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仓行·明末著名学生运动领袖张溥故居

 雅雨书屋 2020-10-15

2015年11月15日,王世贞会议第二个文化考察景点是明末著名学生运动领导人,复社领袖张溥故居。

















































张溥(1602~1641) 明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因此他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后改庶吉士,与同里张采齐名,号称娄东二张。曾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叫做复社,兴复古学,进行文学与社会活动。复社表面是讲学以文会友,实际是评议时政,并与贵族大官僚斗争的一个政治集团。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张溥名声很大,复社影响甚广。《七录斋集·国表序》载有复社活动的盛况。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其影响遍及南北各省。执政巨僚由此颇为忌恨。里人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案未结而溥已故世。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但他在提倡兴复古学的同时,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与前、后七子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有所区别。张溥散文,在当时很有名,风格质朴,慷慨激昂,明快爽放,直抒胸臆。其《五人墓碑记》,赞颂苏州市民与阉党斗争,强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为缙绅所不能及。叙议相间,以对比手法反衬五人磊落胸襟,为传诵名篇。张溥著作有《七录斋集》。包括文12卷,诗3卷。此集今存明崇祯时刻本。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溥于各集前均写有题辞。此集是张溥为兴复古学而编辑的一部规模宏大的总集。《四库全书总目》说:此编则元元本本,足资检核。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殷孟伦注),将各集卷首题辞首次辑成一书,并加必要注释。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及张溥著作的重要参考书。张溥其他著作有《春秋三书》32卷。《历代史论二编》10卷。《诗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此外,张溥又为《宋史纪事本末》及《元史纪事本末》补撰论正。

张溥故居位于太仓市区西门街新西华路57号,也是市博物馆所在地。建于明代天启、崇祯年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为三进组合式宅院,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张溥是明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张溥幼年和年少时代曾经生活和学习 过的地方,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是一路三进建筑,第一进为大厅、第二、第三进均为二层楼房,展示了张溥的书房“七录斋”起居室及复社大事记等,前后房屋楼下有回廊相通,楼上为独具特色的“通转走马楼”,堂堂相应,楼楼相通。三进后面还有一个景色别致、小巧玲珑的小花苑,整套建筑斗拱齐全,工艺精湛,布局精巧,配以围廊厢房,是一座典型完整的明代建筑。
张溥故居的价值主要在于它较完整地保存了明代“尚书府第”的建筑风貌。规格较高,建筑工艺精良,布局合理,古朴简洁,其建筑主要构件均为明代建筑遗物。张溥故居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作为明代著名学者、复社领袖的张溥的建筑遗迹,还具有很高的历史纪念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