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关心的铁观音话题,在这里可能都提到了

 茶道新生活 2020-10-15

第一款茶是2018年传统工艺铁观音,是黄集斌老师找到以前西坪松林头供应商做的一道茶,相比市面上的铁观音发酵重一点,滋味更浓郁,经过自家加工焙火后更有股独特的蔗糖香气。

等待水沸,黄集斌老师介绍起西坪。西坪因是铁观音的发源地而出名。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日本多次刮起“乌龙茶热”,西坪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整个铁观音的发展历史就是从西坪开始。西坪铁观音的味相对于安溪其他产区的茶浓郁。

在《安溪》的“西坪:原乡的美丽与哀愁”一文中,我们了解到,在茶叶文明史上闪亮的西坪,不仅孕育出铁观音,还有本山、奇兰等茶树品种,还诞生了乌龙茶的制作技艺,发明了长穗扦插等茶树育苗法。但西坪也有它的哀愁。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追求清香、追逐新丛,口味淡化的清香型铁观音流行市场。2000年后,感德、祥华出产的铁观音因为香气更高,卖得火热。作为传统工艺代表的西坪反而被忽略。幸好,面对走向失落的传统,依然有人在坚守,有人在回归。

当说起清香型铁观音,吴垠主编带着大家翻开“浅谈清香、浓香、陈香”一文,从摇青次数、杀青时间、焙火与否、存放时间来区分清香、浓香、陈香型铁观音。

现场一位做茶的茶友读完文章,当场就肯定了文中的内容,并分享了她做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铁观音原叶采摘后晒青,然后摇青,这是发酵的过程;到采摘第三天再进行杀青的,是拖酸类,会更加清香;传统做法要达到4-5次摇青的中发酵程度,用当地说法就是“让茶叶‘三死三回阳’”……

听到茶友的分享,吴垠主编感到欣慰:“我们就希望搭起这样的舞台,种茶的、做茶的、爱茶的人能够在书中、在品鉴中汲取到你想要的部分。如果经营者能既专业又深入浅出说出来源和工艺,而消费者能够有概念上的认识,获得口味上的标准,形成心理预期中的口感,此时,经营者和用户是在一个语境下沟通与交流,会让选择变得容易,茶产业才可能被做大。”

讨论起工艺,黄集斌老师觉得茶叶就像是人的皮肤,“摇青”就是要叶子之间互相摩擦,使得表面破损裂开,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会发热,继而发酵,这就叫“做青”。所以师傅在做青时,摇青摇到自家熟悉和喜欢的味道就停止摇青,再从叶子的发酵程度来断定杀青的时间。

这次品鉴会主题是“浓淡相宜,茶说‘老铁’”,黄集斌老师和吴垠主编一同讲讲“老铁”过去的事。

【什么是“陈香型铁观音”?“陈香型铁观音”又称“陈年铁观音”,人们一般亲切地称之为“老铁”,就像老普洱、老白茶那样,都是经过了长期存放的老茶。在2016年4月新出的国标中明确指出,陈香型铁观音是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经过捡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至少五年以上等独特工艺制成的具有陈香品质特征的铁观音产品。】

黄老师说,茶叶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1985年以前茶叶也经历着“统购统销”的时代,私人的茶都要上交国家,没有一堆茶放在家里这样的事。

喜欢老茶的人,或许是喜爱那股“药香、蜜香、陈香”,或许是保健功效,又或许是为了回味那传统的味道……

“我也遇到过有卖不完的老茶的商家,”吴垠主编说,“各种的老乌龙,在那个统购统销的年代,真实有没有那么多存下来呢?希望不要让茶被故事包装。《茶道新生活》一直提倡‘回归土地 看见茶’,回归到茶的原产地,能够真实了解茶的背景去喝茶,才有机会喝到健康茶。”

“食品的‘食’,是‘人’和‘良’组成,吃下去的是需要良心去做的。回归传统,并不一定是要纯手工做才是,回归的应该是传统的心态,做出干净的茶给人喝。”吴垠主编总结道。

此时,喝杯1998年和1991年的铁观音,茶友们沉浸在时间的香韵,品味那个年代用心做的茶,即便摊分下来的茶汤只有半杯。

“虽然铁观音成为安溪的代名词,但是安溪的黄金桂、梅占也很好。” “虽然今天是分享老茶,但希望大家不要追逐,铁观音又香又韵的年纪也是很美的。去品味它的美,如果找到好的再存一些就另说。”吴垠主编总是提倡茶友们多喝多试,不用过于执着和被局限。

我们希望通过《茶源地理 安溪》,带领大家走进安溪这个产区,让大家看到如何跟土地友好相处,如何在满足市场的同时坚守自己做茶的品质和工艺。希望这些可以在安溪的茶汤里被看见,安溪也只不过是比大多数茶产区走得更早。

趁着七月之光,铁观音余温未凉,韵味犹足,香气扑鼻而来。“茶道新生活”从南到北,摆好茶席,备足茶汤,茶友闻香而来,不一样的滋味,品出千万般思绪,思绪与香气在空气中氤氲着,记忆中的味道渐渐浮上心头,是那杯茶,灵魂被击中的那一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