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基石

 阅书悦己悦生活 2020-10-15

安全感,不是外在的安全感,而是我觉得有安全感,不管外在发生了什么,当我害怕时我可以往前走,哪怕是天灾人祸。不去控制别人,不是粘着让人不舒服。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内在,即使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我的内在依然安全。

安全感是孩子需求最多的心理营养,其意义不亚于植物对水份的需求。那么,安全感究竟是什么呢?安全感就是一个孩子主观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被接纳的,无论自己表现好不好都不会被父母抛弃,以及自己生活的环境是安全可靠的。

经常会听到身边的女性朋友说,自己没有安全感。其实,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来自于童年的经历以及与父母的关系。

这些表现,你的孩子中招了吗?

有安全感的孩子,认为这个世界对“我”是友善的;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所以经常出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情况。

有安全感的孩子,认为爸爸妈妈永远爱“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认为只有“我”表现好的时候,爸爸妈妈才爱我。他们有时会为了讨好别人而做一些自己不情愿的事情。

有安全感的孩子,认为爸爸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的;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认为爸爸妈妈离开“我”就是抛弃“我”,不会再回来了。他们在与妈妈分离表现得特别粘人,不愿意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

有安全感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自己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务;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需要通过别人的表扬和肯定来确认自己的价值。TA可能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有安全感的孩子,懂得为自己争辩;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当亲密他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时,经常会认为对方不爱自己了。

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母亲情绪稳定。妈妈情绪的好坏从怀孕时就可以影响到孩子了,平和愉悦的情绪是最好的胎教。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情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她,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2、良好的夫妻关系。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父母之间良好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父母关系好,他自然开心。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相互指责,孩子就会很害怕,没有安全感。

3、与孩子皮肤的接触。对于小婴儿,妈妈可以经常抚触;对于长大一点的孩子,摸一摸、亲一亲、抱一抱都会给到他安全感;而且不建议与孩子过早分房睡,所谓“3岁分床、6岁分房”、“培养孩子独立性”等说法都是没有依据的,亲密够了、安全感够了,有朝一日孩子会自然而然的与父母分离。而且睡前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也是很重要的,搂着她给她讲故事或者聊天,都是难得的亲子时光,也许会成为她人生记忆中最温暖的的一个角落。

4、离开的时候说再见。如果孩子特别粘人,父母又不得不暂时离开她,那么一定不要偷偷的走,要跟孩子说再见,而且告诉她你多久之后会回来。对于特别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可以先从短暂的分离开始,比如去另一个房间拿东西,离开孩子的视线1-2分钟,离开的时候告诉孩子你要离开一小会儿,回来后一定要跟孩子强调“你看,我这么快就回来了”。让孩子知道,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的。

5、不要威胁孩子。看到过很多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孩子一不听话,就对孩子说“再这样我生气了”、“再这样我不要你了”之类的话。经常说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我听话就被爱,不听话就不被爱,他们随时可能抛弃我”,非常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6、睡前吻。女儿在幼儿园毕业即将上小学的那段时间,会经常发脾气、哭闹,有时在睡梦中惊醒,很典型的“玻璃心”,突然表现的像个“问题孩子”,很庆幸她能够把这些情绪表现出来,给了我一个信号——我的孩子缺爱了或是缺心理营养了,不知道是疫情期间把她留在老家没有带在身边的缘故,还是因为要换一个新的学期环境而表现出来的不适应,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每天讲完睡前故事,临睡觉前都会亲吻她的额头或小脸,并说“宝贝晚安,妈妈爱你,永远爱你。”到现在“睡前吻”(女儿给取的名字)已经坚持快2个月了,女儿身上那些“问题行为”基本消失了,现在睡前吻成为了我们睡觉前的一个仪式。

7、尽可能父母自己带孩子。孩子与母亲有着天然的联系,3岁前需要从母亲身上得到足够的亲密感,3岁以后,父亲的参与需要越来越多,孩子从父亲身上得到足够的独立感、价值感和力量感,这样的孩子想不优秀都难。如果父母实在没办法自己带,那么每天下班后需要有固定的时间陪孩子做游戏,孩子长大后也会比较有安全感。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就是写好了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