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都美刊之声】(2019第二期纸刊选稿)|| 浅谈学生“问学课堂”之思考 || 杨丽松 || (授权:独家原创首发)

 牛晓玉 2020-10-15
作者简介
杨丽松:男,广东大埔百侯人。自幼喜欢文学,从一九八零年起,陆续在《梅州日报》、《普宁日报》、《梅州侨乡月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散文、小说、诗歌几十篇。工作和写作之余,热心公益,其策划的几起助残、助学事件被多家电视台广泛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现居普宁。
*欢迎聆听*
总编 | 牛晓玉 | 编辑 | 墨染时光
浅谈学生“问学课堂”之思考
——“问”与“学”相生,让学习有意义


作者 | 杨丽松


前言:“问学课堂”是学生在中央之课堂真实、有意义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聚焦语言文字,提出关键问题,潜心会义,探究解决问题,使真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我夫人黄丽梅老师从教三十五年来常在研究、与我讨论此问题,然后再进行实践、施行,取得良好的教改效果。
(一)“问”即为“学”,是守护学生“问”的天性
   学生是天生的好问者,他从幼儿开始对所有事物都好奇。例如我儿子周末或节假日,我们夫妇带他们去郊游、登山,或者上书店及听音乐。两兄弟特别喜欢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读者文摘》等课外读本。我们齐心协力开发孩子的智力,也是探究未知世界的基本方法,呵护儿童“问”的天性,鼓励他们大胆地“问”之天性,打开知识殿堂之钥匙,启迪人生。
(二)倡导学生“问”,开辟“奇思妙问”之园地。
 “奇思妙问”与“问学课堂”要紧密联系,它是课内学习之“问”向课外学习之“问”的延伸,让他们到自然中,联系书本知识中学习语文的兴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孩子们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旧时读书为了“功名”“仕途”,唯有读书高。实行教育教材上的改革,大胆地让学生学习到了课堂上难以获得的那种更为鲜活而灵魂的语文,正是文学创造源于生活。
(三)要优化孩子“问”的品质
    清代文人唐彪说:“凡理不疑心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我在读中学阶段时,总觉得课本上的内容较为简单,经常向老师提出疑问。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存在几个问题:1、客观性层面;2、反应性层面;3、决定性层面。
第一、语文写了什么?要引导学生自己尝试与文本实现“视界融合”,这个字怎么读?这个成语什么意思?整个段说了什么?谋篇布局、中心思想、作文题目的立意。扎实地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第二、唤起个人对信息反应的问题,它包括内部回应、情绪、感受等。让学生感受记忆、联想,根据文本启发内容学会询问;读这篇课本时,让我想起了什么?
例如:我读了现代文选后,《谁是最可爱的人》、《班主任》的文,就想写我的老师及身边最可爱的人。
第三、引导学生思考、即问文本的阅读对思想认识的提升、对语言智慧的习得、对语言的运用、文字的表达,在学习过程中随着不同思维层面之问题而上,循序渐进地展开。
明确方法:让学生有技巧地“问”,“问学”相生,是情感温度的学习,“问”、“学”相生,也是思维深度的学习,“问”“学”相生更是生长力度的学习。
综上所叙,仅是我与黄老师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几年的一些经验总结,我是半路出家,仅在青年时期,代课历史,有不是之处,望读者见谅!
希望老师们教语文,孩子们学好语文,中文是全世界读较深奥的语言种类。学好语文,做好全面发展的优生。
华都美刊之声美文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华都美刊之声介绍
华都美刊之声知名平台,美文美诵专业团队,专业编辑团队,喜欢您就来,来咱们的美刊平台,诗歌,散文,小说,篇篇精彩,总编微信JY1341918373888
(苹果手机,安卓手机赞赏请留言作者姓名及赞赏者姓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