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门女婿你当不当?

 讲故事的婉小姐 2020-10-14

等小春再大些,

就让他和我闺女成亲,

我只有这一个闺女,

以后整个陶坊都是小春的!

文/婉兮   图/千图网

前情回顾

1、与细陶同日诞生的男孩     

 2、“武秀才?不值钱啦!”

3、填不满的无底洞       4、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5、落魄小姐的未婚夫     6、吸血虫般的大舅子

7、卖了妹妹去抵债    8、最后的武举人

9、救了两个卖唱的女人    10、熊孩子的战争

11、这门亲事等于卖女儿    

12、那天,他为了五斗米折腰

13、啥都不管了,咱们先结婚

14、干一票大的,就回家种田

15、替小叔子夫妇养孩子   16、三个男人的宫斗剧

逢春执意要跟着爹爹进城打探,向汝生一看儿子已长到自己的肩膀高度,便应允下来。

父子俩连走带跑,不多时便来到县衙,找了几个差役打听,才知道方尧已经被关押起来。

据说县太爷已经亲自审了他,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犯人嘴硬得很,咬死了自己不识字,对什么清风不识相一概不知。

可烟斗上的凹痕清清楚楚,也由不得他不认账,于是人被扔进了牢房,只等罪名确认后,该斩就斩,该关就关。

向汝生暗自思索,假如方尧真的不识字,那么问题就出在写字人身上。

可这批东西要得急,据说请了七八个秀才一起做,眼下出了这种事,调查起来肯定不容易,想来也不会有人主动承认,这可如何是好,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县衙门前打着转,不知如何是好。

转眼到了午后,太阳位置稍往下移动了一点。一个身着棕色长篇的瘦条身影来到了县衙门前,那人约莫三十多岁,长了一张容长脸儿,眼睛炯炯有神。只见他径直拿起大锤,开始击鼓鸣冤。

几个衙役走了出来,见是个读书人,语气软了好几分:先生击鼓,是有什么事儿吗?

自然是告状了。那长衫男人微微一笑,但我告的是我自己,速速去禀报大人,就说清风不识相的作者来了!

衙役们面面相觑,逢春也吃了一惊,头一回听说还有人自己告自己,急忙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来,惊奇赤裸裸写了满脸。

不多时,县太爷开堂审理,那书生却也不跪,只拱手说道:清风不识相烟斗正是在下所作,与方师傅没有任何关系,请大人明查!

县太爷也是读书人出身,闻言长叹:王晋一,你又何苦来哉?和朝廷作对是什么下场你还不懂吗?

王晋一哈哈大笑:王某只知天道人心,不懂曲意逢迎!

县太爷一怔,朝衙役挥了挥手,王晋一就被带上枷锁压下堂去。

逢春好奇地盯住他的背影,却听见几句豪迈的吟诵: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哈哈哈哈!

那时他还不知道这是李白的诗,只觉得整个胸腔都激荡着一股浩然之气,说不出的快活与潇洒。

既有人认了醉,方尧自然也无罪释放。他蹒跚着被差役带出来,见了逢春父子,不由老泪纵横连连摇头。逢春注意到,这位意气风发的方大叔,好像在一天内老了十几岁。

父子俩搀扶着方尧走出县衙,几个官差正忙碌着往墙上贴告示,向汝生眼尖,猛地发现讲武堂三个大字。他的心里咯噔一下,脚步也停了下来:等一等,我还有点事。

他上前去作揖询问:差大哥,请问这讲武堂是做什么的?

就是朝廷在昆明开了个教人练武的学校。差役们也不太解释得清,只含含糊糊地给了一个答案,但向汝生迅速抓住了关键词:朝廷、练武。这位一生致力于功名的末代武举人,忽然从中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小春!向汝生一把拉过儿子,你来看,朝廷在昆明办了个讲武堂,你有希望啦!

父亲的激动突如其来,逢春有些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地发出疑问:讲武堂?和我有啥关系?

傻孩子,你去这个学堂上学,以后照样能为朝廷效力博功名啊!

你可拉倒吧!方尧却一瘸一拐地走过来,你这儿子的天赋就是做陶,别整那些乱七八糟的了。等小春再大些,就让他和我闺女成亲,我只有这一个闺女,以后整个陶坊都是小春的!

成亲可以,做陶就免了!向汝生也一改往日的严肃模样,露出几分开玩笑的神色来调侃。两位父亲说得热闹,逢春却羞红了脸,只一言不发地搀扶着方尧往前走。

向汝生回头又看了一眼,把讲武堂三个字默默刻进了心里。

正当三人往回赶时,王益带着几个秀才,第一次敲开了太史巷王家的大门。那位告老还乡的王老爷,在自家的水榭前迎接这群再也无缘仕途的秀才。

王谡穿一件丝织长衫,发了福的脸慈眉善目。此刻他正悲悯地看着衣着寒酸的王益,轻轻摇着头:难为你们了,寒窗十载竟落了个这样的结局。想当年,咱们可是号称临半榜啊,临安的学子走出去,谁敢小瞧轻视?

秀才们听得五味杂陈,各自低下头去,心事层层叠叠地浮了上来。

王益苦笑了一下,悲悯虽出自善意,却常常居高临下,让人生出些难堪与自卑来。但今日前来,为的是救王晋一的性命,尊严面子通通只能退而求其次。

王益对王谡拱手行礼:承蒙王大人关爱,但我们今日前来,是想求大人救王晋一一命,他虽放浪形骸,却是个难得的才子……”

王谡皱着眉头挥手,做了个暂停的姿势,这件事儿恐怕不好办,如今事事敏感,朝廷最忌讳这种事儿,他偏偏要去撞枪口!

晋一心里苦啊!一个矮个子的秀才替他抱屈,他家道中落,全家人都指着他去考个功名来重振家业,苦读这么多年什么都搭进去了,竟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咱们谁都不好受!

此言一出,原本沉默的文人们纷纷开腔,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起自家的悲哀来。王谡静静听着他们七嘴八舌,心里也不知不觉难受起来。

他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多年来一直辗转各地为官,在官场上确实受过许多排挤与白眼。此刻看着自己的小同乡们满脸忧伤,便也动了恻隐之心,只觉得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便答应帮着出把力说句话,尽可能地就回王晋一的性命。

宾主间的气氛这才融洽起来,丫鬟们端上茶点,众人吃喝起来,不时吟诗论画,这才现出几分文人相聚的雅致来。

王谡对众人口中的装饰”“细陶尤为好奇,听王益简单介绍后,忍不住拍手称奇,老夫在外多年,紫砂陶和景德镇陶瓷都见过不少,想不到老家还藏着此等奇物,妙哉妙哉!

王益趁机发出邀约:大人有空的时候,不妨去碗窑一探究竟,或留下墨宝,也是雅事一桩。

不错不错!王谡捻着胡须,那就麻烦你为老夫安排了。

是!王益欣然领命。

三天后,王老爷的轿子出了城,沿着官道往北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最后在方尧的陶坊前停了下来。得了信的方尧激动万分,早早地张灯结彩,做好了迎接准备。

逢春也跑出门来看热闹,挤在人群中远远看着那位威风凛凛的大老爷。向汝生趁机教育儿子:你看这位老爷,在外头做过官就是不一样。小春你要好好准备,争取考上讲武堂!

不料逢春把嘴一撇:那他现在不也来方大叔家里画陶了吗?我干脆直接做陶算了!

你这混小子!向汝生气得吹胡子瞪眼,一把揪住儿子拉回家,给我回来,好好练武准备去考试!

另一头,王谡却被毕恭毕敬地迎进内室,笔墨纸砚早已准备妥当。待王谡气定神闲地坐下来,伺候笔墨的小厮早已蘸上浓墨,双手捧着毛笔奉上。

王谡长了一双肥厚宽大的手掌,据说这是有福之人的标志。此刻他将烟斗坯子置于掌心屏气观看,略思索一番,才提笔写下滇南一秀四个字儿。

那烟斗小巧,字儿也不得不缩小了尺寸,可却丝毫掩盖不住它的气势恢宏,众人啧啧称赞,少不得一番吹捧赞颂。王谡微微笑着,又趁兴写了十来个坯子,这才歇了笔,与方尧、洪金城及村长、族长等人坐下谈话。

让人意外的是,王谡提出要办一个比赛:一来切磋技艺,二来也借此机会宣扬宣扬,说不定碗窑村就是下一个景德镇!

大伙儿一听,无一不欢欣鼓舞跃跃欲试。可村长的眉头却皱了起来:我们村儿穷,家家户户都忙着填肚子去了,比赛需要资金、还需要人手布置,恐怕……”

我包了!没想到洪金城大手一挥,笑嘻嘻对王谡拱了拱手,王大人,小民不才,兜里有几个钱,不如给我一个体会,为村里的老少爷们做点什么!

洪金城开了口,方尧坐不住了,便也开口请命,愿意为比赛出人出力。

就这样,比赛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了出去,告示贴在金火娘娘庙前。任何人都可参加,只要在三月十五也就是金火娘娘生辰当天交出作品,由县太爷、王老爷等人组成评委团来打分,胜出者可得白银50两。

消息传到逢春耳朵里时,他正站在院子里百无聊赖地拉弓射箭,向汝生坐在一旁边拉坯边监督,那严峻的脸色让人不寒而栗。

哥,大家都在金火娘娘庙前看热闹呢,说有个做细陶的比赛,赢了可得50两银子呢!

两个小弟奔进家来,欢快地对大哥传达喜讯,哥,你去参加嘛,50两银子可以买多少烧豆腐呀!

是吗?逢春大喜过望,急忙丢了弓要往外跑。

咳咳!向汝生不动声色地发出警告,可逢春哪儿管得了那么多,一溜烟就出门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