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三百三拾五:明朝关中大地震,给古都长安带来巨大的浩劫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明世宗朱厚熜(cōng),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位非常特别的皇帝,因其年号为“嘉靖”,所以历史上也称其为“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是靠幸运当上皇帝的,这是别人用几辈子的艰苦奋斗和聪明才智都达不到的境界。明朝中后期,帝位传承顺序本来是在明孝宗朱佑樘一系进行,但当帝位传到朱厚照时,因为其死后无子,看起来与朱厚熜毫无关系的帝位,便戏剧性地与他产生了关系,莫名其妙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朱厚熜,出生地为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是专情于万贵妃的明宪宗朱见深之孙,继承父亲痴情、终生只娶张皇后一个女人的“好男人、好皇帝、好丈夫”明孝宗朱佑樘(táng)之侄,明兴献王朱祐杬(yuán)之子,明武宗朱厚照之堂弟。他15岁的即位,60岁去世,在位共45年。

明世宗朱厚熜一生折腾出了许多奇怪的事,比如与大臣冷战20年致使朝政混乱,差点被宫女害死在宫中,迷信炼丹并死在了丹药上,这些都是人祸;除此之外,非常特别的是天灾。在他统治的晚期,公元1556年,即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月)十二日,午夜时分,一场 “有史以来未见之大震”发生在关中大地,让关中伤痕累累,给长安以巨大破坏。天灾人祸,让历史更加深入刻地记住了“嘉靖皇帝”。

嘉靖“关中大地震”,震中位于陕西华县,强度达8级以上,烈度相当于11级,均大于公元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的“5·12大地震”,破坏程度相当惊人,范围波及大半个中国。有历史学家下结论称:“富庶的关中大地遭遇了人类有史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地震灾害。”不过,这确实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广泛和损失惨重的著名历史特大地震之一。

“关中大地震”发生时,夜色深沉的关中大地万籁俱寂,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由于地震发生在午夜,多数人在熟睡之中,所以,导致了方圆2000里的人口,有六成死亡。加上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死亡人数8倍于现代著名的日本关东大地震,3.5倍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5.5倍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共计死亡人数达83万人之多,创历史之最。

这次地震之所以伤亡如此惨重,是因为以下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地震发生在午夜,人无防备;二是关中居民多住防震性很差的黄土窑洞,塌方严重;三是忙于炼丹的“嘉靖皇帝”疏于救援,伤亡严重;四是震后长达5年之久的余震造成水灾、火灾、疾病的长期持续,难于救援。

“关中大地震”使关中大地伤痕累累,也给古城长安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城垣、庙宇、官衙、民庐,倾颓摧圯(yí),十居其半。”一些著名的古建筑物和历史遗迹遭受严重破坏,例如,到公元1556年时,已经历时840多个春秋的唐代建筑小雁塔,本来高15层,地震后塔顶被震毁,只余下13层,而且从中间一分为二,地震过后又逐渐复合。

同时,西安周边的自然地貌也因地震发生了重大变化:震中华州夷为平地,渭河向北迁徙约3公里,河水从昔日的农田村社上流过,冲毁了大片良田房舍。华阴、华县、朝邑(今大荔)、三原一带平地上突起许多丘岗,神川原上五指山的五峰俱倒,而耀州的将军山也变低了许多,等等。

“关中大地震”的影响力是如此地深刻,即使在462年后的今天,当您游览西安碑林时,还会看到当年地震的痕迹,因为,许多在大地震中被震坏的石碑,被修复后展示在那里,其中《开成石经》有40块断裂,其他珍贵的历代碑石,如《多宝塔碑》《玄秘塔碑》《孔子庙堂碑》《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碑》等或仆倒于地,或截为数段。

“关中大地震”是对古都长安的生命财产和文化符号的一次巨大浩劫,这是非常不幸的!但或许我们可以逆向思维,正是这次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给明朝西安城刻上了无法抹去的印记。几百年来,或许千万年后,这些印记始终会无言地向人们述说“自然的无情”和“嘉靖的无道”,警醒人类社会敬畏自然和控制私欲,以免自我毁灭。若能如此,则是不幸中的万幸!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