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清散曲,读到胡用和一首隐居,读过三遍,掩卷思之,这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被这文字吸引,真有一种想要去隐居的冲动。 胡用和,生卒年月均没有详细记载,有说他是浙江人,也有说他是河南人。不过,我更愿意相信他是浙江人,其实也没什么理由,只不过是自己更喜欢浙江那边的环境吧。当然,这并不是说河南这边不好。 据专业人士考证,在由元入明之际,胡用和曾经到过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在那里写过不少套曲,可惜只有两套留传下来。 这首隐居,即是其中之一。曲牌名为南吕一花。 以下是隐居原文: 左右依两壁山,横竖盖三间屋。高低田五六亩,周围柳数十株。活计萧疏,偏容俺闲人物。两般儿亲自取:不用买江上风生,谁要请天边月出。 如果说世上真有桃花源,胡先生笔下这桃花源更有韵味,虽未在桃花枝头着落一笔,却有如写就一幅桃花源的淡墨山水图。尤其是最后两句,化用李白襄阳歌中一句诗,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这两样全凭自己伸手即取,虽是化用,更显俏皮,而不失雅致。 兴到也吟诗数首,懒来时静坐观书。消闲几个知心侣:负薪樵子,执钓渔夫,烹茶石鼎,沽酒葫芦。崎岖山几里平途,萧疏景无半点尘俗。染秋光红叶黄花,铺月色清风翠竹,起风声老树苍梧。有如,画图。闲中自有闲中趣,看乌兔自来去,百岁光阴迅指无,甲子须臾。 读这一段,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这自然恬淡的美好生活,回归自然的美,是最美的。兴致到,懒来时,有几本旧闲书,有几位知心侣,有鱼、有酒、有茶,却无半点尘俗,这一有一无,鲜明对比中让我们一窥“不为外人道也”的桃源胜境。 矮窗低屋随缘度,土炕蒲团乐有余,散诞逍遥少荣辱。嗟吁叹吁,心足意足,伴着这松竹梅花做宾主。 空山,雨后,草色簇新,一股清新的泥土味道会弥漫在整个山谷,没有切身感受过的人,很难体会到那句空山新雨后的泥土味道。这位胡先生,竟然三言五语间就写出了这泥土的味道。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背景音乐,读来读去,你读出了想要去隐居的感觉吗? 两壁山、三间屋,五六亩田、数十株柳,尤其是那句懒来时静坐观书,不知道一语击中多少久居城里的大忙人。 矮窗低屋随缘度,土炕蒲团乐有余,虽是朴陋,皆是自然。 人生如此,心满意足,百岁光阴迅指无。 南吕调曲牌,一般是比较伤悲的,这组套曲,更多的是有一种自足自得的田园感叹。 这好像和马老师说的996有点冲突,但转念细想,996不就是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吗? 其实一点也不冲突,还有句话说,一个不会休息的人怎么会好好工作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休息是工作的前提。由此来看,这小曲也并不是完全消极。 好吧,我们继续996。让某些人先隐居一会儿。 好好工作,好好休息,好好生活。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期图片均由老牛于保定晴耕雨读拍摄 投稿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刊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