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诸葛亮《出师表》的三个疑问(附出师表思维导图)

 职业生涯规划师 2020-10-16
01

1、背景


建兴四年,诸葛亮平定孟获反叛,班师还朝,人心欢悦,朝野清平。

五月份,曹丕堕泪而薨,享年四十九岁。随后曹睿即位,让司马懿提督雍、凉等处兵马。

诸葛亮谁都不怕,就怕司马懿。听说魏国人事安排后,大吃一惊,怕司马懿训练兵马有成,必为蜀中之大患。决定先起兵伐魏。

后来马谡献了一个反间计,造谣说司马懿要造反,动摇了曹睿对司马懿的信任,罢了司马懿的兵权,让他回家种地去了。

诸葛亮闻之大喜,准备北伐。

北伐之前,写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出师表》,即表决心,也劝勉后主。

后人对《出师表》评价极高,其中最经典的,可能是这段:

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诸葛亮出师表

我画了个导图,大概分析了《出师表》的主要框架。

估计我悟性不够,感觉诸葛亮写的逻辑不算特别清楚,忍不住的反复劝勉后主(三次),忍不住的反复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三次),挺啰嗦,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啰里啰嗦,恰恰提现了一个老臣的赤子忠心?!


有三个疑问,

还没想明白,

也想听听大家的意思。


02

疑问1



《出师表》为何只字不提曹魏篡权之事?

《出师表》可算得是北伐宣言书,为何只字不提曹魏篡权之事?

那会打战,讲究师出有名,官渡之战前夕,袁绍要打曹操,让陈琳写了一篇明震寰宇的讨伐檄文,把曹操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曹操当时正头疼,看了这篇檄文,冷汗直冒,头疼都好了。

诸葛亮北伐,这么声势浩大的工程,只讲了蜀国这边的情况,对于魏国,为何会只字不提?

看下文的理由,北伐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先帝的意思。这个理由好像没那么充分吧?

03

疑问2


先帝有明确说要北伐吗?

诸葛亮在表中提到先帝13次,好像北伐是先帝的意思,但先帝有明确说要北伐吗?

先帝真有北伐的意思吗?

刘备白帝托孤的时候,让诸葛亮带回一份诏书给阿斗,诏书的内容如下(根据《三国演义》):

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诏书大概讲了四层意思,分别是生病情况,死而无恨,勉励惟贤惟德,事丞相如父。

诏书是白纸黑字的官方文字,没有提到北伐啥的。那现场的对话,有没有呢?

现场感叹了一下,聊了下对马谡的看法,让丞相自己单干将了诸葛亮一军等等,跟曹魏有关系的文字,就是刘备把诏书递给诸葛亮时候说了一段话:

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大意是刘备感叹了下,本来想跟你一起同灭曹贼,共扶汉室的,想不到现在我就得放手了,你好好管教我的孩子吧等等。

似乎也没有很明确地说要北伐吧。

刘备前期,是很拿“同灭曹贼,共扶汉室”当回事的,算是第一优先级的终极目标。后来关羽死后,第一优先级的终极目标就变成了为关羽报仇。

要出兵伐吴的时候,赵云曾经劝谏刘备,要先公后私,先打曹操再打孙权,这样才合道理,刘备听不下去,执意出兵东吴,赢了好几场,有点飘飘然,然后被陆逊火烧连营,一仗打蒙了。

04

疑问3


对朝中之事那么不放心,为何还要北伐?

虽然表中写道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但诸葛亮实际上还是很不放心朝廷的。

《出师表》三次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可见宫中之事十分重要,也可见诸葛亮有些放心不下。

如果“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也是指这几个人,那就提到四次了。

宫中之事,也是后主主管的事情,对这三个人的放心不下,实际上也是对后主阿斗的放心不下,所以原文中也有对后主三次直白的劝勉。

第一次劝勉后主要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第二次劝勉要亲贤臣远小人,亲近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第三次要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一再叮嘱,足见放心不下!!

问题在于,既然这么不放心,为何还要执意北伐呢?而且,后主阿斗也没有太多北伐的意思,朝内大臣也想休养生息一下。

文 | 钱合激
版 | 吕君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