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一百六拾二:送秦一椎,辞汉万户,留侯张良是汉王朝真正的得道之人?!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在今天陕西留坝县城以北15公里的公路旁,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祠庙,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张良庙”,这里祭祀的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

 

张良,字子房,其祖先为韩国人,祖父、父亲曾做过五代韩国的丞相。六国之中,秦始皇第一个灭亡韩国,张良散尽家财,立志要为韩国报仇。

张良报仇的方式是“暗杀”。几经曲折,他找到了一位大力士,并为他打造了一个重达120斤重的大铁椎,在“秦驰道”旁伺机行刺不断出游的秦始皇。

当秦始皇第三次巡游东方时,张良便和这位大力士暗中埋伏在车队必经的“秦驰道”博浪沙(今河南原阳西南)路段,用大铁椎击中了秦始皇御用副车,这一惊非同小可。 

“送秦一椎”之后的张良,为了躲避搜查,从此隐姓埋名,乘乱逃到下邳(pī),即今天江苏邳县南。一天,张良闲暇无事,在下邳的某座桥上散步,却遇上一位穿粗布衣短衣的奇怪老人。

 

老人走到张良面前,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并让张良去捡。张良捡回鞋子,跪地帮老人穿上。老人对张良之举很满意,便约张良五日后再见面。张良对此很惊疑,但依言而行。

张良与老人在三个五日中共见面三次,老人考验了张良的忠厚和诚信,便把一本奇书《太公兵法》送给张良。张良用心研读,不久便文韬武略了然于胸。

当沛公刘邦率领数千人马攻战下邳时,张良便归附了他。张良多次依据《太公兵法》向刘邦献计献策,使刘邦在对秦斗争中屡获胜利,深得刘邦赏识。

刘邦进入武关(在今天陕西丹凤)后,想用两万兵力进击秦朝峣(yáo)关(今陕西蓝田),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敌。我听说那里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用钱财使他动摇。沛公最好派人多挂旗帜于各山头上,作为疑兵,以显示我们兵力强大,同时,派人携带贵重宝物收买秦将。”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秦将果然背叛秦朝,欲与沛公联合进击咸阳。张良又说:“这只是守将一人叛秦,若其部下众多士兵不从,则事情难以成功。我们不如趁着敌人麻痹时袭击他们。”

刘邦于是率军进攻秦军,大获全胜,又乘胜追至蓝田,再次交战,秦军终于被彻底击溃,刘邦因此而顺利地进入关中。在“先破秦入关中者王之”这场豪赌中获胜,站在了道义的高地上。

刘邦抵达咸阳,有意留宿秦宫,寻花问柳。樊哙和张良都劝阻刘邦;鸿门宴之较量,也是张良对项伯的救命之恩,让刘邦逃离险境;刘邦封汉王去汉中时,张良劝告刘邦烧掉所经过的栈道,用以迷惑和稳定项羽。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多次战争失利,张良出谋划策,拉拢黥(qíng)布、韩信和彭越这三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在垓下(gāi,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包围楚军,用“四面楚歌”之计歼灭了楚军。

平定天下,论功行赏,汉高祖刘邦封张良为留侯,并欲以齐地三万户授张良。但天性恬淡的张良,辞封不受。这种能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才,却有无欲无求的境界,天下有几人能及?!

高祖晚年,执意要撤换太子,吕后遂请张良谋划计策。张良为避免天下苍生因政治原因再度动荡之苦,于是建议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最终使刘邦打消了改换太子的想法。

后来,张良远离朝政,练起了辟谷引导之术,成为一个远离尘世的隐士。辟谷,又称“却谷”“断谷”“休粮”“绝粒”等,意为不食五谷。它是方士用以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术。辟谷术源于先秦。据史载,最早行辟谷术者为春秋时鲁国人单豹,他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依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世代有修习辟谷者。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讲“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张良终生追求的便是“天道”。送秦一椎,是天道;助汉灭秦,是天道;兴汉亡楚,是天道;辞汉万户,是天道;智保太子,是天道;退隐尘世,是天道……

张良所为,皆顺天道。所有这些顺天道而行之事,都是为了天下苍生之利益,没有半点个人私欲掺杂其间,可谓是真正的“存天理,灭人欲”,或许可以说,留侯张良,是汉王朝真正的得道者吧。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