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三百三拾二:文武盛地,声闻于天,中国最大的西安鼓楼里安放着中国最大的鼓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明朝的报时系统,是“漏壶+钟+鼓”的模式,是钟鼓并用的,因此,既然有钟楼,必定有鼓楼。西安的鼓楼虽没有钟楼名气大,但却比钟楼大四岁,到2018年为止,已经有638年的历史。西安鼓楼位于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西安钟楼相望。

西安鼓楼始建于公元1380年,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与4年后修建于鼓楼西侧广济街口的西安鼓楼遥相呼应,共同为明代西安城报时。西安鼓楼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先后两次重修,20世纪50年代后,又多次修缮,使明代的原有风貌得以保持至今。

西安鼓楼是目前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的鼓楼,楼上原有一面巨鼓,但与“钟”相比,因其易受时光浸蚀,原鼓已不存在。现在的鼓,是上世纪90年代的重新制作的新鼓,此鼓声音宏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鼓。另外,鼓楼上还按24节气设置了24面小鼓,也各有报时之功用。

1996年,西安市重制的鼓楼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个,象征跨世纪的2000年。今天鼓的设置,是景观的需要,可以窥见明代鼓楼的基本配制。

中国古代,早晚报时用一个成语来诠释,就是“暮鼓晨钟”,鼓楼与钟楼就是古代的报时中心。那么,钟鼓楼是如何记时呢?这要从中国古代的记时方式说起。按习惯,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每更等于一个时辰,即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古时的“五更”是这样规定的:当日19时称为定更,又称起更;21时称为二更;23时称为三更,俗语“三更半夜”或说“子夜”指的就是这个时辰;次日1时称为四更;3时称为五更;5时称为亮更,也就是天亮的意思。

每日报时,始于暮鼓,止于晨钟,依时定更,以更报时,当时是有严格规定的。 “定更”,是先击鼓、后撞钟,表示入夜;二更至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人们休息;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撞钟,表示起床时间己到。

亮更的击鼓之法: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俗称“紧18、慢18”,快慢相间共击6次,总计108响。撞钟方法与击鼓方法相同。之所以将钟鼓声定为108响,是因为古人以108响代表一年的缘故。由此可见,鼓在古代报时系统中不可或缺少,鼓楼在古代的报时机制中是不可替代。

钟鼓楼一般都在城市中央位置,并且是城中比较高的建筑,已达到将声音送到远方的目的。但是声音总有消散的时候也总有传不到的地方,所以,只有住在条件很好的城镇中心,才有听到钟鼓报时;次一点的是利用寺院的钟鼓报时;最次的就是偏巷野村,钟鼓楼报时之声不达,只能靠“打更”报时。

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

 

更夫“打更”是一种职业,他们在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是有定制语言的:19点-21点,戌(xū)时一更(定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23点-1点,子时三更,“平安无事”;1点-3点,丑时四更,“天寒地冻”;3点-5点,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西安鼓楼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位于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8米的砖基高台上。台基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6米的券洞门,北通北院门,南接西大街。台上的鼓楼也呈长方形,正面(南向)七开间,进深三间,四周回廊深度各为一间,按楹柱距离计算,正面则为九间,古代建筑术语为“七间九”。

西安鼓楼的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重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雄浑博大。登楼的青砖阶梯设在砖台基两侧,在第一层楼的西侧有木楼梯可登临楼的第二层。

鼓楼的南檐下正中,悬挂有“文武盛地”蓝底金字匾额。由于西安城最早溯源于西周文王、武王所建的丰、镐二京,所以,清代陕西巡抚张楷重修此楼后,摹仿乾隆“御笔”题了此匾,以表明西安古往今来的发达昌盛和悠久的文治武功。

鼓楼北檐下正中悬挂有咸宁名士李允宽所书的“声闻天下”匾额,题字笔力挺拨,内容来源于《诗经》中“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二句,既表明鼓声之洪亮远播,又表明鼓楼之宏伟壮观。南北两匾,准确地表达了鼓楼的不凡含意。

登上鼓楼,凭栏而望,使人顿有“王气千年绕鼓楼,登临极目白云悠”的爽朗感觉。事实上,鼓楼自修建之后,从明朝开始直到清末,钟鼓楼周边地区就成了达官贵人和督抚巡按的生活办公场所,是所谓的“富贵区”。

特别是清代,有一段时期,陕西甘总督和陕西巡抚共同驻节西安城内,称为“督抚同城”。总督驻南院,巡抚驻北院。藩、臬二司( 藩司衙门相当于省政府办公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臬司衙门相当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和各道台衙门云集辐辏,都离鼓楼不远。

西安首县长安县和咸宁县,相当于今天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新城区和雁塔区,其县衙也在鼓楼附近,因此,“县官”和“现管”都云集在这里,鼓楼周边地区既是政圈,又是商圈,还是文化圈,在明西安城里显得非常特别。

鼓楼内厅堂轩敞,装潢典雅,楹梁油漆彩画,显得雍容大方。朱槅门剔透精致,在西安可谓首屈一指的大厅,有点象今天的“陕西大礼堂”,所以,雄伟壮丽的鼓楼,既是各级官员议会和宴享的理想场所,又是接待省外官员游览的处所。

鼓楼犹如“地势坤”,屹立不动;钟楼却如“天行健”,由西迁东。公元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钟楼从位于鼓楼右侧的济街口搬到了位于鼓楼左侧的现址。从明代开始,典雅的鼓楼与雄浑的钟楼相邻而置,犹如两尊擎天而立的神柱撑起了长安的汉唐风骨,又如两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嵌在八百里秦之上,彰显了古长安的神奇与辉煌。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