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8.一块蛋糕引发的讨论

 一花牧场 2020-10-15

 
1013日少先队建队日,孩子们可谓忙碌。鼓乐队成员上午七点半集中博雅广场演奏,迎接少先队员们入校;下午两点二十分开始排练,迎接十二月份的考级;下午三点半大队部活动室启幕仪式暨新一届大队委亮相,启幕仪式上,鼓乐队继续着装演奏。一大清早,便接到言校与大队部辅导员胡老师的信息,说是今日建队日,又逢学校大队部活动室装修完毕,学校给新一届大队委定制了一个蛋糕,也给502班孩子定制了一个,让他们在下午演奏结束后分享蛋糕。
我并没有马上将这个消息告知孩子们。我对他们说,下午排练和演出结束后,我们会有一个小惊喜送给大家。孩子们满怀期待,当下午我尚未告知他们这个惊喜是什么的时候,便有孩子从小道得来了消息,说是会有蛋糕。
一石激起千层浪!高兴之余,问题来了——有五六位孩子并没有参加鼓乐队的排练和演出,他们是不是也有得吃?
排练间隙,为了节约放学时间,我与实习的小胡老师先到教室里把蛋糕分割成35份,与没有参加排练的同学一同把蛋糕送到每一个座位上。这时,有几位参加排练的孩子进教室小憩片刻,便讨论开来——
 “他们也有得吃?”
“他们不能吃,他们又没排练,又没演出,就坐在教室里写作业,怎么能吃这块蛋糕呢?我们多么辛苦啊!”
……
他们几位走了之后,又来了几位小朋友。这几位小朋友的话语与前面几位如出一辙。我一见这样的阵仗,便立刻想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块蛋糕的问题,而是孩子与孩子之间面对付出与获得之间的权衡,更是一个班级同学与同学之间面对一份奖赏的分享该如何分配的问题。
这时,一个孩子见还多三份蛋糕(有两位孩子下午不在),说:“朱老师,你也要吃一份哦。”
我笑着说:“朱老师不能吃。”
孩子说:“为什么呢?”
我说:“因为朱老师也没有参加排练和演出啊。”
孩子说:“朱老师是老师,不一样的,我们要尊师重教!”
 
三十二位孩子的桌子上都放着蛋糕。
演出结束,孩子们进到教室,见到蛋糕,自然欢喜。但是,面对同学们刚才的说辞,我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进来的孩子们心中有着同样的困惑。
我问孩子们:“这块蛋糕,你们觉得没有参加排练的人到底能不能吃呢?”
立刻有同学说:“我认为不能吃。因为蛋糕是学校给我们鼓乐队的点心,不是给他们的,而且他们就在教室里写写作业,就能得到蛋糕,不太合适吧。”(意思基本上是这样)
这位同学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向其投去欣赏的目光。
当然,有更多的孩子表示了沉默。他们沉默地看着蛋糕,沉默地感受着这种闻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甜美的气氛,沉默地抬头看着我。他们表面上的沉默,也代表着内心深处波澜壮阔的情绪。
我仿佛感觉自己进入一处旋涡,无论如何处理,都是错的。
首先,作为班主任,我如何能忍心看着这几位没有参加排练的孩子看着其他孩子吃着蛋糕而无动于衷?我想,即便这样,正在吃蛋糕的孩子也一定吃得不是滋味——因为他们身边的同学,此时正在经受面对蛋糕的诱惑而不得之。而对于没有吃到蛋糕的同学来说,这同样是一种心灵的撞击——同学们都在吃蛋糕,而我们却如同被抛弃的行者。尽管,蛋糕并不稀奇,但在教室里共同分享一个蛋糕,却是稀罕的。
其次,如果我就直截了当地说:这必须人人有份,那么,这明显会引起这帮鼓乐队孩子的“公愤”——辛苦是真,参加了鼓号队,基本上等同于多参加了一个培训班:每周五一个半小时排练,偶尔回家还要继续练习,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业压力逐渐加大,时间成本自然成为孩子们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呢?
我问孩子们:“这个蛋糕,学校仅仅只是因为今天的演奏而给大家定制的吗?”
他们继续沉默。
“这一定不是的,这里还包含着你们长达一年多来排练的鼓励。”
我这句话一出口,便立刻想到:孩子们会不会觉得那些没有参加排练的人就更不应该吃这块蛋糕了?我继续说:“同学们,你们辛苦排练是真。但是,你们从中所获得的收获也是无与伦比的。学校里请两位老师为我们的鼓乐队进行排练,你觉得要不要付钱呢?”
“肯定要付钱的吧,我们平常在外面上一节课就要好几百。”
“这是肯定要付钱的。”
……
孩子们纷纷说道。
我说:“对极。学校里是花钱请专业的老师给你们做专业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机会别人是没有的。从这一点上看,你们经历了这么长的培训,实在是赚到了不少。反而这些没有参加培训的同学,他们却什么都没得到。”
“这样看来,最应该吃蛋糕的应该是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学校里给予的福利。”(课堂上的原话有出入,但意思差不多)
孩子们继续沉默。
自然,反对的声音弱了些。当然,我也不能肯定孩子们心里就真的这样想了。
我继续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朱老师在楼下遇到言校。她对我说,今天遇到我们班两位成功当选的大队委,就告诉她们俩给班里也准备了一个蛋糕。两位大队委非常高兴。言校对她们说,可是蛋糕只有一个,你们三十多人不知够不够。两位大队委说,我们不吃也没关系的。你们看,她们俩之所以能够赢得大家的尊敬,这就是原因。更何况,学校的初衷也是给大家一起分享的。”
大家一起吃了蛋糕,但依然是静悄悄的。
我内心很感慨——原本是特别快乐的蛋糕分享,却有了这样的插曲。
 
蛋糕事件淹没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但是,鼓乐队的排练还会继续。我对孩子们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我们已经走到九十这个关口了,再向前一步,便功德圆满。学校里也会继续招新,而我们的鼓乐队生涯也会成为小学阶段最难忘的记忆之一——不管这记忆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但是一定是有价值的。而没有参与的孩子自然也有他们的原因,他们获得了这一年多来的几十个小时(一次1.5小时,一个学期大约排练15次,共排练了两个学期,疫情那个学期暂停;本学期会继续排练)的自由,却缺席了一次集体的记忆,得失总是相伴的。也许,二十年后回望如今,每一个孩子面对鼓乐队的经历,一定百感交集。也许,后悔的有,但感恩的也一定会有。
只是,现在我们还小,并不能预见未来回望当下的心情。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自己读师范的经历。
师范时,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重大项目,就是广播操比赛。我们班——953班,永远是二十余班级中的第一名。如何获得?没有他法:练。不知为何,我们班的同学对广播操的规范追求,甚至超越了班主任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常常对一个动作的整齐度苛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辛苦自不待言。一年又一年的第一名,以至于毕业后参加工作,我曾自诩我的口令和广播体操,比体育老师还标准。
当年,对于我们来说,广播操团体拿第一名,有用吗?没有广播操第一名,我们依然照样分配工作,照样在各个学科中摸爬滚打,极少会走上体育老师之路。然而,这一次又一次的“无用之用”,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照亮我的职业生涯,无数次想起,我依然为此感到骄傲。
也因为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班在四年级获得素质运动会全校第一名时,我答应了孩子的请求——把一张奖状变成了三十五张,每一位孩子把奖状黏贴到了书房里最显眼的位置。我想,这张奖状背后的经历,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些时刻,浮现在他们的生命中。
鼓乐队呢?当他们站在明亮的操场上演奏时,脸上的坚毅与行动中的坚持,赢来的不仅仅只是老师和全校同学的刮目相看。

(小号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