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善的力量(二):广东模式【视频版】

 新用户34201035 2020-10-15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缩影,而广东则是慈善公益事业、社会事业的模板。这一届的慈善会,广东仍然在发挥着与其它方面一样的巨大影响。

广东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启蒙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慈善公益领域的中西融合上,有两个人至关重要:一个是广东南海的康有为,一个是广东中山的孙中山。康有为在1895年公车上书时,提出了“恤穷、务农、劝工、惠商”的救国养民方略,倡导救国需要从“扶贫济弱”开始。

精准扶贫就是扶贫济弱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富强基础在于共同富裕,国富民强的前提也是社会均衡发展避免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越小,社会基础越稳,缩小贫富差距的方式,除了大力发展、深化改革、财政转移支付等宏观方略、措施,还要通过慈善公益事业进行区域调济、对口支援、协调提升。

广东一直都是全国省级区域的慈善公益、社会事业代表。在“三个支撑”、“四个走在前列”的序列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就是行政事务、社会事业、慈善公益等综合、结合的工作。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慈展会,也是在落实和执行十九大以来的大政方略。省域经济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发展着力于深化改革,因此肩负发达地区带动贫困地区的使命和责任。

康有为在提出救国养民四大策略之后,同时提出了国家应该建设和支持以“公养”、“公教”、“公恤”为前提的社会慈善公益机构。这个提法现在的人不陌生,之前那个年代就很超前,因为我们的慈善公益事业在以前主要以“宗族慈善”为基础,济贫扶困、婚丧襄助、兴办义学等都围绕着宗族体系展开。

孔子讲“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实放到后世和现在,就是为全民谋福祉,让所有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康有为延续了儒家的大同世界梦想,借鉴了西方慈善公益事业,开创了中国近代慈善公益事业的基本构想。百年后的今天,这个广东人的构想在广东开始变成现实,谁也不会想到积贫积弱的中国如今竟然可以举办国际性的慈善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

同时,广东在精准扶贫的推动上,广东区域的东西发展调济、战略均衡布局,也是国内精准扶贫、共同富裕的先行、先进模式。而后向全国其它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对口和帮扶,广东也是创造、创建了自己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社会是一个沿袭、集成、发展、建设的过程,慈善公益事业也是。

孙中山也可谓是精准扶贫在近代的思想发端者之一。他提的“三民主义”,其中一个就是“民生主义”,这个民生就是最基本的慈善公益观念,当然他加入了福利的概念。他讲“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通俗点看就是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无力者有其助。孙中山也清晰的提出了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以此达到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结合。这个提法一直贯穿孙中山革命事业始终。

孙中山当年也受益于慈善公益事业的支持,海外侨胞倾力支持他推动中国的变革,澳门更是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也即,粤港澳本来就一脉相承,历来就休戚与共。放到当下,慈善公益事业的广东模式其实也可以说是粤港澳模式,或者粤港澳大湾区模式。香港和澳门,在近现代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个贡献的纽带是广东,因此广东在现代慈善事业体系的建设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优先获得慈善项目建设、公益资源整合、人才引进储备、慈善国际化、社会组织管理借鉴,乃至慈善公益事业法制法规的促进和完善等方面,同样是实实在在的走在全国的前列。

如今的广东更是得天独厚,湾区经济起航,大区域融合启幕,广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轴心,外辐射全球,内带动全域。经济建设越好,慈善公益事业就越发达,南粤善境,必然会孕育出更多的善花善果。在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大潮中,广东的慈善公益模式必将流光溢彩惠及四方,精准扶贫、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中,广东模式也必然会成为最完美答卷的贡献者。

八分斋,本名孙国瑜。专注于网络研究、公共信息安全管理。

著有《中国网络通史(上下卷12册)》,《网络大破解》(6册)。主持网络评论节目《网眼八分斋》、《舆情观察室》、《网络大破解》。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广东省新阶联发起人、常务理事,湖北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研究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媒体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政府采购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新阶联主席助理,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点亮心光社工中心发起人、理事,深圳市工商联第七届执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