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适压力的十七个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师 2020-10-16

7月9日,在杭州参加“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干部工作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有幸听到浙理工倪旭东教授讲阳光心态和压力调整,对他所说的“压力调适的十七大途径”印象深刻,当场就在手机上画了一幅导图。

现在再简单描述下,也许对大家会有更多启发。

锻炼

在锻炼时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第一种是称为内啡肽的脑神经递质,它会减缓疼痛,产生满意感和安宁感。

同时还会产生多巴胺,这是一种抗抑郁剂,能够引起兴奋感。

夸克燕麦公司发现,每年付给员工600美元锻炼费,结果一年可以节省2800万美元,

因为员工进行有效锻炼时,抗压能力增强,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更好,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更高,同时患病几率降低,缺勤量减少,减少公司的保险费用。

我们自己也会有感受,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去打一场球或者跑几圈,

大汗淋漓,压力似乎也随之减少了。

日志写作

表达即治疗。

写出来,或者说出来,都一样减压。

领袖气度

我们对待事物,有两种判断框架。

一种是对错框架,要判断事情是对是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另一种是得失框架,或者利益框架,并不判断事情的对错,更加看重事情是否有利。

比如家庭里,对错框架的人,可能就会非常在意对方说的对不对?做的对不对?很多时候彼此会为对错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气急败坏,感情大受打击。

而得失框架的人,会跳出对错来看问题。他会明白,争论输了,你当然输了;争论赢了,你还是输了,你输了感情。

所以不争论,只看利益,有利的,就做,不利的,就一笑而过。

所谓领袖气质,就是用的得失框架判断的人

感恩训练

感恩训练,很有意思。人的大脑,天生具有负向聚焦倾向,总是容易关注生活中的负性事件。

感恩训练,是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人为地加强大脑中关于感恩的脑回路,让这部分神经加强加粗。

李老师说,每天写1-2件感恩事件按,坚持一个月,你大脑中的感恩回路就会通畅起来,很快就能够想到值得感恩的事情了。

我打算从明天开始,做这个练习,看看一个月后,有啥变化。

检验一下这个理论。

保持对生活的期待与乐观

向孩子学习,他们充满期待,非常乐观。

即使现在状况不好,也要期待总会有美好的一天。

学习抽离

据说治疗抑郁症只有三种办法:改变病人,改变周围人,改变环境。

这三项,只有改变环境相对容易些

原来住城市,现在去住农村,环境改变了,容易变好。

这就是环境的抽离。

阅读

人的幸福与否,只取决于这个人的价值观。

阅读,是构建我们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你的读书境界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建立亲密关系

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等,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都有助于减压。

转化困境

疾病是一种化了妆的祝福。

与智者交流

在地上看四周,你会看到到处都是尘土,车子停的乱七八糟。

到高楼再往下看,尘土没了,一切都很整洁,车子停的似乎也挺有秩序。

到飞机上再往下看,连车子都没了,只有大江大河大地的气概,一切都很美好。

与智者交流,很重要的是,能够给你一个新的视角重新看待周围熟悉的一切。

保持成长

保持成长,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建立积极情绪花园

所谓积极情绪花园,就是能让你产生积极情绪的地方。

比如,我一站到400米跑到上,就会想起跑100米200米的情境,脑袋里就会出现发令枪响,拔腿冲刺的场景,运动的情绪就会被调动。

在家里,或者办公室,或者你喜欢的任何地方,做些简单的布置,粘贴妻儿的照片,放着自己的荣誉证书啥的,

一到这里,看到这些充满美好回忆的小物件,你的积极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

静思

静思、冥想、正念,对压力都有显著的调适作用。

时间管理

人的效率会随着时间不同而不同,顺其自然安排工作内容,工作效率才会高。让任务与自己的生理时间相匹配。

在效率最高的时段,你可以集中精力于:棘手或困难的问题、创造性思考、复杂的工作、讨论或订定工作计划。

在效率中等的时段,你可以专心做:与他人交换意见、处理回信、规划行程表。

在效率最差的时段,你可以处理:例行性事务、电话联络事情、接待访客、基本行政工作。

学习番茄钟工作法和GTD法则。

音乐治疗

采用自然音乐。例如小河的潺潺流水声,风摇摆着树梢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缓缓冲刷着海边的海浪声。

当置身于这种自然的节奏之中时,人的脑电波会出现很强的阿尔法波,当身心都置身于这种节奏之中时,人会感到安逸,心灵就会保持放松、平静的状态。

古典音乐中这种节奏的曲子也很多,特别是巴赫、勃拉姆斯、莫扎特、维瓦尔蒂等古典作曲家创作的曲子。

也可以听与自己心理状态相吻合的音乐,焦急的情绪会不知不觉化解,心情会舒畅起来。用精神医学的术语叫“净化效果”。

学会放弃

真的得不到,得学会放弃。

告诉自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死亡思考训练

经常想想下面这两个问题:

如果你只剩一年的寿命,你会如何来安排这一年?

如果你现在90岁,你回望这一生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文 | 钱合激 

版 | 吕君婷

审 | 钱合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