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永福兼任CEO,阿里影业新掌门人将如何“玩转”娱乐圈?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文|徐苑蕾

昨日(125日)阿里影业发布的公告以及俞永福的《阿里影业加速度:业务加速,组织升级》员工信中,主要有几大关键点:

1、阿里影业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公司,阿里影业需要进入新阶段,并且具备匹配的能力。

2、阿里影业组织形态升级,致力于成为内容产业的“高盛型组织”,并推出类似于“业务合伙人”形态的管理结构和激励机制。

3、阿里影业业务阵型梳理为前端业务团队、中台产品团队以及后台保障团队,前中后台全面打通。

4、俞永福兼任阿里影业CEO职务,原CEO张强和原总裁张蔚将转任联席总裁,向俞永福直接汇报。

这是俞永福接手阿里影业之后,首次对外展示他对阿里影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定位。他在员工信中表示,“这将是我们组织形态和业务保障体系的一次重大创新,业务创新向前,组织创新向前!”

1

俞永福兼任阿里影业CEO

去年年初,原阿里影业CEO张强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马云之所以要做电影,主要看中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未来这个市场会达到2000亿的规模,我们希望在电影这个行业里面进行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

科班出身、擅长项目开发、并先后担任过北京紫禁城影业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影副总经理的张强,在阿里影业成立的初始阶段无疑是CEO最合适的人选之一。一方面在收购文化中国之后,阿里影业业务上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掌陀人”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凭借张强多年的行业经验积累,可以助力阿里影业在上游项目的资源开拓与甄选。

阿里影业主控的首个项目《摆渡人》即将上映,目前阿里影业手里还握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荒蛮记》、《在码头》、《阿修罗》等项目。


然而对于阿里影业来说,下一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一家传统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转变为基于互联网的全产业链平台公司。

影视行业资金和人才高度密集,同时也是高风险,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征。俞永福在员工信中表示,国内影视行业经过数年的野蛮发展,产业正在进入淘汰升级周期,明年将大批影视企业主动和被动退出。

他称,“高起点创业两年多来,阿里影业已经具备了进入新阶段的能力。市场不需要多一家拥有庞大资源的“玩家”,需要的是一家实打实的影视产业公司。我们要把实业做实、做透,进而做大、做强。”

而爱打硬仗、擅长攻坚、带有更多互联网基因的俞永福在新阶段将更加适合带领阿里影业继续“升级”。

2

新掌门人凭何初涉“娱乐圈”?

在很多人眼中,俞永福在阿里算是个“异类”。



俞永福早年起家于联想,被认为继承了柳传志的战略和执行方法论。2014年阿里收购UC后,没有电商经验、自诩是做技术、产品出身的俞永福成为了一名空降兵。

在两年多时间里,俞永福先后成为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成员、阿里妈妈总裁,以及阿里上市之后首次新增的合伙人,可见其在集团内的影响力和地位迅速提升。

俞永福能够在阿里内部证明自己,高德是关键的一仗。在接管高德之后,他大胆、果断地将高德的业务方向从020转向LBS,一年后高德活跃用户数增长了一倍。

然而不管是当时的UC、高德还是阿里妈妈,从本质上来说,都并非当时阿里集团中最为核心的业务。而如果一定要说一个俞永福走到阿里更为核心位置的节点,那就不得不数今年6月“大文娱”版块的成立,俞永福被任命为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4个多月后,阿里宣布正式筹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俞永福也从原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职务,调整为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

在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阿里首次按“核心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创新项目及其他业务”四个业务分部公布营运情况。显然,“大文娱”已成为继电商、云计算之后的阿里版图中的新主营业务和核心收入来源。而俞永福已经成为这一分部业务的绝对领导人物。

不过一个产品出身、初涉文娱行业的技术男,是否有能力带领着大文娱集团以及旗下的阿里影业一路披荆斩棘呢?

有接近俞永福的人士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可能俞永福在阿里大文娱的角色,类似于马云在阿里的角色,只负责决定做什么,剩下的找合适的人来做”,“每一个跟俞永福共事过的人都很怕跟他开会,不是因为他脾气大,而是因为他看业务一针见血。俞永福最强的地方在于判断力,而不是具体操作能力。”

3

阿里影业的“非传统”之路

邮件中俞永福表示,阿里影业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公司。“非传统”的属性决定了阿里影业在行业的既有规律基础上进行模式创新的同时,要具备并且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以及能够充分应对行业变化的组织形态。

为此在业务阵型和组织架构上,俞永福明确了新的要求。

业务阵型上,俞永福提出未来阿里影业会把业务阵型梳理为前端业务团队、中台产品团队以及后台保障团队,业务全力冲刺,前中后台全面打通。与此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模型,解决好业务拓展、产品标准化和风险管理的三者平衡,全力驱动业务需求。

组织架构上,俞永福表示在现有管理架构下,阿里影业致力于成为内容产业的“高盛型组织”,业务运行上更加扁平化。同时,在内部推行类似于“业务合伙人”形态的管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纵向打通个人上升通道和激励通道,横向建立自律和自驱的业务协同形态,使员工的资源和能力转化为平台资源和能力,并建设可上可下、拥有充分张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通道。

在“大文娱”版块成立之时,俞永福立了个决心:“我们第一阶段的重点就是先完成‘三通’,即信息通、人情通,最终实现战略通,形成共同的‘一张图’;推进集团整体战略和资源与大文娱版块的衔接,帮助版块各业务线,减少刷脸,减少重复建设,增加资源分享,支持各品牌在专业领域取得成功。”

可以预见的是,在俞永福同时担任阿里影业董事长和CEO之后,阿里影业与阿里大文娱集团以及阿里总部的战略资源的联动将更加紧密。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