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广州玉 2020-10-14

平壤会战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时间退回1894年7月20日的紫禁城内,光绪皇帝正式发布出兵的谕令,命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向朝鲜派遣援兵。李鸿章接到谕令后首先联系了淮军的宿将刘铭传,希望刘铭传担任援朝淮军的总指挥,但刘铭传以年老体弱多病为由推辞(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淮军当时已经存在极大的问题,因为在刘推辞之后,李鸿章竟然找不到一个人来统领援朝的淮军),李没有办法只好让各路人马共同商议、相互协调行动。7月21日,卫汝贵的盛军率先出发,从大沽口上船经海路赴朝。23日,马玉昆的毅军在大东沟乘坐帆船朔鸭绿江而上抵达义州登陆赶赴平壤。同时左宝贵的奉军因25日丰岛海战的影响而放弃水路赴朝,改沿辽东的官道进入朝鲜。28日,丰升阿率领驻防在奉天(今辽宁沈阳市)的练军从官道赶赴朝鲜。四路大军在李鸿章的催促下日夜兼程终于在8月4日至9日全数抵达平壤并接管了平壤的防务,此时他们通过打探已经知道聂士成和叶志超在成欢吃了败仗,牙山、成欢、仁川和汉城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并且日军已经在各要道布防阻止清军南下。于是四位总兵通过商议,决定暂时驻防平壤,修整兵马,并严密监视日军的动向,同时上奏朝廷,说明情况等待进一步的指示。就在他们等待朝廷回复的时候,聂士成和叶志超带领的败兵撤至平壤,为了躲避日军的追击,他们专门选择那些渺无人烟的乡野小路撤退,为了方便行军,几乎抛弃了所有的辎重,导致粮食药物严重不足,大量伤兵因此死亡或掉队。因此当这些败军来到平壤,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疲惫凄惨之状,部队几乎都不成建制,这种情况给平壤守军带来极大的心理震撼,沮丧的气氛开始在平壤城中蔓延。叶志超抵达平壤后向朝廷上奏,用当时清军最流行的讳败为胜来掩盖自己的罪过,在他的上奏中先说清军在成欢打了个大胜仗,歼敌2000余人,但后来由于敌军势大只好撤退。因为他的这封假捷报,让朝廷认为清军在成欢打了个大胜仗,还刊印天下,铸造了一个所谓的“成欢大捷”。这封假捷报如同在光绪皇帝和那些主战派大臣的体内注入了一针鸡血,所以不久后光绪皇帝马上督促李鸿章让他命令在朝的四路大军南下进攻,收复汉城等地。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叶志超撤退图

就在朝廷内部为这个“大捷”一片欢欣鼓舞之际,平壤前线的氛围却十分不同,8月23日李鸿章接到朝廷出兵南下的命令,马上用电报与四位总兵联系,并商议当前形势。四位总兵马上将实际的情况告知李鸿章,并汇报了日军的动向,他们发现日军已经开始向平壤方面移动,而且成欢一役了解到日军的战斗力颇为强悍,就目前平壤的部队未必是日军对手,需要尽快派遣援军,一路援军要前往安州,定州和义州这些地方驻防,防止日军在海上登陆切断平壤的后路,另一路援军则直接增援平壤。要等到援军到达后,再与日军交战才有把握取胜。李鸿章在了解前线真实情况后同意四位总兵的意见,一方面让他们固守平壤,另一方面马上奏报朝廷,请求增派援军和征召新兵。但此时另一个问题也让李鸿展颇为头痛,就是由谁来指挥平壤防务,卫、马、丰、左四人都是总兵衔,地位完全一样(聂士成也是总兵衔),只有叶志超是提督衔,可他毕竟是败军之将,若起用他为指挥,怕各将不服!但若起用四位总兵的其中一人为帅,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特别是要让他一个总兵指挥提督。因此在李鸿章苦苦思索一轮后,最终还是决定让叶志超这个提督去指挥各路总兵,他也发电报告诫了叶志超一番,希望他拿出当年镇压太平军时候的勇气和状态来指挥平壤防务。但很可惜李鸿章的这个任命还是引起了四位总兵和大部分将士的不满,同时叶志超的表现确实辜负了李鸿章对他的期望。叶志超担任指挥后,他马上清点集结了平壤城的所有军力,卫汝贵的盛军6000人;马玉昆的毅军2000人;左宝贵的奉军3500人;丰升阿的练军1500人;成欢败军2500人;加上镇守平壤的朝鲜士兵数百人,总计15400余人,山炮28门,机关炮6门。此时李鸿章征召的新兵万余人也开始赶赴朝鲜增援(分别为:贾起胜8营、宋得胜5营、姜桂题4营、潘万才3营,合计20营)。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马玉昆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左宝贵

9月8日,平壤守军完成了防御部署,平壤城周围构筑了大量堡垒和各式防御工事(堡垒高4米,堡外围挖掘另外大量壕沟和布置地雷,士兵藏身于堡内,利用枪眼对外射击)。奉军和练军防守城北,在牡丹台至岘高地修筑堡垒5座,防御爱美、坎北两山以南的来犯敌军,在乙密台修筑胸墙(即士兵掩体),补强城郭,配置大炮。聂军(成欢败军)担任城西防御,在昌景门外修筑了大型堡垒,扼守文阳关至安山方向的要道。盛军和毅军则担任城南的防卫,在城南外廓4公里范围内修筑了15座堡垒,大同江平壤外侧的船桥里修筑堡垒5座,城内北角2座。合计修筑堡垒27座。同时淮军将大同门外的船桥全部拆除,大同江附近数十里的船只全部停靠至右岸,在城郭东南角至对架设一座联络桥。平壤城内修筑了八座清军大营,到处可见荷枪实弹的淮军士兵和林立的军旗。9月12日,平壤指挥官直隶提督叶志超下达战斗动员令,各军增补枪支弹药,各营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虽然淮军各部一开始对叶志超担任指挥官心中不满,但无可否认在经过李鸿章的训诫后,叶志超稍微找回他以前的状态,平壤城的防务布置得也十分合理,对淮军的士气也有所提振,但总体来说淮军的现状仍不乐观。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平壤会战

日本方面,战时大本营任命山县有朋大将担任新编第一军司令官,统率第三师团、第五师团及附属部队,从元山、釜山、仁川登陆。而占据了成欢的大岛义昌混成旅团编入第五师团,由野津道贯担任第五师团团长。在整顿片刻后,第五师团14000人开始向平壤进军。不久后,大本营下达本次作战任务,要求将清军全数赶出朝鲜,而不是歼灭清军(因为当时日本尚未取得制海权,漫长的补给线会给后勤带来麻烦)。第五师团得到命令后决定在第三师团到来之前攻取平壤,9月12日,山县有朋率领第三师团及附属部队在仁川登陆后,直接命令第五师团发动进攻,而大部队在修正后马上就赶赴平壤增援。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山县有朋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野津道贯

9月14日,第五师团抵达平壤外围,中午时分炮兵部队发起佯攻,接连炮击大同门外的清军堡垒,配合步兵进入预定战场。到了15日的凌晨时分,第五师团所有部队已经进入自己的预定进攻位置,凌晨4时,日军发动进攻。大岛义昌的混成旅团分三路进攻,右路进攻中碑街东方的长城里桥头堡,中路进攻船桥里右侧的十里船舱洞,左路由羊角岛强渡大同江迂回至长城里。右路日军遇上了驻守此处的毅军和盛军立即爆发激战,在猛烈的炮火之中双方出现数次拉锯攻防战,暴露在开阔地带的日军伤亡很大。左路在羊角岛渡江的时候遇到守军的阻击,但日军的炮兵很快就遏制了守军的火力,守军见状决定撤至长城里继续防御。此时第五师团的主力5400余人开始对平壤城西发动进攻,早上6时,师团主力的先头部队在安山堡垒与聂军交上了手,一时之间也打得难分难解。师团独立骑兵队向景昌门堡垒发动进攻,被盛军和朝鲜守军的齐射击退,而淮军骑兵也突然杀出打算突袭日军阵地,但被日军的火力压制,伤亡惨重。战至此时,淮军基本全数撤入堡垒防御,而日军也慑与堡垒的坚固而不敢进攻,双方进入对峙状态。野津道贯也接到前线的报告,“敌军防守甚固,我军伤亡严重”。当日船桥里一带的战斗,清军2200人对日军3600人,取得毙敌140人,伤敌290人的战果。野津见状只好下令休战。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玄武门激战

而平壤会战的主战场实际是在城北,日军出动两个支队(朔宁支队和元山支队),共7800余人在15日清晨时分对玄武门的淮军堡垒实施包夹战术,而驻防此处的奉军也沉得住起,等待日军靠近然后一轮齐射,顿挫日军的进攻势头。为了帮助步兵进攻,日本炮兵集合了12门山炮对玄武门的堡垒和针对一顿猛轰,并且使用榴霰弹,导致奉军大量伤亡。奉军见状决定弃守前沿堡垒,不久平壤城北的4座堡垒全部陷于敌手。与此同时,双方在牡丹台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平壤牡丹台居高临下,是奉军最重要的炮兵阵地和有利阵地,同时在城北角清军修筑了一个高五丈的堡垒,配备野战炮3门和加特林机关炮,驻防此处的奉军士兵均使用七连发步枪,可以说平壤最凶猛的火力都集中在此处。日军三面进攻牡丹台都被奉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伤亡严重,为了尽快攻破牡丹台,日军炮兵将本来轰击玄武门的火炮全部投入到牡丹台。在日军炮火的强力输出下,牡丹台奉军伤亡惨重,堡垒和胸墙都被炮火摧毁,早上8时30分,牡丹台失守。一直在玄武门城楼指挥战斗的左宝贵见牡丹台失守,决定以死相拼(他深知牡丹台对整个平壤城的重要性,一旦失陷于日军,日军就可以将火炮架在牡丹台上对平壤城进行轰击),他换上朝廷御赐的朝服,身先士卒,鼓励前线士兵,并且亲自操作火炮对日军开火,可惜他身穿朝服太过抢眼,被日军集中攻击,被榴霰弹击中壮烈殉国。左宝贵死后,其下属营官接替指挥,依旧顽强地坚守阵地,日军强攻无果只好暂时休战。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骑兵交锋

清日双方可谓旗鼓相当,而淮军依托城防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此时统帅叶志超却失去了继续坚守的信心。其实在第五师团包围平壤之时,叶志超刚刚找回的状态又萎靡了下去,因此他召集四位总兵和聂士成,名义上是商议关于平壤防务的问题,实际上叶志超在会上试探性提出撤退,但只得到卫汝贵附和,左宝贵,马玉昆和聂士成则强烈反对,叶志超见状才决定坚守。但现在左宝贵战死,马玉昆和聂士成的部队在战斗中都伤亡严重,叶志超见反对自己撤退的三个人(应该是两个)实力已经被大大削弱,剩下平壤城内人数最多的盛军统领卫汝贵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因此他直接召集众将商量撤兵之策。会上除了马玉昆坚决反对撤兵外,聂士成和丰升阿则一言不发(聂士成的部队基本已经打光,而丰升阿的练军本来只有1500人,经过今日的城北激战,练军也是减员严重),而卫汝贵则相当支持。在卫汝贵的附和下,大部分将领都同意撤兵,朝鲜官员得知消息后都拼命赶来挽留,但叶志超已经下定决心。当天16时,平壤城下起了大雨,叶志超命令淮军阵地同时举起白旗,并在16时45分派遣一名朝鲜信使前往日本阵地传递书信,但由于书信被雨水打湿,野津道贯推读信中的含义是“清军愿意退兵交出平壤,依照万国公法日军应该停止进攻,让清军撤退。在清军退后,朝鲜官员就会开城迎接日军。” 日本方面为了证实自己推读的内容正确,便决定派出一名士官到城下确认,由于语言不通,双方只好通过在城门缝隙用文字交流。在交流之中,日军要求清军马上开城投降,否则不会理会白旗继续进攻,而清军则认为现在大雨瓢泼,不宜开门,一切等到明日再作沟通。野津道贯在得到回复后,判断清军应该是用缓兵之计,实则是想弃城突围,因此他下令各军做好准备,防止清军突围。而野津的判断也十分准确,叶志超的确是想突围撤退,当晚20时,平壤城突然城门大开,淮军连夜开始撤退,结果遭到日军的伏击,撤退瞬间变成大溃败,淮军在混乱的情况之下互相践踏、互相攻击,总之惨绝之声通宵不绝。到了次日清晨,日军前来打扫战场,发现死在日军袭击下的士兵不过200人,但互相践踏,互相攻击而死的则多达1500余人。日军一边打扫战场一边接管了平壤城,到了早上7时日军开设野战医院收容负伤的淮军,并在城中出榜安民,平壤会战结束。

近代舰队简史(番外篇)––甲午陆战 二

清军溃退

平壤会战在淮军无谋的撤退中伤亡惨重。9月24日,赴朝淮军各部全数越过鸭绿江退回中国境内,清日朝鲜战役结束。淮军参加平壤会战的总人数为15500名,实际作战人数约13000名,投入山炮28门、野战炮4门、机关炮6门。日军战后统计:战死者总兵左宝贵以下约2000人,负伤4000人以上;被俘500余人,收容伤兵82人;缴获250匹马,车156辆,各式火炮35门,炮弹900余发;连发步枪470支、骑兵步枪80支、单发步枪409支、火绳枪201支、手枪5支;子弹76万发,冷兵器千余件。除了武备外,还缴获了军粮5000石(够15000人吃一个月),帐篷1000顶,金银636斤(推测为军饷和朝廷的赏银),以及大量军中的文书。至于日本方面,参战14000人,实际参战12000余人,山炮44门,合计战死180人,负伤500余人。

平壤会战是清日双方首场大规模战役,是日军对清军实力的试探,作战之初日军没有百分百的胜算,战争目标也只想限定在朝鲜半岛,但会战结果暴露了清军的脆弱,导致日军决定扩大战争规模至清国本土。而西方各国观战的武官在战后讨论,都认为清军不具备近代军队的素质和体系,特别是缺少军人的斗志。其实在此之前,西方各国都认为清朝会轻而易举赢得这场战争,这并不是因为清朝体量大而下的定论,而是西方各国经过分析得到的结果,首先清朝拥有北洋舰队,而舰队中“定远”级铁甲舰更是当时远东绝无仅有的超级战舰,他们认为日本海军无法与北洋舰队匹敌。其次是陆军,清朝的陆军在甲午战前其实打过几场战争让西方各国都印象深刻,分别是左宗棠消灭阿古柏政权,在新疆与俄军对峙,中法战争当中的台湾战役和镇南关战役,以及甲申事变中清军果断的出手击败占据朝鲜王宫的日军。这些都让西方各国认为,虽然清军战力不如列强的军队,但它绝对是远东最强大的存在(毕竟和法国陆军打成平手)。但是平壤会战却让世界看清楚,原来清国陆军已经腐朽到这种程度,为甲午战后的瓜分狂潮埋下了伏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