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四十六:日食,准确地推定了周懿王元年?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发生于月球运行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站在地球的角度看,月球处于太阳的前方,来自太阳的部分光线被月球挡住,看起来好象太阳的一部分突然消失。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是中国《尚书·胤征》记载的夏朝仲康王时的一次日食。据统计,我国史书记载的日食大约有1000次以上。这种详细的记载,是我国天文学研究的重要且珍贵的史料。不仅如此,这种自然现象,在当代科技的支撑下,还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当代人确定周懿王元年就用了日食的史料。

        西晋时期,汲冢(zhǒng,今天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出土的竹简中有一部古书,《竹书纪年》,上面有一条关于周懿()王执政年间发生日食的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郑,指今天的陕西华县一带。这条记载虽然简单,却是意义非凡的珍贵资料,它被今天的天文学用来确定周懿王元年究竟是公元前的哪一年。

        “天再旦”的日食说。旦,指天亮。天再旦,指天亮了两次,应该是天文学讲的“日食”(还有一种说法是“沙尘暴”,这里不予采信),只有太出出来的白天,发生了日全食,天黑下来,几分钟后日全食结束,天又一次放亮。这就是所谓的“天再旦”。

        “天再旦”的天文推算。既然“天再旦”是日食,那么,就可以用日食推算过去的时间。隐藏在周懿王时代天象背后的秘密,在今天研究天体星象运动规律的天文学面前就不再是秘密了。天文学家轻松地推算出了“懿王元年”的准确时间为:公元前899年。而此次日食发生在这一年的421548分。这次日食在今天的陕西一带可以看到,特别是在“郑”地看到的是日全食。

        一次准确记载的日食。除周懿王元年的日食外,史书还对周幽王六年十月有初一日(即公元前77696日)的日食有过一次记载,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日月有合朔为一月开端的记录。

        周王朝时期,作为王畿()之地,在长安及其周边地区不仅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而且准确观测并详细记录日食现象,这说明科学技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人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天文学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