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18岁砸死一日寇,病逝后葬于乱坟地,67年后遗骨回故里

 说历史的女人 2020-10-14

说历史的女人——第1464期

自古以来,能在战争中留下名字的多是那些元帅和将军们,比如项羽、关羽、张飞、岳飞等,一个个牛得不得了。当然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非常大,往往会起到一场战役的关键作用。但你绝对不可忽视士兵的作用,如果没有士兵们冲锋陷阵,没有士兵做铺垫,甚至当垫脚石,光靠将军是打不了胜仗的。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铸就,将帅不过是代表了他们而已。但所有历史只记住了将军,而鲜有士兵留名青史的。这不公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为战争流血的士兵,为国捐躯的所有战士们也当留名青史。

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再次挖掘一位陌生的抗日女英雄,她当然不是一位将军,只是一个普通的女战士;不,她甚至还称不上是一位士兵,她只是一位战地护士。然而,她不但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抢救伤员,救死扶伤,像一名真正的战士一样为祖国做出贡献,而且竟在战场上杀死一名日寇。当然,做为一名护士,她没有枪,她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只是用一块大石头砸死了一名该死的日寇军官。但是这位年仅18岁的美女护士也壮烈牺牲了。她死得悄无声息。但时隔67年之后,她的一张靓照终于被发现,于是国人震惊:她竟如此美丽!

台儿庄战役.jpg

1938年3月16日,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打响,此战规模很大,包括滕县战斗、临沂战斗和台儿庄战斗三大部分,历时一个月,中国军队投入了29万兵力,以伤亡5万人的代价,把日寇狠狠地揍了一顿。尽管日军只伤亡了2万人,但此战是抗战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最大胜利,大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信心。

台儿庄战役当然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比如大名鼎鼎的李宗仁、张自忠、池峰城等,甚至做为国军最高统帅的蒋中正本人也在此战中表现突出。他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有一次,老蒋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将军,使将士们士气大振。这都是被历史记住的。但不管老蒋,还是李宗仁等,他们都是将帅级的,咱们今天不说他们,只说一名女护士。

她叫刘守玫,1930年出生于湖南省汉寿县新兴乡。抗战爆发时,她还是长沙周南女中的一个学生。17岁的她,长得面容清秀,亭亭玉立,而且性格活泼开朗。如果不是战争,她将有一个别样的花样人生。然而,为了抗日,为了中国人不受日本人欺凌,她背着家人,偷偷报名上了前线,当了一名战地护士。她先是随22军丁玲所带领的女学生卫生队,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又随队参加了台儿庄战役。

这天,刘守玫所在的连队,在台儿庄东18里处的邳县禹王山附近遭遇了日军。因为禹王山是台儿庄东面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决不可让敌军占领。于是我军同日军展开激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

刘守玫虽然是个护士,但她看到战士们在前面拼杀,也真想上去杀他一阵。属于她的机会终于来了。此时,在刘守玫的坚持下,她被任命为战地救护员。战地救护员跟普通的战地护士还是不一样的,护士是在后方参与对伤员的救治,一般不会直接出现在战场上。而战地救护员是要抬着担架冲上阵地的,他们要在第一时间内对受伤的战士做伤口包扎救治处理。子弹可不长眼睛,这就需要冒相当的生命危险。

此时,刘守玫所在连队的连长在指挥战斗中,不幸中了敌人的榴弹,受伤很重。连队岂能没有连长?刘守玫眼见连长中弹倒在血泊里,毫不犹豫就冲了上去。但在她还未赶到之时,眼前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她——

抢在她的前面,一个日本军官便挥刀刺死了重伤的连长。几乎是近在咫尺的事情,这个日寇简直太残忍、太嚣张了!愤怒已极的刘守玫此时什么也不顾了,来不及同任何人商量,便冲了上去。

刘守玫3.jpg

女人一旦冲动起来,也许比男人更加勇猛。刘守玫没有枪,但她情急之中看到了身边的一块大石头。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她愤然地,急速地搬起那块像大西瓜一样的石头,朝那个日寇猛地砸去!

稳!准!狠!

那个日寇瞬间倒地,而且被砸得脑浆迸裂,没有任何存活的余地,直接上西天。

当然我们的女英雄刘守玫在砸倒敌人的一瞬间,自己的身体还没有站稳之际,就被敌人的一颗子弹从背后击中,她当场昏迷了过去……

尽管战士们把刘守玫很快地背回营地救治,但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还是因为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

不过当时的刘守玫并没有立刻死去,她被转送到附近陈塘村的一户农家。战争发生后,台儿庄战场的附近农村,每家每户都担负着迎接伤兵的重任。

刘守玫在一个村妇的家里醒来,她实在忍不住身上的疼痛,便大叫起来,甚至大哭着叫妈妈。这很正常,因为再坚强的战士,也不是铁打的,也不是铁石心肠,在陷入困境时叫妈也是可以理解的;况且,刘守玫才18岁,只是个大女孩而已。还有,她出来参加战斗本就是瞒着母亲的,此时受了伤,生死未卜,她如何不想她的母亲,如何不想家?也许,此时正是一个少女心灵最脆弱的时候。

叫吧,哭吧,你尽情地哭吧!身边的村妇爱怜地看着她,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等刘守玫哭够了,她又来安慰她,让她好好养伤。

那天晚上,刘守玫水米不进,几乎哭叫了一夜,可想而知她身上的伤痛有多严重。最终,刘守玫因伤势确实太重,失血过多,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最终含恨而去……

刘守玫在牺牲前,忍痛掏出一封书信和仅有的两块大洋,再有就是一张她的照片,给了那位村妇,拜托她把这些东西寄到自己的家中。因为她的父母还不知道女儿上了战场,这既是对父母的赎罪——从此亲爱的父母亲再也见不到你们的女儿了,女儿今生再没有孝敬你们的机会了;同时又是传达了一种信息,女儿是死在这个地方的,如果有一天,有可能的话,还请亲爱的父母来这里为您的可怜的女儿收尸……

葬身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种境界很高,但对于一个年仅18岁的花季少女来说,我们不能对她太苛求了,毕竟父母的怀抱,家乡的山水才是最可爱可亲的。那位村妇含泪答应了刘守玫的请求。

然而,刘守玫烈士的遗愿并没有顺利实现。因为当时的中国战事频仍,社会动荡,交通经常受阻,再加上那位村妇也是个目不识丁的人,也没有什么特殊手段和社会关系,也就没有能及时把把刘守玫的信和遗物寄走。后来因为不慎,天下雨又淋湿了信件,导致信件被毁,只留下了刘守玫的一张照片和两块大洋。但后来那位村妇一直保存着刘守玫的遗物。

1967年4月的一天,一位叫陈开灵的女中学生,同她奶奶到一个叫乱葬岗的地方参加一个活动,奶奶给她讲了一个抗日战争中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刘守玫。

刘守玫4.jpg

陈开灵听了刘守玫的故事,十分感动。陈开灵的奶奶就是当时收留刘守玫的村妇。那个乱葬岗就是当年埋葬刘守玫的地方。

那时因为破除迷信等除旧活动,乱葬岗被人填平了,陈开灵的奶奶在埋葬刘守玫的地方偷偷插了根柳枝,做了个记号。老奶奶不久就去世了,她没有完成烈士的遗愿,但临终前嘱咐孙女陈开灵继续寻找刘守玫的家人。

又是数十年过去。直到2004年,陈开灵终于联系到当地的媒体《徐州晨报》,希望通过媒体的协助来寻找刘守玫的家人。于是2005年的一天,在媒体的协助下,她终于找到了刘守玫的家人(当然是刘家的后人了)。而此时距刘守玫牺牲已经67年!

最终烈士的遗骸被送回了湖南的故乡,而刘守玫当年的照片在网上公开之后,国人为之震惊: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条小河岸边,一棵垂柳下面的青草地上,一位身着雪白衣衫的美丽的少女斜倚着,她的头发在微风中有点散乱,长长的刘海在额头上随意而舞。她虽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但目光柔和而镇定,明亮的眼睛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NeoImage_副本.jpg

那个时候,没有彩照,没有美颜,随随便便的一张黑白照能留下如此美丽的倩影,可见少女时代的刘守玫是何等的漂亮可爱,何等的多彩多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生命,却在18岁时戛然而止!不能不令人泪目。

不过,刘守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她也成了青春的永远拥有者和永恒的定义者。英雄不死!

刘守玫1.jpg

结语:刘守玫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护士,一位普通的女救护员,但她为国家、民族做出了贡献,并且献出了她年轻的花一样美丽的生命,她无疑也是一位英雄,我们理当记住她!

曾有人这样说,英雄的初衷并不在于要后人记住他;甚至还有人说,英雄不是让人用来消费的。这也许有道理,但著名作家、抗日志士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和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戴和崇仰的国家,只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样的民族只是一个可怜的生物之群。”

所以,英雄想不想让后人记住他,那是他的事;而我们能不能记住他,是我们的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忘记英雄,是我们不知感恩,对不起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诚哉斯言!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徐州晨报》《最美女兵魂归故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