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战争有哪些感人的爱国故事?

 格林书屋 2022-12-25 发布于广西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一名女护士正在抢救连长。突然,一个鬼子军官挥刀突袭连长,连长当场牺牲,此时怒不可遏的女护士,随手操起了一块石头就砸向鬼子军官的脑袋,连击数下后,鬼子军官当场倒毙,可就在下一秒,一颗流弹却毫不留情飞向了女护士………

她叫刘守玟,时年18岁。还是一个长沙女中的高中生。因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从湖南万里奔赴徐州,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台儿庄大战,并不幸死在那里。

女孩参战,无疑是时代最悲惨的缩影之一。而当时的中国,就有大量参军的青年女性。满腔热血,一个个鲜活的丽影化作了钢铁战士。

刘守玟,便是台儿庄之战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此战,中国军队投入兵力29万,日军5万,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虽然最终也没能阻止日军,但毕竟给了日军以重创,也极大地凝聚了全民抗战的向心力。值得大书特书。

当此之际,每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都愿意为之一洒青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别是那些接受了新思想的学生们。这里面就包括已经18岁的刘守玟。

记得余华有一本书叫《十八岁出门远行》。说的是一个人到了18岁就开始想要走出家乡看世界。而那时18岁的人在干什么呢?奔赴战场!这是真正18岁的远行。因为随时可能一去不复返。

你能想象吗?一个18岁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学生,在面对自己的连长被日军当面杀死后,她的内心是何等的震动。悲痛、惶恐与愤怒一定是纷至沓来的。以至于她拿起石头,瞬间爆发的力量就砸死了这个日本军官。

要知道,当时国际上早有公约:不得伤害医生、护士与伤员。面对已无反击能力的连长,鬼子军官还是在刘守玟眼皮子底下将伤员给杀害了。这是战争之外的罪恶,也是无法原谅的巨痛,刘守玟悲愤不已,拿起边上的石头砸了出去。

可惜战场无情,可恨枪弹无眼。英勇的女兵被流弹击中,醒来的时候,她已经被战友送到了附近村庄一个临时伤兵所。交由一名村妇大姐照看。无奈医疗条件有限,刘守玟又伤势很重,花季般的生命当晚就凋谢了。

临终之际,刘守玟将自己仅有的一张黑白照片,两块大洋和一封信拿了出来。战场凶险,她早有准备。当死亡降临,她只希望能魂归故里。村妇大姐听说要自己帮忙把这些寄回家里,顿时泪如泉涌。

谁也没想到,接下来这件事需要66年的时间,祖孙三代来完成。本来信上有姓名、有家庭住址,但等村妇大姐逃难回来,却发现原先压在箱子底下的信已经霉烂。姓名、地址都想不想来了。这就注定了这场守望充满曲折。

此后几十年里,村妇大姐年年打听,年年无果。但从未放弃。每年上坟烧纸就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英雄英灵不远,烈士遗愿未成。

但是只知道英勇抗敌的女护士是从湖南来的一名学生,实在太有限了,找起来大海捞针。几十年过去,这始终是萦绕在村妇大姐心头的大事。但临终前都没有达成女英雄的心愿。却嘱托后人,不可忘了上坟,继续寻找英雄的亲人。

时间来到2004年,村妇大姐的孙女陈开灵以登报的形式将此事公布后,一时在江苏、湖南引起轰动。加之此时已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也很给力。多方追踪努力下,刘守玟的姓名、籍贯、出身终于确定,英雄归乡也总算能告一段落。

回思往事,抗日救亡,多少花季雨季般的女子,青春走进了战场,鲜血洒在了大地。她们很多人20岁都不到,是最该享受岁月静好的年纪,不是对这片土地爱得浓烈爱得深沉,何以舍生取义、前赴后继?

她们永远定格在了最美的年纪。她们永远年轻,永远风华绝代。她们的英灵也必将长护华夏。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每一场战争都是由士兵的鲜血染就。战争该记住的除了将军、元帅、特级英雄,同时也不应少了一腔热血,以生命守护土地与人民的普通士兵,她们也应载入史册。

如本文之刘守玟。她以普通救护员身份出入战场,又以弱躯壮举为国牺牲,她本是大家小姐,她的选择令人仰望钦佩。

后人作诗歌之,愈觉哀婉悲壮。

七律《悼湘女刘守玟》日寇屠掠逞凶狂,守玟投笔上战场。弱身壮死葬齐鲁,少女英名映穹苍。烈士照片显朦胧,英雄形象烁光芒。缅怀斗士祭忠魂,慰藉先烈诉衷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