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故宫修文物》勇闯贺岁档,“网红纪录片”成大片混战中的“一股清流”?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文|翟笑千

2016年即将接近尾声,随之而来的电影市场贺岁档大战一触即发。每年电影市场的“贺岁档”大片佳作云集,备受影迷期待,纵观今年的贺岁档片单将有超过40部电影陆续登场。

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档期之一,“贺岁档”的规模越做越大,然而在看似角斗激烈的战争背后,真正树立好口碑的电影却并不多。大众对于影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演、明星不再是绝对的票房保证,只有那些真正的好电影,才能在一片混战中脱颖而出。

1

乐视豪赌《长城》,口碑“扑街”回本压力巨大?

随着《长城》、《罗曼蒂克消亡史》、《摆渡人》等大片的陆续上映,贺岁档的年度大战拉开帷幕。虽然《长城》一上映便斩获1亿票房,上映五天票房5.36亿元,但豆瓣评分仅为5.4分,紧随其后豆瓣评分7.6分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五天票房7701.7万元,豆瓣评分为7.6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五天票房456.8万元。纵观几部电影不难发现,口碑与票房之间不成正比。


目前票房处于领先地位的《长城》,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乐视影业、传奇影业、环球影业联合出品,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云集了马特·达蒙、景甜、佩德罗·帕斯卡、威廉·达福、刘德华、张涵予等国内外大牌影星。这部动用上千人的制作团队,历时三年完成的特效大片,制作成本高达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亿元。截止发稿前,《长城》票房已达5.36亿,行业惯例是要达到三倍票房才能收回成本,但《长城》在票房一路高涨的同时,口碑却在一路下滑,出品方乐视影业CEO更是在新浪微博上手撕网络恶评人,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自贾跃亭公开承认资金危机后,乐视生态多项业务蒙上阴影,股价下跌、合约跳票、收购告吹接二连三,欠款、公开信、扯皮小米等事件频频爆出。2015年末,乐视影业发布2016新片计划,其中包括40部电影,算上《长城》,乐视影业今年只上映10 部电影,按原计划来看这只完成了乐视影业2016新片计划的四分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乐视网在交易预案修订稿中公布了乐视影业2016年上映影片仅为13部。

作为创业板龙头,市值709亿的乐视网仍处于停牌中,就目前形式来看,乐视影业已难以达成5.2亿的净利润承诺。在经历了《爵迹》的失利,《盗墓笔记》参与度的有限,深陷危机的乐视这次将赌注押宝在了《长城》上。但作为今年的收官之作,又有影业签约导演张艺谋的加持,《长城》似乎是身处困境的乐视影业最后的希望。

据公开资料,截止2015年底,乐视影业与《长城》有关的预付款仅为1.2亿元,只占影片实际投资规模1.5亿美元的10%,除去其他投资方,乐视收益十分有限,但目前的僵局也仅能靠《长城》一搏。

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极为残酷的大洗牌,影片数量减少,票房规模也急剧下降。截至10月15日上午10 点,2016年的全年票房431亿,还不到2015年的440亿元票房。而2016年即将结束,要完成全年总票房目标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虽然中国电影市场目前身处“唯票房论”的大环境下,爆米花式的商业大片在排片上占尽优势,但仍无法赢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与同期上映大片相比,类型风格独树一帜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却在混战中吸睛无数。

2

豆瓣评分9.4,《故宫》大电影成为一股清流

于12月16日上映的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其电视版今年1月已在央视播出(共3集),因真实地展现了珍贵文物的修复过程,记录了“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迅速走红网络,在网站bilibili上点播量高达98.4万次,成为年轻观众的“热追剧目”,豆瓣评分高达9.4分(累计3万多人投票),比《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评分高出0.1分。


和电视版以修特定一件文物为主线不同的是,电影版以时间为主线,同时讲述了木器组、钟表组、字画组、陶瓷组、漆器组等几个组的修复师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舍弃了电视版的旁白,仅靠镜头语言、同期声语言和画面衔接去讲故事,展现时代缺失的精神。导演萧寒坦言,一部纪录片能够在院线上映实属不易。素材拍摄了四个月,电视版剪辑了三个月,而电影版剪辑则长达七个月。

拍摄时除了修复师,几乎只有摄影师一人在场,为的就是展现修复师们最为真实的日常生活。此外,文物修复师被《新闻周刊》选为本周人物,白岩松也发声为其“站台”,称赞“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


相比修复知识的趣味性来说,电影版可能不如电视版,因为无法用大量的篇幅进行描述,但电影版所增添的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则是电视版里没有的。电影版更强调人的状态,描绘的是一个群体的生命质感,与电视版的引领性不同,电影版像是一种邀请,邀请观众和主创一起完成电影。很多年轻人为能亲身感受,甚至在观看后专门前去故宫。不少网友表示:“通过这部片子,你会看到花钱买票进故宫都看不真切的东西。”

当今互联网时代流行网红,而这个电影是通过打造电影Ip来传承中华的匠心精神,通过描绘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把深藏在幕后的匠人们推到荧幕前,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让观众在领略文物修复巧夺天工技艺背后,体会更深层次的“工匠精神”。

《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引燃年轻观众市场,此前的十二城路演点映场中,上座率就高居不下,大批年轻人蜂拥而来,排成长龙等待观看电影,口碑爆棚的背后是与微鲸出品理念的相契合,作为电影的投资出品方——微鲸,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在互联网的浮躁时代,多数企业都在追求快速捞金时,微鲸则是专注在家庭娱乐领域上,力推有温度、有态度的原创精品内容,为这个时代提供有影响力的精良影视作品。


3

微鲸匠心制作《故宫》,喧嚣时代的互联网精神领导者?

自2012起,数据显示,互联网电视品牌总数已有近20家,和传统电视品牌基本持平。短短数年,互联网电视市场渗透率就已超过80%,年轻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将电视作为互联网终端”的观念升级,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大的市场博弈。

在娱乐至死的互联网时代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其实越发的需要唤醒匠心精神。微鲸作为互联网电视的后起之秀,摒弃浮华与喧嚣,安静从容地专注做事情的心态,是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一种品质。

《长城》上映后的口碑却与票房不成正比,而《我在故宫修文物》却口碑爆棚,这也反应了两个互联网企业在价值观的不同。微鲸有一颗耐得住寂寞以及追求极致的匠心,在求快求变求新的互联网圈子里,它深切地知道哪些可为与哪些不可为,修文物就是修匠心,投资《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大电影既契合了微鲸的价值观,同时也是为了向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传递一种生活方式,慢下来,寻找更有价值的事情。


内容永远是互联网电视角斗场中的凤羽铠甲。互联网电视发展至今,已经由简单的硬件厮杀转到了拼内容、拼服务上,如何为自己的品牌争取到更多、更优秀的内容资源将成为吸引用户的重要砝码。

微鲸是互联网电视领域的创新者,一直以“工匠精神”自勉并躬行,发力深耕家庭娱乐领域,其专注、走心、开放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相较于乐视的七大生态业务布局,微鲸的生态模式更自由,也更专注,专注的微鲸也许更可怕。微鲸科技副总裁王文艺曾说道:“微鲸没有对标公司,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可以从媒体到互联网到消费电子都涉猎,而且专注在家庭互联网上。”在其他互联网企业都在靠制造话题而“搏出位”时,微鲸却专注于内容本身。


微鲸的工程师也在搞事情

贾跃亭在2016中国企业领袖峰会上表示:“乐视将改变战略节奏,提前进入生态战略节奏第二阶段,聚焦现有市场,启动内部组织变革,争取在三年内实现跨组织之间的生态强化反”。乐视似乎也在学习微鲸的“专注”,但成果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在内容资源方面,微鲸也并没有如乐视那般拿钱豪赌IP,而是提出“鸡尾酒模式”,依托华人文化,通过整合合作伙伴的内容,实现自身内容平台的快速扩充和完善。据统计微鲸的内容平台目前已经包含了腾讯视频、芒果TV、东方梦工厂、香港TVB、IMAX中国、正午阳光、星空传媒等诸多内容巨头。


无论是衣食住行等物质必需,还是休闲娱乐等精神扩张,都需要用更优质的内容换取用户的注意力。一如梁军所说,乐视在行业内最为担心的便是微鲸和阿里:“阿里这个庞然大物几乎都不缺,乐视缺的他全有,唯一没有的,就是我们比他早”,而对于微鲸,梁军表示“担心他们用资本的力量圈到上百个亿,完全打通内容、硬件,这完全有可能触动到乐视电视的神经。”

乐视其实是以牺牲内容的质量,来换取大跃进式的扩张,而微鲸不仅并没有舍质取量,相反地在专注互联网家庭娱乐的背后,是对年轻用户市场地笃定。无论是选择陈伟霆代言,打造《中国新歌声》,出品《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它,在微博上引起众多年轻人围观求票,还是扶持年轻用户喜爱的综艺节目,不断发力电竞、二次元等年轻文化内容,微鲸在对热点以及年轻用户关注点的精准把握,都切实做到了“为年轻一代生而不同”的品牌主张,也力证了“得年轻用户者得天下”这一消费新主张。



互联网电视行业如今在硬件、软件、内容等服务上的投资已缺一不可,既不靠炒作、话题博人眼球,又不靠资本市场输血的企业已然不多。无论是贺岁档的大混战,还是互联网电视行业的角逐,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有正向价值观的互联网企业笑到最后。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