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子柒的菜园里,藏着2000万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茶道新生活 2020-10-15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

最近李子柒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共青团、人人日报、央视新闻等官媒都公开撰文表扬她,她到底是谁?

李子柒,百度认证微博知名美食博主,有“东方美食生活家”之称。

截止2019年12月,李子柒微博粉丝达2100多万,B站310多万,仅用两年时间入驻youtube个人频道就坐拥740多万订阅者,爆红国内外。

要知道全球最具影响力媒体之一CNN订阅者也就790多万

(李子柒和CNN的粉丝数、视频数比较)

套一句知乎高赞回复:她的海外文化影响力,抵得上1000个CGTN。这是什么神仙概念?

抛开以上这些数据暂且不说。在我看来,最初关注她,纯粹是因为她过上了让我很羡慕的生活。

1

几年前的短视频还没有现在那么热门。当她的视频进入我的视野时,曾直诧异这个“奇女子”竟如此聪慧手巧,从此喜欢上她的“生活”。

虽没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且烟火气息浓郁,和北上广的快节奏生活背道而驰,着实令人羡慕。

(李子柒完成的蜀绣)

短视频拍摄地点在她的家乡——四川绵阳的一个村庄。她的视频以亲近大自然的田园生活为背景,融入古风元素、中华美食、民族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文化。

近些年关于农村主题的“网红”还真不少,有凭无厘头理由吃竹鼠大火一把的华农兄弟,有拎着野味到处野炊的野食小哥,爆红原因大多归咎于网友对农村“土味”的追棒。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脸庞黝黑、淳朴,是我们对农村人的传统印象。

对比李子柒在辛苦劳作后仍能把生活过得优雅诗意,有文化底蕴的生活实在令人向往。难道不像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隐生活的现代版?

(李子柒在亭子里刺绣)

出门就能摘桑葚、蓝莓、草莓这些我们平日需要买的果子,乡间摘菜、亲手酿酒、

自制果酱腊肉、造纸、纳千层底老布鞋、做汉妆、染布制衣、砌烤炉灶、盖凉亭......

这些事情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来说都是无法想象且很难接触到的,但我们渴望又遥不可及的事却是李子柒的日常

李子柒部分作品

“好像梦一般的生活。”朋友如是感慨。

“对呀,我们一直在做梦,只不过她的梦实现了。”

以前背诵《桃花源记》的时候,总不太能想象诗中呈现的画面,现在转而一想,大概是李子柒视频呈现的那样子了...

爬满藤本植物的篱笆围着一片大院,院里种满各种瓜果蔬菜。早起喂牲畜、生火做饭、除草、施肥......

闲暇时间做些手工艺,采果子做浆果甜品,送些邻里亲人,慢下来的生活间隙,泡杯茶和家里老人唠嗑一阵。

平时,在夏季做些时令菜,配上一盏荷花茶,好不惬意。这闲暇生活,不正是当代快节奏生活的反面吗?

(削黄桃皮)

2


我们都向往这种可以停下来歇息一会儿喝杯茶的慢生活,正是因为这些茶饭蔬汤,车马针线的零碎日常很难得。我们向往,但我们又缺失耐心,回归自然。

我们宁愿用琐碎时间来等一杯奶茶,也不愿和朋友围坐一块喝一杯清茶;

我们宁愿用琐碎时间来刷无意义的视频,也不愿用碎片时间背单词、看一会书;

我们宁愿聚会无聊盯着手机,也不愿与朋友真诚交流。

(茶)

生老病死或许只是短短几十年,但我们可以选择放慢脚步,用心去体验生活,去拓展生命的宽度。

迫于生计的我们,渐渐对现在的快生活麻木,但撇去网络和快生活的喧腾,剩下的才是过日子啊。

我特别喜欢李子柒和她奶奶其乐融融的相处模式。虽然说着听不懂的方言,但她们脸上的笑容总能让人感到温馨

李子柒的初心也是想陪伴老人共度晚年,这是很多年轻人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的遗憾。所以,请别忘记留一些时间给家人,给自己,偶尔走得慢一点,也许生活就会更纯粹、更丰满。

(李子柒和她奶奶)

3

微博上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提问:李子柒海外爆红现象是不是文化输出?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手艺千层底布鞋、传统造纸、蜀绣、水稻春种秋收等的传播,难道不正是文化输出吗?

(播种)

我特别认同网友说的:“李子柒的作品既有文化输出,也有文化共鸣。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于祥和、惬意的这种理想生活都是向往的。”

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直以来,我们的茶道新生活团队也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和输出。

今年8月初,茶道新生活创始人,兼《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女士应华夏北欧协会之邀,同中国访问团远赴挪威贝勒沃格,参加了挪威政府特批的首届北极极地国际茶文化节。

(访问团合影)

能在异国展示中国的插花艺术,传播中国茶文化,演奏中国古典音乐,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啊。

(在挪威展示插花艺术)

(在挪威演奏中国音乐)

吴垠主编将《茶源地理》赠予华夏北欧协会

文化输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工程,如果我们能在输出一个李子柒后,再继续高质量地输出若干个李子柒,那便是文化输出的成功了。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延续和精华,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

然而事物更新迭代,许多传统文化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优势,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提炼与传播,这也是我们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和愿景

END

 今日互动话题 

关于文化传承你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
茶道君在留言区等你来唠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