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三百三拾:汉冢唐塔朱打圈,明西安城宛若给长安万年史画上句号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长安有句民谣:“汉冢唐塔朱(猪)打圈”,准确地道出了西安及周边地区历史遗迹的现状,其中“朱(猪)打圈”,是指给猪打的四堵墙围起来的圈舍,这里则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方形的西安明城墙。西安明城墙的青砖高墙,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记忆,也似乎是在给长安万年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长安万年史”步入明朝时,西安(长安)不做国都达460年,已经接近半个世纪远离政治中心。尽管如此,但西安仍然是历代中央政府控制西北、西南地区的军事重镇,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因此,西安城墙得以在明代修建,而没有被废弃。

 

盛唐时的长安城,曾经是如此地雄伟壮丽,但经过战争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的风雨侵蚀,到了明代初年,当年如年轻人一样壮实的身躯,已经被无情地岁月打磨成垂垂老者,完全不能担任明代防备北元(后来的鞑靼)重任,也盛不下明朝秦王的威势。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命令长兴侯耿炳文等人修建西安墙,工程从公元1374年开始修建,到公元1378年完工,用时4年。

唐朝末年,佑国军节度使韩建曾改造唐长安城皇城,建成了“长安新城”。明西安城墙沿用了韩建“长安新城”的城西、南城墙,在此基础上,将东、北城墙各向外扩展了四分之一,从而使明西安城的中轴线从“朱雀大街”东移到今天的“南、北大街”,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型制。

 

明西安城墙用黄土分层夯筑而成,每层黄土夯实之后,厚度8至12公分,城底最后一层用石灰、黄土、糯米汁搅拌夯打而成,厚达80公分,非常坚固。城墙大致呈东西向长方形,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米,南墙长3441米,北墙长3241米,周长11.9公里。

明西安城建成后,在明代有多次修缮,其中大的有两次:公元1567年,明朝倒数第5位皇帝明穆宗隆庆二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在城墙外壁和顶面包砌了青砖,使城墙更加坚固、雄伟。公元1635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八年,为抵御农民军的进攻,陕西巡抚孙传庭加修了城外四关土城墙。

明西安城虽然坚固雄伟,但是架不住岁月的剥蚀和人间的苍桑。如果没有清代和近代的多次修葺,明西安城可能早已不复存在。仅仅清代,陕西地方当局就对明西安城墙补修过12次,加上近代的修复次数,总次数超过20次之多,才让这座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典型、国内现存最宏大、最完整的古城垣得以保存下来。

公元1787年,乾降五十二年,陕西巡抚毕沅(yuán)主持修补城墙,沿旧城墙底部围上石块,然后灌浆,再用黄土逐层夯打。筑到城顶再用一层黄土、两层灰土夯实,最后铺砌青砖,并加厚整个城墙外壁的砖面。城内壁每隔40至60米,用青砖砌一道排水槽。这一修缮手法,大大加固了城墙。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明城墙,高12米(三层楼的高度),底宽15至18米,顶宽12至14米。城墙上原筑有98座敌台和四座角楼,以监视城外动静。城墙外围有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城门原只开四座,东门,长东门;西门,安定门;南门,永宁门;北门,安远门。现有的其它各门,是后世陆续所开。

明西安城的每座城门分成三重三楼,第一重是闸楼,第二重是箭楼;第三重是正楼。闸楼在外,四面围墙。箭楼与正楼之间的围墙称“瓮城”,则可以将城门关闭,居高临下,瓮中捉鳖。每座楼下都有拱形门洞,洞高、宽各6米,洞深27米。

明西安城的城外壁共伸出“马面”(即为了加强防御的立体效应,城墙上整体突出的部分,类似于马首的正面和两个侧面,故得名)98个,与城同高,宽达20米,可以三面临敌。每两个马面之间距60米,刚好是古代引箭、飞钩、檑木、滚石的有效射程。

明西安城的城墙顶上筑有内外“女墙”(即城垛,有凹陷的边墙),外女墙厚0.65米,高1.35米,原有垛口,即射箭工事5984个;内女墙厚0.45米,高0.75米。外女墙整齐排列的一个个垛口,是中国古代城墙的特殊风貌,也成为中国传统城市的重要象征。

今天,由于昔日的战争烽烟散尽,未来的战争方式更新,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虽然保存得较为完整,但已经不再发挥其保卫城市的防御功能,却成为了“长安万年史”的最直接、最形象的标志和见证。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吸引着全人类的眼球。

明西安城以古老的身姿屹立在现代化都市之中,绿树砖墙与护城清流相映成趣,车流游客和古殿高楼古今相接,南门广场庄重大气,环城林苑清新怡人,成为古城西安最迷人的一道风景。如果您有机会,或城外、或城内、或城上;或漫步、或骑行、或驱车,环城周游,一定会对“万年长安”有独特的感受。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