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一百八拾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金马门是汉王朝的通达显贵之门?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仆本儒家子,待诏金马门。尘忝(tiǎn)亲近地,孤负圣明恩。一旦奉优诏,万里收远人。”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郡中春宴 因赠诸客》一诗的前几句,反映了千百年来封建士大夫的共同梦想和人生愿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诗中提到的待诏的“金马门”,在汉武帝时期的长安,代表着希望、层次、水平,这可是一条通达显贵之间,有幸进入此门者,发达指日可待,因此,“金马门待诏”,也成了一种荣誉和待遇。所有这一切,都要从金马门的来历和文化内涵说起。

自从有了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华文化中便有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用人者认为,用对了人,因为自己是伯乐,用错了人,则因为对方是废物;被用者认为,一生富贵显达,是因为自己是千里马,一生穷困潦倒,则因为自己没遇到没伯乐。

 

这种思维定势,是中国几千年来达官贵人和名儒学者的通病,汉代更不例外。这些人都比较自负,不管有没有伯乐,自比千里马是这些人的内心意淫,在金马门外等待天子传诏,这些人一如汉武帝用青铜浇铸的“天马”雕像。 

“金马门”,又原名“鲁班门”,本是汉长安未央宫的一个普通宫门。《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汉武帝刘彻用青铜浇铸了一座骏马塑像,立于鲁班门外,鲁班门因此而更名为金马门。据说,汉武帝之所以在金马门摆上这个“金马”,乃源于汉武帝刘彻的“天马情结”。

张骞“凿通”西域后,汉武帝刘彻从乌孙国得到了品种优良的马,这马种体质强健,远优于中原的马匹,汉武帝将其命名为“天马”。后来,他又从大宛国(yuān,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得到汗血宝马,此马奔驰时快如闪电,矫若游龙,日行千里,比乌孙马更加雄健有力。汉武帝见到汗血宝马后,如获至宝,当即下令改乌孙马为“西极”,而把“天马”的威名留给大宛的汗血宝马。

马匹在汉王朝时期,相当于今天的汽车。品种优良的马匹,如同今天性能良好的进口汽车,在战场上相当于装甲车和坦克,不仅供皇家享用,而且是对匈奴战争的重要物质支撑。大宛历来是中亚宝马良驹的重要产地,就象今天生产“宝马”“奔驰”的德国一样。汉武帝以汗血宝马为天赐宝物,不仅视为神品,而且还亲自创作了一首《天马赤汗》的歌曲,让宫廷乐队传唱,可见其对良马的重视。

汉武帝对大宛“天马”这种重要战略物资的策略是:先礼后兵,志在必得。他先派使者携带千金和金马前往大宛国“采购”,以金马换汗血宝马,不料大宛国不但拒绝与汉王朝交换,“禁售”汗血宝马,还杀了汉朝的使者,抢夺了他们的财物。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大宛国的抢劫杀人行为,有点过份了,正好给汉王朝提供了用兵的借口。汉武帝刘彻“震怒”,下令攻打大宛。

汉武帝刘彻把领兵教训大宛、打开通商渠道的任务交给了贰师将军李广利,这有点象近十九世纪海上霸主英国在我国的东南沿海用洋枪洋炮打开通商口岸。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宠姬李夫和宠臣李延年的长兄,汉武帝将此任务交给他,是想给这位大舅子立功封侯的机会,而“贰师将军”之名,则缘于大宛国的汗血宝马都在“贰师城”,由将军名号就可知汉武帝的决定。

汉武帝的决心是很坚决,但针对汗血宝马的战争却很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汉王朝与大宛国的距离太过遥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舅子李广利的军事才能平庸。由于路途遥远、粮草不继,汉王朝军队两年征战毫无斩获,而且士卒伤亡十之七八,被迫退回敦煌。如此丧师辱国,汉武帝大怒,下令不准李广利的军队退入玉门关内,否则格杀勿论。估计此战果放在别的将领身上,早都格杀勿论了。

“天马”作为战争利器,汉武帝必须要想办法控制在手中。贰师将军李广利只得勉为其难。第三年,汉武帝下令李广利再次出征大宛,目标还是“天马”,这次出征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击败了大宛,而且夺得了汗血宝马3000多匹,这可是相当了不得的收获。李广利算是完成了妹夫交给的任务,但这只是运气,而非能力。实际上,李广利后来投降了匈奴,一年后被匈奴所杀,不得善终。

无论如何,当时的汉武帝志得意满,大宴群臣以示庆贺。就在宴会上,有个叫东门京的相马专家向汉武帝献上了制作铜马的方法。汉武帝自然高兴异常,下令在未央宫鲁班门外为汗血宝马铸像。1981年,考古人员在茂陵东侧发掘出一匹西汉时期的鎏金铜马,据研究,此马可能是立于金马门外的铜马的仿制品。

金马门的来历和文化背景说完了,这就是为什么汉代的金马门,即是朝中大臣等侯皇帝召见的之处,也是学者名儒等待皇帝接见的地方的原因。根据汉代制度,通过征辟察举被选拔上来的文学之士,都被称为“公车待诏”,而其中才能优异的人则被引到金马门等待皇帝亲自接见,称为“金马门待诏”。能够“待诏金马门”,即是一种不寻常的礼遇,也是士人“学得万卷书,货与帝王家”理想的最高境界。

汉代学者公孙弘、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刘向、柳褒等人都曾“金马门待诏”,并由此进入朝中,名扬天下。出使匈奴不辱使命的苏武,也在后来享受到了“金马门待诏”的特殊礼遇。汉代学者扬雄曾说道:“历金(马)门、上玉堂有日矣”,将其视为晋见皇帝、蒙受殊荣、效力国家的一条通道。

长安未央宫的金马门,即体现出汗血宝马的珍贵和重要,又体现出天下士子熙熙攘攘的富贵追求。以金马门为界,里边的统治者认为自己是伯乐,而外边的名儒学者认为自己是千里马,此时此地,各得其所,各安其心,世界大同。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