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者名刊】大埔行记 || 杨志远(授权:独家原创首发)

 牛晓玉 2020-10-15
*欢迎聆听*
总编 | 晶莹 | 编辑 | 翛然
大埔行记


作者:杨志远


一、夏日三河坝
大巴车出三河坝高速出入口便是三河镇,在这里等候的导游美眉张娜引领我们向三河坝旅游区出发。过了三河坝朱德纪念大桥牌坊便是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红色革命旅游景点。三河坝旅游区,位于大埔古镇三河镇。三河镇,是大埔县境内的汀江、梅江、海潭河三水汇合成韩江的起点,故称为三河坝。自古以来三河坝是粤东水路交通要冲,陆路以群山为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可控制闽粤赣,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潮汕俗语“漂(潮州音)到三河坝”就是说处境糟糕,到了很危险境地,说的就是当时革命红军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如果没有三河坝战役,井冈山会师也就不存在了。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讨伐”起义军。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目标是“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后取广州,再举北伐”。9月18日,部队进抵广东大埔县城。9月20日,前委根据形势发展做出了分兵部署:周恩来、贺龙等率领主力向潮州、汕头进发;第9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第11军25师和第9军教导团共约3000多人,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国民党钱大钧部约两万余人,由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扑向三河坝。朱德和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指挥了这场阻击战。
三河坝军魂长存。
二、百侯古镇
百侯镇位于梅州的大埔县,是梅州市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一个充满著浓郁客家民俗风情的古老村镇。
普宁民协祠堂文化采风团来到这里已经过午,天气炎热,只好走马观花看了几个祠堂,远风随团,用相机拍下些民居照片,以作资料备用,也间接了解一些百侯文化。
大巴车司机的孙子说百侯是一百只猴子,来到古镇,怎么不见猴子呢?其实百侯旧称“白堠”,民国以后改为百侯,意在“白侯辖地,出百位封侯”,取“多出人才”之意。几百年来,静谧的田园生活和悠长的耕读传统,不仅赋予了百侯镇人雅淡泊的性格,更让这里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底蕴和不俗的气质。开百侯文脉之先的杨淮,把“子孙虽愚,读书不可不读”的训诫写入族谱,世代传承。在杨家人的不断推动下,古镇文风逐渐兴盛,崇文尚学成为所有百侯人的共识。耕读文化、祠堂文化成为这次百侯参观的重点。采风团在烈日之下走完三座祠堂,从田间到民居,领略百侯人文历史,古朴的民居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三、泰安楼
我们的第三站参观景点是泰安楼,泰安楼位于大埔县湖寮镇,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围楼,泰安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二千五百多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和客家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的“历史人文博物馆”。
泰安楼历史悠久,规模雄伟、狙犷,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内含丰富,是客家建筑奇观,其功能与圆形的客家围屋相同。泰安楼前面围墙外是半月形水池,这应该是先人的风水设计,从现在看来更起到调节温度和防火的作用。泰安楼方围屋以“回”家为设计理念,“回”字形的建筑布局更体现客家人对家的重视和眷恋。
炎热的天气,虽然黄昏也暑气逼人,一部分团员在车上叹空调休息,余下的在古老的建筑物内叹为观止,拍照,拍照,收获颇丰。傍晚在湖寮镇一农家山庄品尝客家特色菜肴,准备夜生活和明天行程。
四、北塘墨韵
北塘从宋末元初开始建村,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村内古民居建筑密集,至今完好地保存有元、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客家民居古建筑共计20多座。2014年,北塘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们从湖寮取道前往茶阳古镇,经过此地,深深被这座传统古村落所吸引,导游妹妹说时间还早,故停车参观。北塘的古民居建筑风格多样,除了辅德堂是围龙式,其他还有四点金、走马楼、殿堂式,乃至中西合璧式、石彻楼等。建筑精美,保存完好。村里的每座古民居的栋梁、屋檐、屋脊窗户上都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壁画等,建筑工艺相当精美,客家民居风格保存完好,堪称古建筑的博物馆和客家古民居建筑的“大观园”。
在北塘,不仅仅是民居建筑和环境优美,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气息浓厚。我们走进了其中一个祠堂,这里不仅有字画展览,书画室和美术学校。热情的主人邀请采风团留下墨迹,秘书长陈鹏飞先生的一幅“北塘维观”给画室增添看点。火热的天气只留下依依不舍,离开是为了下一站“茶阳古镇”。
五、茶阳古镇,有故事的地方
茶阳,是大埔古镇,明嘉靖五年置大埔县治于此。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汀江、漳溪河和大靖河流经茶阳,故亦有小三河之称。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河流和陆路交通,曾造就了茶阳古镇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的繁华盛世。古镇依河而建,老街商铺鳞次栉比,房屋属砖木结构,黑瓦灰墙,木板骑楼,杉木铺面,处处显露出古朴情韵。由于茶阳地处汀江下游,福建下雨,茶阳水灾,也是大埔一怪。原来的县政府也搬到湖寮镇,这里留下古老的骑楼商铺诉说往日繁华。
茶阳老街古老的骑楼风格建筑,有着欧洲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印记。其实,这种建筑风格在潮汕地区也是随处可见的,南方多雨,骑楼下可以避雨而行,可惜现在多拆而改之了。茶阳,论风景不算什么,我把相机换上人文镜头,在老街行走间捕捉看点。比如茶阳的大花罱,潮汕人叫盛,一种用木或竹制成的器具,旧时潮属一带多用以盛装交情酬酢的礼物,如大盛,茶阳山区多竹子,就地取材,把临街店面当作坊,自产自销,质优价实,只是我们携带不方便,就看看而已,没交易。古老的商铺,怀旧的商品,有锣鼓乐器,品种甚多,这些既是稀有商品,也非热销产品,我问店家这些锣钹的产地,他说是潮安县。汉涛兄的家乡是以做灯笼而闻名的,西陇“日出千丁”,在这偏僻的茶阳老街也有西陇的灯笼出售,真感觉不可思议,货物流通世界小。
作者简介
杨志远:一九七一年生,热爱文学,旅游,近期研究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总编微信JY1341918373888诗文配图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晶莹美刊旗下平 -


【晶莹美刊】【读者美刊】
【读者名刊】【名人诵诗刊】
【华都美刊之声】【东方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