行父如晋。八月乙亥,晋侯欢卒。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孔子老先生用65字记载今年9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晋襄公死了,晋国权力地震,国力削弱;秦穆公死了,人才殉葬,霸业终结。

             (一)

            “六年,春,葬许僖公。”

        鲁文公六年,春季,安葬许僖公。

        按《春秋》“诸侯五月而葬”的礼制,许僖公的安葬是合于礼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许国国内政权过渡比较平稳。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晋国“裁军改革”的情况。春季,晋国在夷地(晋地,具体不详)检阅军队,撤去两个军,恢复了三军之制。公元629,鲁公三十一年,晋国在sōu,军事演习)于清原(晋原,在今山西运城市稷山县),扩“三军”为“五军”。去年,晋国赵成子(赵衰)、栾贞子(栾枝)、霍伯(先且居)、臼季(胥臣,子犯)四位晋文公留下的重臣都相继去世了。所以,这次夷地检阅军队,是要进行军事改革,确定统军之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晋文公时期的重臣一个个相继去世,清原之蒐,五军十卿,有先轸郤溱先且居狐偃栾枝胥臣赵衰、箕郑胥婴、先都。箕之役,先轸死(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零二)。去年,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死了明年《春秋左氏传》记载相关此次军事演习之事时,还说到“晋侯将登郑父、先都”,意思是将要重用这两个人,则可证明郤溱、狐偃、胥婴也已经死了清原十卿”,唯有箕郑、先都在,所以通过检阅军队来选择三军将佐,迫在眉睫。晋国最强盛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开始走下坡路了。

        晋襄公的原定用人方案是:让狐射姑率领中军(元帅),赵盾(赵宣子、赵孟)辅助他。晋卿大夫阳处父访问卫国后从温地(卫地,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回来,便把检阅军队的地点从夷地改到董地(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或闻喜县),并调换了中军主将,即中军将(元帅)赵盾,中军佐狐射姑(射< yè>,是狐偃之子,食邑于贾,字季,所以也称贾季)。阳处父(阳子),原是赵衰(成季)的下属,所以偏向赵氏,而且认为赵盾富有才能,说:“任用能干的人,这是国家的利益(“使能,国之利也”)。”所以使赵盾居于上位,成为中军将(元帅)。赵盾(赵宣子)从这时开始掌握国家的政权,制定章程,修订法令,清理诉讼,督察逃亡,使用契约,清除政治上的污垢,恢复被破坏的秩序,重建已经废弃的官职,提拔被压抑的贤能。政令法规完成以后,交给太傅(晋国的太傅也是卿,只是不在军行而已)阳子和太师贾佗,使之在晋国推行,作为经常的法则。

        晋卿大夫阳处父最终敲定的军改方案:

        中军:将,赵盾,赵衰之子,又称赵宣子、赵孟。佐,狐射姑。

        上军:将,箕郑。佐,荀林父。

        下军:将,先蔑。佐,先都。 

             (二)

           “夏,季孙行父如陈。”

        鲁文公六年,夏季,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到陈国去。

        季孙行父,即季文子,是那位公子委友(鲁国“三桓”之一季孙氏的始祖)的孙子。从名字来看,此时季孙氏的后人已经以“季孙”为氏了,行父是他的名字。这位季孙氏的后人为何去陈国呢?臧文仲(臧辰,公子遂)由于陈、卫两国和睦,想要讨好陈国。夏季,就派季文子(季孙行父)到陈国聘问,同时娶了家室。以息夫人(桃花夫人)为代表的陈国美女可是在国际社会上出了名的,但春秋礼制规定,大臣没有国君的命不能越过边境,就象今天出国要报告组织,得到批准一样,更不能在出国访问期间为自己娶个外国媳妇回来,这严重违反组织纪律,所以《春秋》加以记载。可惜那时候边境管控也没那么严格,当时也没有护照这东西,不需要护照就能自由来往于多国之间,否则的话,鲁文公可以下令把各级干部的护照收起来由组织集中保管,就可以避免季文子“犯错误”了。

        在季文子借出国访问给自己娶媳妇的时候,西方大国秦国的国君秦穆公赢任好死了(《春秋左氏传》:“秦伯任好(秦穆公嬴任好)卒。”)。这是一代明君的陨落,是秦国人民的重大损失,也是国际社会的重大损失。秦穆公,亦书为秦缪公,嬴姓,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在位39年。是春秋五霸之第四霸。

        秦穆公赢任好死了,愚蠢的儿子太子罃(yīng,英)即位,就是秦康公,生母是秦穆公的夫人秦穆姬(晋献公之女)。这位太子罃公元前645年出过场,那年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秦穆姬的哥哥或弟弟),秦穆姬便领着儿女登上高台以自焚相威胁,要求释放晋惠公,其中就有太子罃,他管晋惠公和晋文公叫舅舅。老爹死了,这个“愚孝”的蠢儿子用子车氏的三个儿子“车家三良”:车奄息、车仲行、车鍼虎殉葬了秦穆公。这三个人可都是秦国赖以发展壮大的人才,是治国理政难得的栋梁之材。国都的人哀悼他们,为他们赋了《黄鸟》这首诗(《诗经·国风·秦风》)。《柏杨中国人史纲·第七章·纪元前第七世纪》说,秦国的霸权也是短期的。赢任好逝世,霸权即终结。这是人才被摧残罄(qìng)尽的必然结果。秦国地处偏僻,崛起的时代很晚,教育不发达,民智闭塞,高级知识份子本已寥寥无几。赢任好之能够终于建立霸权,主要原因在于他任用了两位有行政才能的宰相百里奚和蹇叔,但他们都是外国人,而且都已去世。百里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曾推荐出生于本国的三位高级知识份子:车奄息、车仲行、车鍼虎,他们是弟兄关系,因之人们称为“车家三良”。秦穆公赢任好死后,他的继承人秦康公赢罃(yīng)把百里孟明视和“车家三良”全部殉葬,一锅端了,这种愚蠢的行为,使秦国又回到秦穆公赢任好之前的草昧时代。

        君子说:“秦穆公没有当上盟主,是必然的!死了以后还抛弃百姓。以前的国君离世,还要留下好的法度,更不会夺走国家的贤能之人!《诗经·大雅·荡之什·瞻卬》说:‘贤人的死亡,就会损害国家。’贤能之人本来就很少,为什么还要夺走贤能之人呢?”古代身居王位的人知道寿命不可能长生久视,因此,不能只是自己在世时做得好,而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从即位就开始遍选贤能圣哲之才,给他们树立风气教化,分给他们旗帜服装,把对他们有益的话记录在典册上(为作善言遗戒,著於竹帛),为他们制订法度,对他们公布行为准则,设立表率来引导他们,给予规章让他们遵行,告诉他们先王遗留下来的训导经典,教育他们防止谋求私利,委任他们一定的职务,开导他们使之合于礼仪,让他们不要违背了因地制宜,让大家施行这些事情,逐步取得成果直到死亡为止。这样的做法,圣人和先王都是相同的。现在不但没有法则留给后代,反而将杰出人物作为殉葬夺走了,这就让秦国难于处在国际社会的上游了。君子因此而知道秦国再也无法向东征伐了,从而无缘成为诸侯为霸主了。

          (三)

          “秋,季孙行父如晋。”

        鲁文公六年,秋季,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到晋国。

        秋季,季文子(季孙行父)准备到晋国聘问,估计是事先听说了晋襄公病重,就让人代他掌握万一遭到丧事以后应有的礼仪,然后才动身去晋国访问。(也有人认为了解遇上丧事的礼仪是访问的法则,以防患于未然,并不是听到晋襄公有病才让人了解这些的。以当时的通信条件,这种说法应该是合理的)。随行的人说:“准备了做什么用?”季文子说:“预备好意外的事,这是很好的古训(“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临时去请求而没有得到,这会遇到困难。多了解一点,所得到的虽然一时用不着,有什么害处呢?”

        其实,季文子可能只是根据以前听到的晋襄公的情况,做到“有备无患”罢了,被后世一演义,就神乎其神了!

          (四)

          “八月乙亥,晋侯欢卒。”

        鲁文公六年,秋季,八月十四日,晋襄公姬欢死了。

        晋襄公死了,这已经是定局,死后的事情先不着急,晋国人先着急把新国君确定了再说。有实力的君位竞争者是晋襄公的两位兄弟:

        “公子雍”,生母为杜祈,杜是国名,祈是姓。杜国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晋襄公为杜祈作过一件青铜器,名刘公铺,又叫杜嬬铺,内底铸铭文10字,郭沫若考证为“襄公作杜祈奠铺,永宝用”。现居于秦国。

        “公子乐”,生母为辰嬴(即怀嬴,穆嬴,亦书缪嬴),秦穆公之女。嬴姓,名字不详。先为晋怀公夫人,嬴是秦国的国姓,怀嬴的怀说明她是晋怀公的夫人,后来,她又嫁给了晋文公,所以又叫文嬴,后来改称为辰嬴,辰可能是谥。现居于陈国。

        晋襄公死了,太子晋灵公年幼。由于发生祸难的缘故,晋国人要立年长的国君。赵孟(赵盾)说:“立公子雍为君。他乐于行善而且年长,先君宠爱他,而且为秦国所亲近。秦国,是老朋友了。能安排好人就巩固,立年长的人就名正言顺,立先君所爱就合于孝道,结交老朋友就安定。因为祸难的缘故,所以要立年长的国君。有了这四项德行的人,祸难就必定可以缓和了。”

        贾季(狐射姑)说: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受到两位国君的宠爱,立她的儿子,百姓必然安定。赵孟说:辰嬴低贱,位次第九,她的儿子有什么威严呢?而且为两位国君所宠幸,这是淫荡。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求得大国而出居小国,这是鄙陋。母亲淫荡,儿子鄙陋,就没有威严;陈国小而且远,有事不能救援,怎么能安定呢?杜祁由于国君的缘故,让位给偪姞(襄公生母)而使她在上;由于狄人的缘故,让位给季隗而自己居她之下,所以位次第四(本应在第二位,第一位应该是文嬴,如此说来文嬴没有生儿子)。先君因此喜欢她的儿子,让他在秦国做官,做到亚卿。秦国大而且近,有事足以救援;母亲具有道义,儿子受到喜欢,足以威临百姓。立公子雍,不也可以吗?派先蔑(miè)、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赵孟(赵盾)派人在郫地,晋邑,今河南济源市西部的邵源镇)杀了公子乐。

        两位强有力的君位竞争者最后都没有成为国君,贾季(狐射姑)支持的公子乐被杀,赵盾临时改变了立公子雍为君的主意,转而立太子姬夷,最终,年幼的太子姬夷皋即位,这就是晋灵公。

          (五)

          “冬十月,公子遂如晋。”

        鲁文公六年,冬季,十月,鲁国公子遂到晋国。

        鲁国“外交部长”公子遂(襄仲)到晋国去,是代表鲁文公吊唁晋襄公,还要参加晋襄公的葬礼,更不排除掌握晋国国内形势,以便确定下一步鲁国与晋国的关系,看看还要不要继续认这个“老大”。国与国之间,浓浓的是利益,淡淡的是情谊。

          (六)

          “葬晋襄公。”

        鲁文公六年,冬季,安葬晋襄公。

        按照“诸侯五月而葬”的礼制,三个月就安葬晋襄公,有点行动过速。晋灵公年幼,一切由赵盾做主,速葬晋襄公可以稳定晋国形势,免得有人借此发挥,夜长梦多。

        晋襄公,姬姓,名欢,谥号曰“襄”,《春秋》称其为“晋侯欢”,是因为那时候称男子用氏不用姓,所有不称“姬欢”。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1年在位7年。晋文公之子,其母“秦所与文公妻者”,即秦缪公所妻者,亦称文嬴。在位期间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三年不改父之道”,使晋国霸权没有从高峰一下子跌入深谷,是位难得的“守成之君”。

          (七)

          “晋杀其大夫阳处父。”

       鲁文公六年,冬季,晋国杀了大夫阳处父。

       晋襄公死后,晋国开始利益格局大调整。狐射姑贾季怨恨阳处父(阳子)当年阻止他任“中军元帅”,又知道他在晋国没有人援助。九月,贾季派续鞠居(即狐鞫居,与狐射姑同为狐氏之族)杀死阳处父。

        关于阳处父的命运,卫国大夫宁嬴(甯<níng >嬴)在去年就有很高明智慧的判断。晋国的阳处父到卫国聘问,回国时路过甯地(晋邑,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北),甯嬴(对此人身份说法不一,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逆旅大夫”)愿意跟随他。甯嬴到达温地(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又回来了,他妻子问他,甯嬴说:“太刚强了。《商书》说:‘深沉的人要用刚强来克服,爽朗的人要用柔弱来克服。’(《尚书·周书·洪范》,古时候归《商书》)那个人只具备其中之一,恐怕不得善终吧!上天纯阳,属于刚强的德行,尚且不触犯寒暑四时运行的次序,何况人呢?而且华而不实,就会聚集怨恨。触犯别人而聚集怨恨,不能够安定自身。我是害怕不能得到利益反而遭到祸害,因此才离开他。”

          (八)

          “晋狐射姑出奔狄。”

        鲁文公六年,冬季,晋国大夫狐射姑逃到狄人那儿。

        狐射姑(贾季)在晋国呆不下去了,主要是因为与当权的实力派赵盾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年初晋舍二军,通过在董地检阅军队来实施军队改革,晋襄公原定的中军将(元帅)人选是狐射姑,结果被阳处父搅和了一下,到嘴的鸭子飞了,位子让赵盾给抢去了,自己成了副手中军佐。此恨难消,便寻机杀了阳处父。阳处父好杀,赵盾却难平,阳处父与赵盾他老爹赵衰就是好朋友,与赵盾关系也不错,既是世交,又是盟友。杀完阳处父的狐射姑环视一周,发现赵盾已经借此事准备收拾自己,于是,只剩下一条道了,“逃”!

        狐射姑当不了中军将(元帅),由此就可以看出端倪。政治上没有远见,对赵盾如此太强大的持不同政见者视而不见。赵盾(赵宣子)接替成季(赵衰)主持国政两年之后,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纪小。赵盾由于国家多难,想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国君。雍当时在秦国,就派使臣去迎接他。太子的母亲(穆嬴,亦书缪嬴,当是秦宗女)日夜啼哭,叩头对赵盾说:“先君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抛弃他的嫡子而另找国君呢?”赵盾为此事忧虑,恐怕她的宗亲和大夫们来袭击杀死自己,于是就立了太子夷皋,这就是晋灵公,并派兵去拦截到秦国迎接公子雍一行的人。晋灵公即位之后,赵盾就更加独揽晋国的政事,当然肯定容不下狐射姑这样的人物了。晋国大夫间的争斗,是晋国走向衰弱的标志。

        狐射姑是一个私欲很重的人,想法很多但办法不多,这就给他带来了无穷尽的烦恼和祸患。人如果不是处以公心,而是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便会象狐射姑一样,一生不得安宁。 

          (九)

          “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鲁文公六年,冬季,闰月不举行告朔仪式,但还是到太庙去朝拜视朔政。

        中国是农业古国,根据四时来安排农事(顺时命事),农事合于时令可以使百姓富裕(事不失时,则年丰),养活百姓的根本方法就在于此。闰用来补正四时(四时渐差,则致闰以正之),这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因此,古代君王如果心系民生,就要在闰月举行告朔仪式,在仪式上要视朔政,估计是处理一些与此有关的事情吧,否则,就是放弃了施政的时令,就会被认为不会治理国家,不能为民着想。正是因为鲁文公闰月不举行告朔的仪式,而是在太庙里搞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祭庙受朔政,这是不合于礼仪的,所以被《春秋》记载下来予以讽刺。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