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一百八拾八:哥哥霍去病武功,弟弟霍光文治,长安是老霍家的福地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汉武帝晚年,非常宠幸钩弋(yì)夫人,并欲立其子刘弗陵为太子。当时刘弗陵不到8岁,需要一位“镇得住场子”的老成持重之臣主政,霍光便进入了汉武帝刘彻的视野。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即今天山西临汾西南人,是著名的抗击匈奴名将、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尽管平阳公主府小吏霍仲儒是个没担当的父亲人,不敢承认霍去病是他与公主府女奴卫少儿(卫子夫二姐)所生,因而,霍去病没有享受到一天的父爱,但霍去病并没有记恨自己的父亲,反而对父亲和异母弟弟霍光照顾有加。

霍去病长大后,知道了父亲的事,有次任骠骑将军出征时,路过平阳(今山西临汾),霍去病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汉唐时指父亲)之子。”霍仲孺愧不敢当,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长安,从此成了老霍家的福地。霍光跟随哥哥霍去病来到长安时才十多岁,并被任命为郎官,不久之后,便被提升为诸曹待中。霍去病死后,霍光又被擢升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随待汉武帝左右。这一切,与汉武帝对喜欢霍去病、依重卫青、宠幸卫子夫密不可分。 

人生的起跑线,霍光靠的是哥哥霍去病;但人生的真正征程,霍光则靠的是自身素质。据史载,霍光为人“资性端正”,举止皆合礼法,出入宫禁20余年,从来没有出现什么过错,因此,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汉武帝刘彻病重时,遍察群臣,深觉唯霍光沉稳可靠,可堪重任,于是决定将身后之事托付于他。汉武帝曾交付给霍光一幅“周公负成王”的画图,希望霍光在自己死后能象西周时期的周公旦辅佐周成王一样,辅佐年幼的刘弗陵登基治理天下。

公元前87年3月饼29日,即汉武帝后元二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此宫在今天陕西周至集贤镇,因宫内有五柞树(或称梧桐树)而得名。汉武帝临终前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军政大权全部交与霍光,让他与车骑将军金日磾(mì dī)、左将军上官桀(jié)、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

当时年方八岁的刘弗陵,在霍光的拥护下即位为帝,是为汉昭帝。主幼臣强,朝中一切大事皆决于霍光。这是霍光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也是霍光人生危机四伏的时侯。任何显性且强大的东西,同时会有与之制衡的力量产生,世界才能稳定,此为道。

同为顾命大臣的上官桀,与霍光是儿女亲家。霍光的长女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并生有一女,与汉昭帝年龄相仿。上官桀托汉武帝的姐姐鄂邑长公主作媒,将其孙女纳入后宫,数月后便被立为皇后,上官桀父子也日渐受到宠幸。

为感谢鄂邑长公主的大恩大德,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俩便乘机上书,为长公主的幸臣丁外人谋求封侯。按说这也没什么,毕竟当时干这事的人不在少数。没想到,似乎十拿九稳之事,被霍光给拒绝了。外孙女进宫当皇后可以,“丁外人”无功封侯不行。

拒绝就拒绝吧,谁让“丁外人”无尺寸之功,却想因宠受封底呢!谁让霍光排名靠前,手握重权呢!于是,上官桀、上官安退而求其次,请求让丁外人出任光禄大夫。不论如何,上官家欠鄂邑长公主的人情得还。封侯享受不行,出力干活总行吧?更没想到,退让之后,霍光还是不给面子,提议被霍光拒绝了。

霍光如此刚正不阿,可是把上官桀和上官安父子二人和鄂邑公主给彻底得罪了。从此,他们对霍光怀恨在心,开始了阴谋夺权行动。这是当时反对霍光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另一支主要力量也在形成之中。

御史大夫桑弘羊也是顾命大臣之一,他自以为推行盐铁官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有功,现在与霍光又同受顾命,认为自己也可以从汉王朝的权力中分得一杯羹,也想为其子弟们谋求官职。没想到,霍光同样不给面子,拒绝了桑弘羊的要求。至此,反对霍光的另一支主要力量产生。

万事具备,还需旗帜。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因为没有被立为太子进而当上皇帝,常常心怀不满,忿忿不平。如此身份地位之人,又有不臣之心,正好符合反霍光力量的需要,被树为旗帜,拿来当枪使。这算是反对霍光的第三支主要力量。

至此,反霍光的“三支”队伍“胜利会师”。桑弘羊、上官桀父子、鄂邑长公主结为同党,以燕王刘旦的名义,趁霍光不在朝时,给汉昭帝上书诬告霍光阴谋篡位,欲置霍光于死地。这一招是相当地凶狠,一旦汉昭帝认同,霍光死无葬身之地。

但天不绝霍光。年仅14岁的汉昭帝刘弗陵接到奏章后,并未相信奏章上的话,不但没有下诏问霍光的罪,还下令追查冒充燕王刘旦上书之人。少年汉昭帝的聪明睿智,不仅保全了霍光,也辟免了朝廷的动荡,让群臣,特别是反对霍光的力量感到震惊。

后来,上官桀的同党又在汉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昭帝大怒道:“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来辅佐朕,以后敢有诋毁大将军者,一律治罪。”汉昭帝对霍光坦诚相待,君臣同心,其利断金,保持了汉武帝之后汉王朝政权的稳定。

政治斗争经常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上官桀的同党看到在汉昭帝这儿无法夺取霍光的权力,便决定连权力的源头一起夺取过来。他们准备发动政变,废除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为天子,从根本上解决权力问题。

很不幸的是,运气不在上官桀、桑弘羊一方。政变阴谋败漏,上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皆被灭族,燕王刘旦、鄂邑长公主亦皆自杀。反对派被清除,朝中局势遂安,霍光由此名震海内。

汉昭帝在位共13年,霍光一直辅政。在此期间,曾多次派遣使者巡行郡国,举荐贤良,问民疾苦,并采取了招抚流亡、减免税赋、降低盐价、移民屯田、废苛禁暴等一系列措施,稳定了社会局势,发展了农业生产。史称时“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公元前74年,即汉昭帝元平元年,汉昭帝去世(驾崩)。霍光遂与群臣迎立汉武帝刘彻的第五子昌邑哀王刘髆(bó)的儿子昌平王刘贺为天子。但刘贺昏庸淫乱,每日在宫中歌舞游戏,不理朝政。估计汉武帝的这位孙子认为,当皇帝就是吃喝玩乐,随心所欲。另有一说,是刘贺想有所作为触碰了霍光的利益,才致被废。

霍光不得已,便与丞相、御史大夫等重臣一起,在未央宫谋议废帝一事,然后奏明太后,废掉了即位仅27天的刘贺,并将他与其手下近臣驱逐出金马门。进金马门,便拥有了富贵权柄;出金马门,便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这是一种象征。

霍光与众臣议立新君,曾流落民间、深知百姓疾苦的汉武帝曾孙、前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被幸运之神青睐,被拥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汉宣帝能有机会称帝,一半功劳是他的太子爷爷遗传给他的家世;另一半功劳是霍光的超常拔擢。

霍光是汉宣帝的“贵人”,而汉宣帝对霍光这个贵人可谓是没齿不忘。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国家治理思想和策略上的完全一致。在三朝元老霍光的辅佐下,汉宣帝广开言路,选贤任能,并实行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又回到了“文景之治”的治国思想上。

据历史记载,这一时期,“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ráng)”。当时境外又有匈奴单于来降,边疆形势稳定,出现了自汉武帝末年以来少有的兴盛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昭宣中兴”,并公认霍光为“昭宣中兴”之“第一名臣”。

 

公元前68年,即汉宣帝地节二年,霍光在长安病逝。汉宣帝痛惜不已,下令将他陪葬于汉武帝茂陵东侧。汉宣帝还与太后亲临送葬,并赐以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葬具。可见其尊宠显贵当世无人能及。“如丧考妣”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