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三百五拾四:三入西安,林则徐与古长安的不解之缘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林则徐与古长安(西安)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曾经先后三次踏上古长安这片厚土地,两次是任职陕西,一次是留居于此。无论处在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在古长安真正体会到了历史大势之不可逆转。

首次结缘古长安。公元1827年,清道光七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这次任命期限很短,他到西安赴任后只一个月时间,就被道光皇帝调任为江宁布政使,离开了西安,这算是与古长安的首次结缘吧。别外,我们借林则徐的这次任职,普及一下清朝的省级官制。

清朝的地方行政,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省级最高长官,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布政使、按察使则为督、抚的属官,各有职能分工,而林则徐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就象现在的副省级领导兼职一样

布政使一般被尊称为“藩台”,尊称其官署为“藩司”,在官位品级上是从二品。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财赋及人事,具体职责有:承接上级指派的政务、法令宣达到各府、县,督促其贯彻实施;管理府、县各级官员,按期发放俸禄,考核政绩;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统计全省各府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

按察使一般被尊称为“臬台”,尊称其官署为“臬司”,在官位品级上是正三品。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刑名,是省级最高司法长官,其职责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的主要领导。因此,清朝时期的布政使、按察使地位仅次于总督、巡抚,也是属于高级别的地方长官,至省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而绝非什么“打酱油”的角色。

林则徐首次任职陕西,虽然任职时间短暂,但他离任却不推责任。在他交接公务期间,陕西略阳一带发生水灾,他亲赴当地勘查灾情,并采取了一系列救灾措施,赈救灾民。离开西安后没多久,父亲去世,林则徐“丁忧”守丧,直到道光十年服丧完毕,他才重新出仕。

养病留居古长安。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林则徐被朝廷以“办理鸦片事宜不善”的罪名发配新疆伊犁,林则徐在途经西安时,卧病不起,只好居住下来,静心养病。在西安期间,他将自己从前主持刊刻的《炮书》送给陕西抚标中将参军马辅相,希望能尽快造出新式大炮。

经过三个月的休养,林则徐病体初愈,便告别不辞万里来送行的妻子,由两个儿子陪伴,继续西行。临别时,他作了著名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两首。在诗中,他写道:“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安慰家人不必为他担心,以示他已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

任职都抚古长安。公元1845年,林则徐被重新起用,代理陕甘总督,第二年,又转任陕西巡抚。他上任之时,恰逢陕西遭遇多年不遇的旱灾,一时粮价飞涨,民不聊生。林则徐一面奏请朝廷缓征陕西钱粮“以恤民艰”,一面命令各地开仓平粜(tiào),稳定粮价。

对于无力买粮的贫困户和老弱病残者,他规定由官府负责收养,仅西安地区就收养饥民三四千人。他又劝绅商富户出线出粮救济贫困户,下令各地方官与富户收买、质押耕牛,免其被杀食,以保证正常耕种。他还与各级官员筹议兴修关中水利,引水灌溉,缓解旱情。他要求各地征用无线买粮的民工,实行以工代赈。

林则徐推行的这些措施,使陕西的局势暂时得到了稳定。由于他在任期间勤俭克己,尽职奉公,深得陕西民众的尊敬。三年后,林则徐被任命为云贵总督,调离西安。林则徐虽然离开了西安,但他的影响却留了下来,成为长安万年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