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一百八十九: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蛇年(丁巳年)。今年是周景王元年。这位名叫“姬贵”的东周新天王,是东周老天王周灵王的儿子,在位期间穷得到了连日用器具都要靠诸侯国周济的程度。这一年,似乎人人都不顺心:不爱回国的鲁襄公,从楚国回到了鲁国;不爱为君的吴国季札,借着访问列国在逃避成为国君;不爱死的卫献公,仇还没报完,就不得不去给阎王爷报到了;不爱分享的齐国大夫高止,面对众人的反对,实在没法专权了,只好逃到北燕去了;就连当前的国际老大晋平公,也是在母亲(杞女)的要求下,置多少重要的国内国际事务于不顾,而是帮“老娘舅”家筑城收地。郑国贤能的子太叔评价晋平公的行为时说:“弃同即异,是谓离德。”意思是,丢弃同姓而亲近异姓,这叫做离德。晋国不担心周室(姬姓)的衰微,反而保护夏朝(姒姓)的残馀(指杞国),它会丢弃姬姓诸国,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离德,就是尚不能“齐家”,因此,就谈不上“治国”,更不用说“平天下”啦!为人治事,应该谨慎使用“弃同即异”的特殊招数!

       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夏五月,公至自楚。庚午,卫侯衎卒,阍弑吴子余祭。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曹人、莒人、滕子、薛人、小邾人城杞。晋侯使士鞅来聘。杞子来盟。吴子使札来聘。秋九月,葬卫献公。齐高止出奔北燕。冬,仲孙羯如晋。”

       孔子老先生用101字记载今年11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城杞”,这是晋平公丧失大志追求私欲满足的体现。 

           (一)

            “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鲁襄公二十九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襄公在楚国。

        31岁的鲁襄公按“宋之盟”去楚国朝见,还没到达呢,“南方大哥”楚康王就死了。遇上这种情况,别国国君折回去了,鲁国君臣在争论后决定,从鲁楚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考虑,继续访问楚国。但这一访问,就是大半年时间,回来时鲁襄公已经32岁。

        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说鲁襄公听到楚康王死讯而决定继续朝见鲁国是正确决定的话,在楚国国丧期间逗留楚国长达7个月之久,不能在一年的开始在太庙中举行听政,让臣子们思念远方的国君,这实在有点太特别,所以《春秋》专门予以记载。

        楚国人让鲁襄公亲自为楚康王的尸体赠送寿衣,鲁襄公对这感到忧虑。穆叔(叔孙豹,叔孙穆子)说:“先扫除棺材的凶邪然后给死者赠送衣服,这就等于朝见时陈列皮币。”于是就让巫人用桃棒、笤帚先在棺材上扫除不祥。楚国人没有禁止,不久以后又感到后悔。按礼,君临臣丧才能这样做,所以楚国人等反应过来时,已经悔之晚矣。

 

            (二)

             “夏五月,公至自楚。”

        鲁襄公二十九年,夏季,五月,鲁襄公从楚国回到鲁国。

        有点“乐不思鲁”的鲁国,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7个月的时间,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可能楚国太让鲁襄公喜欢了,不舍得归来;或许鲁国太让鲁襄公烦心了,不高兴回来。估计是以季孙氏为代表的“三桓”把持下的鲁国,让鲁襄公感受到了压力和焦虑,所以,才有点不想回国的意思吧。

        鲁襄公从楚国回来,到达方城山。鲁国执政大夫季武子(季孙宿)占领了卞地(今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东卞桥乡),这是取卞邑来强大自己。季武子派大夫公冶(季冶)来问候襄公,用封泥加印把信封好了追上去给了公冶,信上说:“听到戍守卞地的人打算叛变,下臣率领部下讨伐了他,已经得到卞地了,谨此报告。”公冶表达了使命就退出去,到达帐篷以后才听到占领了卞地。鲁襄公说:“想要这块地方而又谎称是对方叛变,只能是对我表示疏远。

        鲁襄公对公冶说:“我可以进入国境吗?”公冶回答说:“君王据有国家,谁敢违背君王?”鲁襄公赐给公冶冕服,这是以卿之礼对待公冶,以示依重。公冶坚决辞谢,最后不得不勉强接受。鲁襄公想不进入国境,荣成伯赋《式微》这首诗(《诗经·国风·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式”是“用”的意思,指鲁襄公在外的寄寓之微陋,劝他早日归国。鲁襄公这才回国。五月,鲁襄公从楚国回来,完成了7个月的访楚之旅。

公冶把他的封邑送还给季氏(从季氏得邑,故还之),而且始终不再进入季孙的家门,说:“欺骗他的国君,何必派我?”季孙和他见面,就和季孙像以前一样说话。不相见,公冶始终不谈季氏。等到公冶病危,聚集他的家臣,说:“我死了以后,一定不要用冕服(卿士之服)入敛,因为这不是由于德行而所得的赏赐,并且还不要让季氏来参加我的葬礼。”

公冶算是很明达的人了吧,他心里知道鲁襄公赐给他冕服,是因为鲁襄公怕季孙氏,是因拉拢他而赏,并非因赞许他有德。

 

          (三)

          “庚午,卫侯衎卒。”

        鲁襄公二十九年,夏季,五月初五,卫献公衎(kàn)死了。

        鲁襄公二十六年,卫献公借弟弟鱄zhuān)、大夫宁喜之力,重登国君“宝座”。复位之后,用两年时间不仅报复了当初逗走自己的人,逼反了孙氏,而且杀了宁喜、逼走了弟弟鱄和大夫石恶。干掉这些让自己不爽的人后,刚想爽快生活的卫献公却发现,阎王派使者来请他啦!多么可悲啊!所有那些骄傲自大和残酷无情,都满足不了他无尽地私欲,只有生命的终结,才让他真正地得到了解脱,也让卫国百姓得到了解脱。

 

          (四)

          “阍弑吴子余祭。”

        鲁襄公二十九年,夏季,守门人弑杀了吴王余祭。

        去年死了周灵王、楚康王,今年又以折掉了吴王。前后不到一年,春秋“三王”全被老天灭了,换了一批新“王”。

         吴国人进攻越国,抓到了个俘虏,让他做看门人,派他看守船只。吴王馀祭观看船只,看门人用刀杀死了吴王。

        余祭,亦书馀祭。春秋时期吴国君主,为寿梦之子,诸樊之弟。公元前548年-公元前544年在位5年。

 

        (五)

          “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曹人、莒人、滕子、薛人、小邾人城杞。”

        鲁襄公二十九年,鲁国大夫仲孙羯与晋大夫荀盈、齐国大夫高止、宋国大夫华定、卫国大夫世叔仪、郑国大夫公孙段、曹国人、莒国人、滕国国君、薛国人、小邾国人一起领兵为杞国修整国都城墙。

        这次晋国为了杞国的城墙问题而组织“联合国工程大队”,原因不怎么高大上,而是因为晋平公是杞女所生,是杞国外甥。公元前573年,秋,杞桓公来鲁国朝见,向鲁成公打听晋国的情况。鲁成公告诉他晋悼公非等闲之辈,于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杞伯(晋平公的外公)便“骤朝”(赶紧去朝见)晋国,并请求把通昏,把女儿悼姒嫁给了晋悼公,所以才有今年的修整杞国城墙之事。郑国的子太叔(游吉)和伯石(公孙段)前去。郑国的子太叔见到卫国的太叔文子(大叔仪),和他说话。太叔文子说:“为杞国筑城这件事过分了!”子太叔说:“拿他怎么办好啊!晋国不担心周室的衰微,反而保护夏朝的残馀(指杞国),它会丢弃姬姓诸国,也就可以想象到了。丢弃姬姓诸国,有谁去归向他?吉听说:丢弃同姓而亲近异姓,这叫做离德。《诗》说:‘和谐他的近亲,姻亲就会和他友好来往(《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正月》)。’晋国把近亲不看作近亲,还有谁来和他友好往来?”(《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晋不邻矣,其谁云之?)

 

          (六)

          “晋侯使士鞅来聘。”

        鲁襄公二十九年,夏季,晋国派大夫士鞅来聘问。

        此次范献子(士鞅)来鲁国聘问,目的是拜谢在杞国筑城。同时,晋平公派司马女叔侯来鲁国办理使鲁国归还杞国土田的事情,以前鲁国侵占过杞过的土地。鲁国没有全部归还给杞国,晋悼公夫人(晋平公的母亲,杞女)对此很生气,说:“女齐办事不得力,先君(晋悼公)如果有知,不会赞助他这样办事的。”晋平公把这件事告诉了叔侯(女齐,司马侯)。叔侯说:“虞(公元前655年)、虢(公元前658年北虢灭,公元前655年南虢灭)、焦(公元前775年被虢国所灭,成为南虢的一部分)、滑(公元前627年灭于秦,但地归于晋)、霍(公元前661年)、杨(公元前650年?)、韩(公元前760年)、魏(公元前661年),都是姬姓,晋国因此而扩大(八国皆晋所灭)。如果不是入侵小国,将从哪里取得如此多土地?晋武公、晋献公以来,兼并的国家就多了(两位是晋国始盛之君),谁能够治理它?杞国,是夏朝的后代,而接近东夷。鲁国,是周公的后代,而和晋国和睦。把杞国封给鲁国还是可以的,有什么杞国不杞国?鲁国对于晋国,贡品不缺乏,玩物按时送到,公卿大夫不断前来朝见,史官没有中断过记载,国库没有一个月不接受鲁国的贡品。像这样就可以了,何必要损害鲁国而增强杞国?如果先君有知,就宁可让夫人自己去办,又哪里用得着我老臣?”

 

          (七)

          “杞子来盟。”

        鲁襄公二十九年,夏季,杞文公来鲁国结盟。

        杞子这次与鲁国结盟,是有晋平公母亲(杞女)撑腰的,也是有备而来的。只是,裙带关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国家发展还是要不断发展实力。

 

          (八)

          “吴子使札来聘。”

         鲁襄公二十九年,夏季,吴王派大夫季札来聘问。

         吴王为抗衡楚国,广泛与中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派遣季札先后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鲁国是季札的穿棱访问的首站。季札这一路,就象一位布道的圣人,把“仁义”传播到了各国,指导和帮助了好多人,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春秋左氏传》相关部分,限于篇幅,不再罗列于此。

 

          (九)

          “秋九月,葬卫献公。”

        鲁襄公二十九年,秋季,九月,卫国安葬了卫献公。

        “诸侯五月而葬”,五月死,九月葬,合于礼。只是卫献公的死,也没几个人悲伤。吴国的季札出使卫国,卫国戚地一片歌舞升平,就不敢住在戚地。

       卫献公,姬姓,卫氏,名衎。卫国第24代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59年、公元前546年-公元前544年在位。他是卫定公之子,卫殇公之兄,卫襄公之父。

          (十)

          “齐高止出奔北燕。”

        鲁襄公二十九年,秋季,齐国大夫高止逃亡到北燕去了。

        秋季,九月,齐国的公孙虿(chài,子尾)、公孙灶(子雅)放逐他们的大夫高止(子容)到北燕。初二日,出国。《春秋》记载说“出奔”,这是显示高止有罪。高止喜欢生事,而且自己居功,同时又专横,所以祸难到了他身上。由于高氏受到放逐的缘故,高竖(高止之子)在卢地发动叛乱。十月二十七日(庚寅),齐国大夫闾丘婴带兵包围卢地。高竖说:“如果让高氏有后代,我请求把封邑交还给国君。”齐国人认为敬仲(高傒)贤良,便立了敬仲的曾孙酀(高酀)为高氏之后。十一月二十三日(乙卯),高竖归还卢地而逃亡到晋国,晋国人在绵地(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筑城,把他安置在那里。这是晋国对其“致邑”之举的认可。

 

          (十一)

          “冬,仲孙羯如晋。”

        鲁襄公二十九年,冬季,鲁国大夫仲孙羯去到晋国。

        孟孝伯(仲孙羯)访问晋国,这是对夏天范叔(士鞅)访问鲁国的回访问。尽管夏天范叔(士鞅)来访问是要让鲁国归还杞国的土地这样的事情,鲁国仍然要派人去回访,事晋之周,由此可见!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