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拓荒牛550 2020-10-16




不止一次读到这个故事:

有一位禅师喜爱兰花,讲经之余,花了许多时间栽种兰花。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

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禅师回来后,闻知此事,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禅师虽然喜欢兰花,心中却毫无兰花这个障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禅师相遇兰花,不是用来生气的。

我们相遇,也不是用来生气的。



我们不是为了生气来工作的。

我们做一份工作,有时候工作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乐趣。身边有从事各种各样工作的朋友,虽然隔行如隔山,但常常听到A说压力山大,B说还要频繁的加班……无论哪种,都会带来身心的疲累,当然也难免生发大大小小的抱怨。有时候会生气,干脆气喋喋地说,我,不想工作啦!

但回顾一下,长时间工作以后,有多少次,我们对即将到来的假期,充满着那么幸福的期待呀。像渴望出笼的小鸟,等待高远却属于自己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工作的疲倦顿时一扫而光,幸福的愉悦无限尽情延展。

用欢悦的身心,拥抱自己通过努力工作换取的休息闲暇,幸福感油然而生。

当然,努力工作,会常常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成长和成功的机会。认真工作,也让我们体味付出辛苦劳动获取工资报酬的满足感。每个月发工资的日子,是多么兴奋幸福的小日子啊。

倘若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基础上,学会建设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就真正找到可以幸福工作的源头啦。

如果工作做得特别漂亮,还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渐次从工作中获得妙不可言的乐趣,那一定会更加完美啦。

一天,身边美女说,真的很羡慕自己那些不用工作的姐妹。年龄长一些的姐姐评价说:不要羡慕他们,想想我们每天睁开眼不用思考任何,麻溜地到单位来上班,忙忙碌碌一整天,是不是过得特别充实?不用上班的姐妹,还要在被窝里反复思考,今天醒来后要去做什么呀。单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就足够幸福啦。这样的心态,是不是也是提升幸福指数的优质心态呢?



我们不是为了生气来教书的。

老师说: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那盏灯。你做了几十年教师,哪怕有一个学生的灯被你点燃,你也是可以骄傲的。何况,你有可能点燃更多人的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者就是“燃灯者”,点燃那盏灯的人,你的伟大的工作就是擦亮火柴,因为讲台下面那些眼睛,就是那些还没有被点亮的灯。

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睛,面对点燃灯的期许,我们,只有自己先做一盏灯,才会有点燃的底气和勇气。

在教书的每一个阶段里,我们读书、思考、讨论;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里,我们滋养灵魂、激发思想、孕育智慧……我们所做的一切,回报给我们的,是在教书的过程里,我们自己的生命,也被滋养。

孩子们在求学成才的成长路上,会出现各种各样令人困惑烦恼头疼的问题,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们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们会生气。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对着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发很大的脾气,坐在座位前排的一个小女孩,悄悄给我递过来一个小纸条:老师,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一刻,给我的震撼特别深,我第一次为自己恼怒的状态感到羞怯。

是啊,我不是为了生气来教书的。

班里有一个孩子,曾经在一篇文里写到,他很喜欢的那些老师,是把每一个学生个体,当做有灵魂的生命来对待的老师,他爱的老师,是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真的很重要也很美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能够平等地和孩子们对话、交流、分享,遇到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客观、理性地分析,帮助他们纠偏,矫正,并运用自己的生活和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经历,提醒、引领他们少走弯路,那么,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身,也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自省成长的最好时刻。

在自省里,我们客观检验自己认为所积累的经验,可以达成的高度;我们智慧地认知自己认为可行或者对的经验,是不是对这个或那个教育个体有效,我们在反思里,不停地收获着。

在同样的这个过程里,我们和孩子,共同丰盈、成长。



我们不是为了生气来交朋友的。

“只有最聪明的生物才具备结交朋友的条件,而人类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国牛津大学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说。

拥有三五知心好友,对身心健康,乃至工作、事业、家庭都有好的影响;缺乏朋友则会让你感觉与世隔绝,紧张不安,甚至容易遭受疾病侵扰。

晨昏有序的日常里,有好友惦念和牵挂,互相扶持,彼此担当。个体单薄的生命,因为有了陪伴而幸福。

常常在工作生活闲暇时,好友相约,或清风明月,对酒当歌,或充满激情,一起用神奇的方法,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刷新着对世界的认知。我们一起走在时光的路上。慢慢变老的时光,我们,既是彼此生命的互助方,也是彼此生命的参与者。所有共同细节,共同体验,都像打点滴一样,渗入了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拥有这样的情意,真美好。

那些朋友相处,总是生出嫌隙的彼此,注定不是真正的知己。遇到不能调和的矛盾,不妨坦然放手,各自向前走。只需记得,曾经所有的真诚,都是用了心的,就足够了。因为,我们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我们不是为了生气来做夫妻的。

有人将夫妻相处的境界,分成三重。

第一重境界的夫妻,是搭伙过日子。虽然可以白头偕老,也能儿孙绕膝,但终归会有些遗憾,仿佛把自己一辈子都献给了家庭,从未做过自己。

第二重境界的夫妻是彼此陪伴。杨绛先生说,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夫妻如果能够志趣相投,在漫长余生相互扶持陪伴,生活会富有生机,情趣盎然。

第三重境界的夫妻是相互成就。这是夫妻相处的最美状态。婚姻做舟,把两个人都渡到唯美的彼岸去。夫妻双方,在爱的支持和鼓励里,相依成长,并肩而立。在生命的船上,夫妻同力,一步一步向前。彼此是对方的阳光雨露,滋养着各自的梦想抱负。

不管你和你的他或者她,在婚姻里相处于哪一重境界,互相包容,彼此尊重,都是夫妻间最应该有的态度。请一定记得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最坏的情绪,留给朝夕相伴的爱人,退避三尺也要相让。这世间所有真爱的样子,一定是他无限柔软,她无限幸福。

那么,在时间的河里,我们要持续修炼,慢慢修炼,把陪伴变成相处的最好的样子。

遇到不好沟通的问题,请一定不要说,上辈子怎么瞎了眼,娶了你或者嫁了你。冷语伤心千分寒,伤的是夫妻共同的情分,难过的是独立的自己。

在婚姻里,多看到彼此的好。有扶持,也有独立;有陪伴,更多宠爱。让相约前行的路途,更多温馨和温暖。



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

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曾经有一首挑妈妈的诗走红网络: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的肚子里

感谢孩子,带我们重温童年,重新拥有被遗忘的幸福。原来,我们勤勉自立养育孩子,最后发现,和孩子一起长大的,还有自己。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原以为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却是自己。

我们陪亲爱的小孩,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温顺走过叛逆……

每一份独特的体验,都是孩子送给我们的最温暖的礼物,最美好的回忆。

我记得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里的每一句嘱托: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我还记得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话:我们告诉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们告诉他,我亲爱的小孩,不管你长多大,妈妈一如既往爱你如初,正如妈妈的妈妈,爱着妈妈一样。

可是,在孩子自以为长大了的叛逆期,有多少次,作为父母的我们,手足无措,在相对里,电光石火,我们对着孩子,愤怒过,也咆哮过?当孩子慢慢长大,回顾孩子成长的片段,我曾经不止一次,为自己批评孩子的言语太过激烈而自责,为自己的暴躁没有耐心而心存遗憾。

好友佳茗说:儿子读了大学,她和夫君把在农村长大的侄子带到身边读书,她说侄子的到来,让他们重新体验了一次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她说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初为父母的他们在教育儿子的观念和做法上有很多错误和遗憾之处,当意识到错误的时候,儿子已经长大了。是上天又给了他们一次机会,在侄子身上将这些错误一一改过,把这些遗憾一一弥补。

陪伴孩子成长,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也会犯很多错误啊。所以,陪伴孩子成长,不要生气。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再陪孩子重走一遍。

陪孩子长大的过程,真的只是一条单行道啊。

……



我们所有的相遇,都不是用来生气的。

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在滋养我们,让我们学会拥有让自己更幸福的能力。

谢谢你,和我相遇。

我们,把琐粹的日子嚼出滋味,鼓励自己相遇幸福。

我们,事事看开,唯独对美好保持执念。

一切都会顺风顺水,向着好的方向,一路走过去。

PS:

这美妙的插图,是五月老师和白白姐姐,从园子里的银杏树下,捡拾的落叶,拼剪而来。是不是很美妙哈?周末愉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