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一百九拾五:先有冯夫人,后有王昭君,汉王朝的外部安宁靠两位弱女子担纲?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汉王朝建立后,与匈奴之间战争主要集中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和汉武帝刘彻中期。之所以在这两个时期发动汉匈战争,除了当时国家的战略考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两位都是铁碗治国之人,都是很自负于自己的智慧和国家实力之人。

但客观地讲,从汉王朝与匈奴近200年的睦邻关系历史来看,匈奴人似乎没有灭亡汉王朝的打算,最多就是在边境地区撒个欢儿,抢点东西,释放一下游牧本性。汉武帝时期借口匈奴威胁而发动大规模的汉匈战争,可能不是生死存亡,反而可能是为了扩张自己的战略意图——打通西域。

 

因此,张骞凿空西域后,汉武帝晚年时,主动放弃了对匈奴的战争状态,开始采取与西域和亲的政策;而汉武帝之后的西汉统治者,都坚持与匈奴保持和平的睦邻友好关系,不仅与西域国家和亲,而且又开始和匈奴和亲。和平与发展又成了当时长安的主流政策思想,在和亲政策的实施中,涌现了“冯夫人”这样的杰出女外交家和“王昭君”这样的杰出和亲代表。

 

为了制衡匈奴,汉武帝晚年,曾遣宗室女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看似普通的和亲,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来,在陪嫁侍从解忧公主的人中,有一位叫冯嫽(liáo)的女子,她博学多才,娴于词令。史载,冯“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廓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冯嫽为加强汉与西域诸国的友好关系,奉献了毕生精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外交家。

半个世纪后,到汉元帝刘奭(shì,汉宣帝刘询的儿子)时,匈奴呼韩邪单于为表示汉匈的世代友好,来长安求亲,希望娶一位汉室的女子为妻。汉元帝遂下令选一位宫女出嫁。结果,有一位姑娘上书自愿嫁给匈奴单于,这位姑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叫王嫱,南郡秭归,即今天湖北秭归人,昭君是她的字。他以良家子(非巫、医、商贾、百工家的子女)身份被选入宫。王昭君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按照规矩,进宫的宫女要由宫廷画师画一张像,以供皇帝挑选。其她宫女都送礼给画师,希望把自己画得漂亮一点,以得皇帝召幸。唯有王昭君自信天姿国色,不需要仰求他人,自然不会给画师礼物。没有收到贿赂的画师,便故意把王昭君画得容貌平常,使她失去被皇帝召幸的机会。

在皇宫的高墙里面,宫女没有自由,没有追求幸福和爱情的权利。年轻的宫女进宫后,如果得不到皇帝的召幸,就在宫中虚度年华,一旦人老珠黄,或获遣出宫,最终孤老无依;如果侥幸得到皇帝宠幸,虽然富贵一时,一旦失宠,下场也极为悲惨。只有跳出高墙,才有争取幸福的可能。

王昭君进宫三年多,未见过皇帝一面,一直在皇宫里默默地苦度岁月,心情非常苦闷,一直在想着怎么能够越过高高的宫墙,追求自由的新生活?就在此时,选择宫女赐嫁匈奴的消息传遍了后宫。听到此消息,一般宫女们都惶惶不安,唯恐自己被选中,而王昭君却认为这是越过汉宫高墙的唯一出路。

王昭君毅然地报了名,请求远嫁匈奴。汉元帝听说有人自愿请行,便找来画册对照。当见画像上的王昭君姿色平常,汉元帝便欣然同意,希望能够通过和亲,结成汉匈两族的百年和好。汉元帝为了表示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下诏将下一年改元为“竟宁”。

万事俱备,只差辞行。当王昭君以汉室女儿的身份,与匈奴单于丈夫来朝堂辞行时,汉元帝才发现,在自己的后宫里,竟然有王昭君这样一位真正的绝代佳人,心中顿生悔意,但已经无法挽回。散朝后,汉元帝余怒未消,立即下令追查画工姓名,结果查出是杜陵人毛延寿所为。可怜的毛延寿以欺君之罪成为刀下之鬼。

公元前33年正月,即汉元帝竟宁元年,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在汉、匈两朝官员的护送下,返回匈奴王庭。王昭君容貌秀美,仪态大方,通情达理,深得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倾心与爱慕。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是匈奴语中皇后的意思,表示通过这次和亲,将与汉朝建立永远和平的友好关系。

王昭君在匈奴生活了几十年。作为民族友好的使者,她一直在努力播种着汉匈友好的种子。呼韩邪单于病死后,王昭君遵从匈奴习俗,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与前妻的长子复株累单于。根据历史记载,自王昭君出塞,汉匈和好,边境上长城的城门很晚才关闭,田野里牛马成群,悠然自得,汉匈人民安居乐业。一直到西汉晚期,汉匈之间也没有发生过武装冲突。

王昭君死后,葬在了她长期生活的匈奴土地上,其墓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的黑河之畔。王昭君墓远望黛色溟濛,据说墓地周围的草在春季最早长出翠绿的嫩芽,秋季最晚才变得枯黄,因此,历代相传称期为“青冢”。

从汉武帝刘彻中期坚决与匈奴展开决战,到汉武帝后期的通过与西域和匈奴和亲,先有冯夫人,后有王昭君,汉王朝的外部安宁靠两位弱女子来担纲,似乎显得更合理而有效。这真是应了老子《道德经》第43章所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