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诵读98丨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减

 为什么73 2020-10-15
  • 尤在泾注解

(三十八)冲脉之火,得表药以发之则动;得热药以逼之亦动。而辛热气味,既能劫夺胃中之阴,亦能布散积饮之气。仲景以为渴而冲气动者,自当治其冲气,不渴而冒与呕者,则当治其水饮,故内半夏以去其水。而所以治渴而冲气动者,惜未之及也。约而言之,冲气为麻黄所发者,治之如桂、苓、五味、甘草,从其气而导之矣;其为姜、辛所发者,则宜甘淡咸寒,益其阴以引之,亦自然之道也。若更用桂枝,必捍格不下,即下亦必复冲,所以然者,伤其阴故也。

(三十九)水在胃者,为冒,为呕;水在肺者,为喘,为肿。呕止而形肿者,胃气和而肺壅未通也,是惟麻黄可以通之。而血虚之人,阳气无偶,发之最易厥脱,麻黄不可用矣。杏仁味辛能散,味苦能发,力虽不及,与证适宜也。

(四十)水饮有挟阴之寒者,亦有挟阳之热者。若面热如醉,则为胃热随经上冲之证,胃之脉上行于面故也。即于消饮药中加大黄以下其热。与冲气上逆,其面翕热如醉者不同。冲气上行者,病属下焦阴中之阳,故以酸温止之;此属中焦阳明之阳,故以苦寒下之。

(四十一)先渴后呕者,本无呕病,因渴饮水,水多不下而反上逆也,故曰此属饮家。小半夏止呕降逆,加茯苓去其停水。盖始虽渴而终为饮,但当治饮,而不必治其渴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