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一百一十三:刚亦不吐,柔亦不茹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617年,鲁文公十年,龙年(甲辰年)。这一年,国际社会的三巨头秦、楚、晋各自在为自己谋利益。秦、晋之间相互攻伐、相互牵制、相互削弱,为楚国的“坐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楚国把晋国“老大”顾不上照顾的小兄弟们都收到了自己麾下,只是手段有点“残乎”!楚国拉着“小兄弟”蔡国搞了个楚国式的国际会议:“厥貉之会”。在这个国际会议上,陈国、麇国、郑国、宋国都受到了武力威胁,陈恭公、麇子、郑穆公、宋昭公都被不同程度地侮辱。特别是楚国大夫羞辱恐吓宋昭公时,居然引经据典,用到《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中的:“刚亦不吐,柔亦不茹。”意思是,硬的不吐出来,软的不吞下去。通俗地讲,就是软硬通吃,你硬我比你还硬,你软我比你更软。这就是楚国的意图,就是楚国的手段,就是伟大的“楚国梦”。春秋前四霸已经随风而逝,楚国正在酝酿着春秋第五霸,而第五霸横空出世之前,楚国已经是如此地霸气、霸道。人必自辱,然后人辱之。不是楚国恶劣,而是其他中原诸侯国不长进、不争气。

        “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孙辰卒。夏,秦伐晋。楚杀其大夫宜申。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及苏子盟于女栗。冬,狄侵宋。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孔子老先生用52字记载今年7件事,其中最重要的是楚国策划的“厥貉之会”,这可充分暴露了强楚的狼子野心和残酷手段。 

             (一)

            “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孙辰卒。”

        鲁文公十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三月二十一日,鲁国大夫臧孙辰死了。

        臧孙辰(臧文仲)死,鲁文公给予小敛(在死者身上加一件衣服),所以《春秋》予以记载。

        臧文仲,姬姓,臧氏,名辰,谥文,臧孙辰,臧哀伯次子。臧氏一族,世袭司寇之职,执礼以护公室。这位臧文仲早年说过几句名言,颇具智慧。比如,“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等等,但到了晚年,在“如楚乞师”、“取济西田”等事情上,却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和高尚的仁德,只能说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孔子对臧文仲的评价如下:《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中,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春秋左氏传》引仲尼(孔子)的话: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意思是,臧文仲让展禽(柳下惠)屈居于自己之下,设置了六个关口以收税赋使百业疲废,让他的小妾织席贩卖,这三件事做的不够仁爱;给一个大乌龟盖一间大房子把它养起来,纵容夏父弗忌举行不和顺序的祭祀而不加制止,把一只美丽的海鸟误认为凤凰便让国人祭祀,这三件事做得不够聪明。由此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位鲁国的世袭司寇。 

            (二)

           “夏,秦伐晋。”

        鲁文公十年,夏季,秦康公讨伐晋国。

        在秦国讨伐晋国之前,春季,晋国人(赵盾)先讨伐秦国,占领了少梁(即梁国,今陕西渭南市的韩城市南,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灭梁国,领土并入秦国。)。夏季,秦康公讨伐晋国,占领了晋国的北征(zhēng ,“北徵”,具体位置不可考。)

        晋国这诸侯“老大”当的够憋屈的!秦、楚两个强国对着干,鲁、郑、陈、蔡这些二流国家与楚国若即若离。放眼国际社会,有几人几国把晋灵公(赵盾)尊为“老大”呢?

          (三)

          “楚杀其大夫宜申。”

        鲁文公十年,夏季,楚穆王杀了他的大夫宜申。

        宜申,芈(mǐ)姓,斗氏,名宜申,字子西,若敖氏后裔。当初,楚国范地的巫人矞()似预言,楚成王和子玉、子西“这三位都将被杀死。”公元前632年,城濮那次战役,楚成王想起了这句话,估计是想打破巫人的预言,所以去阻止子玉说:“不要自杀。”但是没有来得及。去阻止子西,子西正在上吊而绳子断了,楚王的使者刚好赶到,就阻止了他自杀,让他做了商公(商地的最高领导,商即“下鄀”,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西南部)。子西沿汉江而下,逆长江而上,将要进入郢都。楚王正在渚(zhǔ)宫,下来接见他,子西害怕,就解释说:“下臣幸而免于一死,但又有人诬陷,说下臣准备逃走,下臣现在回来请求死在司败那里(司寇。子西畏惧谗言,不敢去商地)。”楚成王让他做了工尹(掌百工之官)。后来,楚成王死后,他又和子家策划杀死楚穆王。楚穆王听到后,在五月间杀了宜申(子西)和仲归(子家)。

        此事说明,楚穆王的手段比老爹楚成王要惨烈得多。为了王位,连老爹我都可以杀,一个区区的若敖氏后裔,捏死你就象捏死一只蚂蚁。子西之死,是楚穆王铲除若敖氏的具体行动,也是楚国国内政治矛盾的具体体现。

          (四)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鲁文公十年,从年初正月没有下雨,一直到秋季七月。

        持续不下雨,却没有记载灾情,要么是土地墒情尚可,没有造成灾情,要么是没人关心农事,没有采取相关抗旱措施。《春秋穀梁传》说,过了两个季节才记无雨,表明鲁文公不为下雨的事忧虑。不为下雨忧虑的人,不为民着想呵(“历时而言不雨,文不闵雨也。不闵雨者,无志乎民也”)。放在鲁国以前的国君,估计早就开始大搞祭祀了。

          (五)

          “及苏子盟于女栗。”

        鲁文公十年,秋季,鲁文公与周顷王的卿士苏子在女栗结盟。

        周顷王二年,新天子与鲁国结盟,一方面是亲近诸侯,另一方面是希望依傍。楚王太野,晋君太小,齐君自顾不暇,只有鲁君比较适中。因为周公的关系,鲁国与周王室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至于会盟地栗,在西晋“大牛人”杜预那个时代,就已经不可考了。

          (六)

          “冬,狄侵宋。”

        鲁文公十年,冬季,狄人侵犯宋国。

        狄人越过鲁国、郑国、曹国单独侵犯宋国,可以看出当时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并无严密封锁,只要不侵扰沿途的国家,可以自由行走。狄人到处游走,这次可谓是放马中原了!

          (七)

          “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鲁文公十年,冬季,楚穆王、蔡庄侯一起领兵驻扎在厥貉。

        这次楚、蔡两国“大佬”领兵驻扎在厥貉(今河南周口市的项城市),是蔡国帮着楚国组织一次会盟的意思,只是这种会盟有点武力威胁的意思,参与的各方不是完全自觉自愿。陈恭公、郑穆公在息地(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这地方曾是息国,当年因为那位陈女息夫人,楚文王、蔡侯献舞、息侯三人玩个游戏,把息国给玩灭亡了。详见【闲话春秋】之四十三)会见楚穆王。陈、郑两国去年被楚国打败,被逼与楚国讲和。冬季,楚穆王和蔡庄侯一起领兵驻扎在厥貉,准备攻打宋国。宋国的华御事(子姓,华氏,名御事,宋国司寇,华父督,的孙子)说:“楚国想要让我们归服,是不是我们先主动表示顺服?他们何必摆出这副架势来逼迫我们?我们实在没有能耐,但是百姓有什么罪?”于是就亲自去迎接楚穆王,向他表示慰劳,同时听候命令。楚穆王本来是准备用武力的,没想到宋国来这么一招。于是楚穆王就在宋昭公的引导下孟诸(宋国的沼泽地,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打猎。宋昭公被分派率领右边圆阵,郑穆公被分派率领左边圆阵。楚国期思(楚邑,在今河南信阳市固始县西北)的最高领导(期思公)名叫复遂作,作为右司马,楚国大夫子朱和文之无畏(申舟,子舟)作为左司马,下令早晨在车上装载取火工具出发。宋昭公违背命令,那位楚大夫无畏便笞打宋昭公的仆人,并在全军示众,这是对一国之君的极大污辱。有人就对文之无畏说:“国君是不能够侮辱的。”文之无畏却说:“我按照职责办事,管他什么国君(强大的人)?还可以引经据典,说《诗》中有:‘硬的不吐出来,软的不吞下去(“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又说:‘不要放纵狡诈的人,这样可以使他的放荡行为得以检点(“毋従诡随,以谨罔极。”《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民劳》)。’这样做是不畏强势的意思,我哪里敢爱惜生命而放弃职守呢!”

        楚国大夫文之无畏(打猎时的左司马之一)的话,一个中心意思:老子不管你是谁,只要敢违反命令,不管你多硬我都要把你给整软了。不这样子,你就不知道马王爷长了几只眼。最后总结说,我不畏强势,不是为了我个人沽名钓誉,而是为了不破坏职场规矩。多么冠冕堂皇,多么义正言辞,但仔细一看,其包藏的祸心昭然若揭。楚国大夫如此对待诸侯国国君,没有楚穆王的授意和默许,基本上可以说是不会发生的。既然是自己“老大”授意的,这事办起来就会调门很高,就会很张扬,目的就是要激怒你宋昭公,当你忍受不了屈辱与我强楚对抗的时候,我就可以用武力把你名正言顺地灭掉,这就是楚国强权政治下的“厥貉之会”。当然,此次会盟,受羞辱的不只宋昭公一位,还有郑穆公,这两位都被安排在楚国大夫之下作仆役,领左右圆军。而左右圆军是归左右司马领导的。另外还有一位麇子(jūn,麇国国君,麇国在今湖北十堰市郧县西,与楚国为邻),没有明军,估计感觉受不了侮辱,就逃回国去了。

        “厥貉之会”,实际参与的“大佬”按重要次序排列如下:楚穆王、蔡庄侯、陈恭公、麇子、郑穆公、宋昭公。这是楚国及其帮手蔡国共同谋划下召开的一次武力恐吓会议,是楚国式的国际领导人会晤。这时候号称诸侯“老大”的晋国在哪儿呢?!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