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黑龙江波涛 2020-10-16

古希腊哲学以探讨本原为开端,在哲学思考过程中就包含着实体范畴的萌芽。从泰勒斯到巴门尼德,对本原的认识从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存在”。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并从范畴入手来解决存在问题。在《范畴篇》中,通过以实体为中心的十个范畴确立了世界的逻辑结构。所谓实体,就是作为“存在”其他意义的依据和支撑者,作为存在背后的那个存在本身。“尽管存在的意义有这样多,但‘是什么’还是首要的,因为它表示实体。”在他看来,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科学就是第一哲学。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通过制定判断实体的五条标准,区分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从而提出了他最初的实体学说。

在《形而上学》第五卷第八章中,亚里士多德分别区分了四种实体:1.水、火、土、气等单纯物体及其复合物;2.事物存在的原因(如灵魂之于动物);3.构成事物的规定性和标志性的内在部分(如构成体的面);4.事物的何以是,即本质。他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实体的双重含义:“或者是最终的主体、载体,它永不对他物作诉说;或者是某一独立的、单个的存在,这是个别事物的形状和形式。”由此可见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变化:首先,在这里没有第一、第二的等级排列,四种实体和双重含义似乎都是平等并列的,取消了个别事物的至尊地位;其次,排除了种、属概念,增添的都是事物内部的根本性因素,而且第一次把形式作为实体的双重含义之一;最后,判断实体的标准只保留了五条标准中的一、二条,用第一条衡量“主体”或载体,用第二条规定形状和形式。

在《形而上学》七八九卷中,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深入发展,重申了实体是存在的首要意义的观点,所有事物和范畴都由于实体而存在。分别考察了“载体、普遍、种、是其所是”是否是实体。所谓个体的是其所是,就是那就其自身而言的是、存在。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个体和它的是其所是是同一的。“是其所是”是实体,事物的形式才是第一实体。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由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没有规定性的潜能,因而不能独立存在,形式则是实现了的“这个”,是事物的是其所是,所以更是实体。由此可见,随着哲学思考的深入,尤其在知识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厚了,表现出明显的抬高形式贬低质料的倾向。

《形而上学》第十二卷后五章,被看做是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神学”。他区分了三种实体:非永恒的感性实体(具体事物);永恒的感性实体(天体);永恒的不动的实体(神:本质即是现实性,没有任何质料和潜能)。正因为是完全的现实性和无质料的纯形式,所以才成为永恒运动的原因,即第一动者。

总结:从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到(事物的)形式是根本实体,再到(纯形式的)神是最高实体,这可以理解为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发展过程。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