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筹备近两年、20家影院参与,“首艺联”能否带来艺术电影的“黄金时代”?

 娱乐独角兽 2020-10-14

“当漫天的黄沙试图将它掩埋的时候,殊不知,它是一粒种子。”

艺术电影排片受挤压这一情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5年《闯入者》上映时,导演王小帅就曾因影片不足一成的低迷排片率发出感慨:“这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文艺片最坏的时代。”

为保障艺术电影稳定的生存空间,也为在艺术电影与首都观众之间搭建一座桥梁,“首都艺术影厅联盟”应运而生。

17日下午,“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简称“首艺联”)启动仪式在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正式举行。启动仪式上官方公布了北京地区艺术院线的建立、第一期展映相关内容以及由包括著名导演谢飞、作协副主席张抗抗等8位业内资深专家组成的审片委员会专家顾问团。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跨步式发展,以及市场和观众对艺术电影的愈加重视,艺术电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正式启动,

北京成为中国电影的“领头羊”

“‘首艺联’的成立,正是北京市在践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以及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筹备了近两年时间的“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正式问世。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北京的电影产业也朝气蓬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高达559.11亿元,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其中,《战狼2》更是以56亿元摘得中国电影票房桂冠。

2018年2月,全国单月票房便已突破百亿大关,刷新了全球范围内的单月票房纪录,其中,《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更是联手贡献了高达31.01亿元的票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电影市场依旧面临着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电影产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一不平衡的关键在于艺术电影在市场的比重。

放眼西方电影产业相对发达的美国、法国等国家,虽然艺术电影同样存在不如商业大片卖座的情况,但不同的是,电影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特设了专门的文艺影院,再加上各种补贴政策,艺术电影得以拥有稳定的生存空间。

将目光收回国内,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突飞猛进,艺术电影的生产和放映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一方面,多样化的艺术影片不断涌现,在国内外电影节上遍地开花。另一方面,艺术电影在发行放映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一改往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入选戛纳、柏林、威尼斯、东京等国际电影节的华语片,也开始纷纷定档或登陆国内各大影院。

2017年的《冈仁波齐》、《二十二》和《七十七天》等艺术片的票房相继破亿,不断刷新着同类电影的票房纪录。现在来看,在院线看到艺术电影早已不是新鲜事,可对于以往来说,如今的“习以为常”可谓是“苦尽甘来”。

为进一步支持艺术电影的发展,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演艺集团主办,并由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承办下,“首艺联”应运而生。

20家放映单位+8位专家顾问,

艺术电影或将迎来“黄金时代”?

面对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繁荣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多元化文化需求的愈发迫切,“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的出现恰逢其时。

近年来,在国内外商业大片占据银幕主流、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艺术电影、小众影片也开始得到大众的青睐。诸如《百鸟朝凤》、《路边野餐》、《冈仁波齐》、《二十二》等影片愈发能够受到大众的认可,如今艺术电影的市场地位早已今非昔比。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3月,在由中国电影资料馆牵头成立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中,所加盟的影院已多达1150家,银幕数共计1440块。

放眼北京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新老佳片云集,诸多艺术电影更是一票难求。不难发现,如今大众的观影需求和分层已然出现,希望在银幕上观看到高质量艺术电影和经典电影的影迷越来越多。

为在艺术电影与首都观众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秉承着“弘扬主流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引领大众审美”宗旨的“首都艺术影厅联盟”就此成立。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