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一百七拾七: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难得!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刘邦以“赤帝”的身份灭亡了秦王朝,建立了自己的汉王朝,但北方强大的的匈奴部族,并没有给“赤帝”任何面子,依然按匈奴自己的生存法则,侵犯边地。


与秦王朝相比,汉王朝初期对的匈奴军事打击力度相对较弱,更多的是采取汉匈和亲的政策来维持与匈奴的关系,这让崇尚“掠夺精神”的匈奴,从被秦始皇赶走的遥远漠北,不断地向南压迫,重新回到了匈汉边境,长期掳掠汉朝人口和畜产。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一改过去“黄老思想”主张的“无为”,采取当世“儒家思想”倡导的“有为”,在对匈奴的政策上,采取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手段为辅的战略,于是, 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一大批对匈奴作战的英雄人物显现了出来,汇聚长安,立于未央宫前,听候差遣。

李广历文、景、武三朝,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尤其以善射见长,在西汉前期是独一无二的“神射手”,以勇猛善战著称于世。实事求是的讲,如果没有汉武帝对匈奴政策的战略转变,李广也没有用武之地,可能也就不会如此闻名。

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即今天甘肃天水人,其家族世代传习弓箭骑射之术。李广身材高大英武,两臂如猿臂一样修长,秉于天赋,他练就了一套高超的射箭技能。他的子孙或外人都曾向他学习过射箭,但没人能赶得上他。李广口讷(口吃或言少),与人在一起时常以射箭为消遣:在地上画军阵,然后赛射,按射中的疏密行列来定罚谁喝酒。

讲述李广善射,一定要讲一则故事。有一次,李广出外打猎,暮色苍茫中,他猛然发现前面不远处蹲着一只老虎。李广忙拉弓搭箭,使出全身的力气射出一箭。只听得“咣”的一声,箭中老虎左眼,但老虎纹却丝不动。李广心觉有异,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尊“石老虎”,箭扎入石中两三寸深。以后李广又重复那晚的射法,却再也不能将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66年,即汉文帝十四年,李广以“良家子”身份从军,因他善骑射,被朝廷任命为中郎。汉景帝时,李广追随骁骑都尉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军旗,立功扬名。

李广的政治和军事生涯,都与匈奴和汉朝北部边疆紧密相联,他历任上谷、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上郡、右北平等8个中国北部重镇的太守,用现代人的话说: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防御匈奴的边防事业。

李广是如此地英勇善战,以至于让敌对的匈奴人都尊称他为“飞将军”,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和难得之极。据说,他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因害怕李广的谋略与勇敢,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这足以说明李广的神威。唐代诗人王昌龄有一首《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让李广名垂青史!

在李广所有的传奇中,有一则故事完美地诠释了他的智勇双全。汉景帝时期,一次,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汉景帝派亲信宦官跟随时任上郡太守的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闲暇时,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途中遭遇了三个匈奴人,双方打了一场遭遇战。

三个匈奴人箭法高超,不仅射伤了宦官,还杀光了几十名骑兵。宦官逃回来向李广报告,李广判断:“他们一定是匈奴的射雕高手。”于是,带着百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位匈奴,亲手射杀两人,活捉一人,审问结果,三人确为匈奴的射雕手,李广的判断完全准确。

李广正准备将俘虏捆到马上带回去时,却发现数千匈奴骑兵奔驰而来。李广见状,镇定自若,指挥百名骑兵继续向匈奴骑兵方向前进。匈奴看到李广等人如此镇定,以为是汉军的诱敌之计,急忙上山摆好阵势,由此可见,平时李广 用兵之诡道,就让匈奴心有余悸,心生忌怛。

李广迎着匈奴军阵前进,在距离匈奴二里远的地方停下来,下令全体下马解鞍。骑兵们慌恐不安地说:“匈奴那么多人,况且离我们如此近,万一有紧急情况,该怎么办呢?”李广说:“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走,现在我们不但没逃走,而且下马解鞍,他们就更坚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果然,匈奴人一直不敢前来攻击。后来,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监护士兵,李广带领几十名骑兵立即上马驰向敌阵,射杀白马将领后,重又回阵下马解鞍。匈奴人惊疑不定,始终不敢进攻李广的百骑之军,结果,在半夜时分,担心中埋伏的匈奴便悄悄地撤离了。

李广 面对大队匈奴骑兵的自信,除了缘自他的智勇胆识外,还来自他的简易治军和善护士兵。李广治军极其简易,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在靠近水草的地方驻扎军队,士兵人人都感到便利自由。将军府中简化各种文书籍册,晚上军营内也不打更自卫,只是远远地布置哨兵,但军队不曾遭遇匈奴的偷袭。

在汉武帝时,李广和程不识都是边郡的名将,但两人治军风格迥异。程不识治军严明,军吏处理公文簿册要到天明,军队得不到休息。因此,当时的士兵,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着程不识为苦。由此可见,李广深得“黄老思想”之道。

李广对部下极其爱护。在边郡领兵打仗时,若遇到军中水、粮储备不足,他就让士兵们先吃饱饭,等到最后一个士兵吃完后,他才去吃饭。行至溪水的地方,他总是等到士兵们全都喝上水后,自己才走到溪边饮水止渴。正因为如此宽厚仁爱,士兵也非常爱戴他,乐意为他所用。

李广,有生之年,征战疆场;逢死之时,铁骨铮铮。公元前119年,即汉武帝元狩四年,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讨伐匈奴,因军中没有向导,李广军中途迷路,未能及时与大将军会合。当时李广已经年老,不愿意接受刀笔吏的审问质对,便拔剑自刎,李广军中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消息,不论老少,都为他哀伤垂泪。

“飞将军”李广的一生就是如此充满传奇。他一生虽然战功赫赫,但却未有尺寸之封。李广的弟弟李蔡才列中下,却能够位至三公;李广的部下也多以军功封侯。后人多怜惜“飞将军”之一生,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惋惜道:“时运不济,命运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