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二百四拾四:建立大唐王朝的李渊,为什么被中国一切史书“高级黑”?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从晋阳起兵,次年便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唐朝定国号为“唐”,是有文化和历史渊源的:晋(今天山西)在周朝之前称为“唐”。 西魏宇文氏王朝时,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北周时期,李渊7岁,袭封唐国公。隋朝时,51岁的李渊晋阳起兵,长安称帝,便定国号为“唐”。中国和世界史上著名的大唐王朝诞生。

李渊是大唐王朝的创立者,被称为唐高祖。李渊,生于公元566年,此时是宇文氏的北周时期,死于公元635年,字叔德,生于长安。李渊长大后,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无论贵贱之人都得其欢心,这就是其过人之处。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因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是其姨母,得到隋文帝垂爱,历任千牛备身,谯、陇、岐三州刺史。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升迁卫尉少卿。

隋炀帝征高句(gòu)丽,李渊负责督运粮草到辽东。公元615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李渊率兵击破毋端儿起义军于龙门,这时还在积极维护隋王朝。第二年,率兵抵御突厥,取得连续胜利。公元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李渊升任太原留守。猛虎归山,蛟龙入海,原北周“唐国公”李渊,回到龙兴之地“唐”,时移势易,李渊的人生选择也发生了变化

当时,隋朝已经土崩瓦解。李渊审时度势,做出了利己的决定,不是力挽狂澜,而是另起炉灶。公元617年5月,李渊与19岁的李世民等,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建立“大将军府”,与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率兵3万南下。攻克霍邑(今天山西霍县),斩宋老生;又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同年11月,攻取长安。

李渊取得关中,坐拥长安后,并没有直接称帝,而是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yòu)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自为大丞相,自封唐王,以观天下之形势和各方力量的反应。公元618年5月,隋炀帝杨广在杨州被杀后,李渊见时机成熟,便逼迫杨侑“禅让”帝位给他,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唐”,建元“武德”。

李渊即位后,非常清醒地将军事斗争放在首位,命秦王李世民率兵击败割据陇西的薛举之子薛仁杲(gǎo)。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至公元620年,武德三年,遣李世民率兵东渡黄河,击退了刘武周、宋金刚。又命李世民东击占据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击灭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迫使王世充投降。

至此,隋末“逐鹿中原”的主要军阀割据势力被铲除。此后,各地一些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军及地方割据势力也相继被翦除,最终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立次子李世民为皇太子。同年八月,李渊传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公元63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李渊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西。不带任何偏见地看完李渊的生平,这一系列的事实完全可以证明:李渊并非史书中说的那么弱,那么low 。但史书为什么非要“黑”李渊呢?原因在他的儿子李世民!

处以公心地讲,李渊此人非常了不起,有三点值得一提:一是世家大族,7岁继承唐国公之位,年过五十起兵造反,此公不一般;二是和隋炀帝杨广是亲老表,夺了姨表弟的工山,造反六亲不认,此公更不一般;三是仅用一年时间,就造反成功,做了皇帝,史上最快!此公非常不一般!毛泽东在读刘昫等《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的批语: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遇事无断制。

不忘记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对待父亲,却未能“处以公心”,而是怀着一颗求“名”的炽烈私心,忘记了自己从何而来,也忘记了父亲在他奋斗历程中的“背书”。请看以下李世民时期修订的历史记载,把建立唐朝的所有功劳全部归于自己,其父李渊只是个陪衬和可有可无的角色。

《旧唐书·高祖本纪》:“太宗(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

《新唐书·高祖本纪》:“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

《新唐书·太宗本纪》:“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

《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众口一词,众书一调”之时,要么事实确实如此,要么事实确非如此。因为《新唐书》和《旧唐书》把“反隋建唐”的所有功劳都安在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头上,所以,后世的所有史书也都不加分析、以此为据,以期制造一个“政治完人”唐太宗李世民。但事实确实如此吗?要看明白这个问题,关键之处在于:晋阳起兵,谁是首功?

晋阳起兵,李渊51岁,隋朝一方大员;李世民19岁,才毕成人之礼。两人相比,无论在政治影响、军事经验、经济实力还是社会地位任何方面,李世民都无法与李渊相提并论。即便当时有人愿意结交李世民,也是因为看重了李世民背后的李渊。李世民要结交那些非法的豪杰大侠,没有背后李渊的政治经济资源几乎是不可能的。

“晋阳起兵”的历史真相是:以李渊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于是开始谋划夺取最高权力。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必然是李渊,而非“少年太老,青年太小”的李世民。作为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不过是李渊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而已。因为父子关系,李渊信任李世民,李世民很早就参与了晋阳起兵的谋划,并且承担某些具体任务。但是,只有李渊才是主谋,这个地位任何人都无法取代。”

中国人有一个劣根性,就是不敢挑战权威,包括历史权威!只要是官方的、专家的、名人的、典型的、历史的,就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就会全盘接受,不加分析辨别,这是千百年来养成的奴性,得改!但外国人看中国历史,却没有这种奴性!《剑桥中国隋唐史》就精辟地戳破了李世民的“皇帝的新衣”,说出了历史的真相,还历史一个清白,还人民一个明白。

关于李渊,其内容如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李渊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他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第一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大坏蛋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

“第二,已如上述,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实际上,唐高祖李渊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证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负,而且毫无疑问,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并胜利地引导唐军进抵隋都。” 

“他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后来,他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战场上的胜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并且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

“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唐高祖为他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而不是相反。”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