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越女到聂隐娘,古代乘风破浪的女侠,可惜体现的仍是男性意志

 浩然文史 2020-10-16

江湖大侠 乔峰

中国古代的侠文化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侠客所代表的以弱抗强的精神和力量,在民间受到了极高的崇拜和敬仰。乱世中人们都渴望有大侠从天而降,拯自己于水火之中。但因为侠这一职业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且对于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武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侠客形象都是男性,但是随着侠客文化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女侠形象。

一、侠文化的起源

春秋战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侠客之名风行于天下,始于鲁国侠客曹沫。当时鲁国面临齐军压境,鲁国派曹沫出使齐国,曹沫在会见齐桓公时,直接冲上去拿匕首劫持了齐王,齐国被迫退兵,并归还了鲁国的失地。自此之后,侠客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影视剧中的曹沫

到了战国时期,列国公卿更是盛行养士之风,以孟尝君为首的战国四公子养士成千上万,为他们的政治活动服务,如刺杀等。战国末期有荆轲刺秦王,荆轲就是燕公子丹门下的侠客。而在民间,诸子百家的墨家也被视为是极具侠客精神的,鲁迅先生曾说:“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因为墨家倡导“兼爱、非攻”,关注社会底层人民,成立了等级严明的组织,专行扶危济困的侠义之事。所以墨家行事,便带有侠的色彩。

影视剧中的荆轲

二、女侠文化的起源

最早的女侠故事,出现在东汉时期《吴越春秋》中的“越女试剑”。故事的背景是在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败于吴师,而后卧薪尝胆以复仇。这时谋臣范蠡向他推荐了一个隐居于南山的女高人。此越女使用的武器并非一般的武器,而是竹梢,越王派知名剑客袁公与其对决,但袁公很快就败下阵来。越女告诉越王,她的厉害之处在于剑术,而非武器,并说其剑术可“一人当百,百人当万”。于是越王请求越女将其剑术教给军队。最终,越女教授的剑术成为越国战胜吴国的关键。

遗憾的是,《吴越春秋》对越女的记述十分简短。除了知道她是一个隐居的处女,剑术高超之外,其身份、年龄、经历等都没有说明。说明这一时期出现的女侠形象仍是十分单一的。

《越女传》剧照

东晋时期成书的《搜神记》,还记述了一个《李寄斩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闽中地区,当地出现了大蟒蛇,每年需要乡里提供一名女童作为祭品。有一年临近祭祀时,一名叫李寄的少女自告奋勇。做好准备工作后,李寄便去找大蛇。面对大蛇,她先用蜂蜜糍粑吸引蛇的注意力,又放狗撕咬大蛇,然后她趁机举剑终结了大蛇。李寄为乡民除害的举动得到了乡民的赞许,被乡民们称为“女侠”。但这里所言之女侠,更多的是对她英勇行为的赞美,与“侠”的传统意义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构造出一些英勇非凡的女子形象,但无论是故事,还是形象,都比较单薄。

三、聂隐娘与唐代女侠形象

唐代兴起了一种传奇小说,严格地说,中国的武侠小说就是从唐传奇发端的。唐传奇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唐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经常爆发战争,所以侠客精神又受到推崇。为了迎合百姓的这种心理,很多文人开始投入到传奇小说的创作中。于是晚唐时期,侠客小说涌现,其中不乏性格鲜明的女侠。

安史之乱

与此同时,唐代的妇女地位相比前代有了很大提高。因为唐代的礼教还不是十分严格,对女性的束缚也不很严厉,女性可以各种身份活跃在不同的场合。在唐代男性的眼中,女性是有一定的独立性的。所以出现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侠。

唐传奇中最著名的女侠当是聂隐娘。聂隐娘出身将门,但年幼时就因骨骼清奇而被神尼相中,将其从府中盗走。神尼带她去神山修炼,并给她服食了一枚仙丹,她自此具备了仙骨,而且永葆青春之貌。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聂隐娘刻苦训练,她使用的宝剑是削铁如泥的神兵,正因为她刻苦练剑,宝剑的剑刃都被磨掉5寸。

聂隐娘

5年后,聂隐娘归家。但不久,她的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生存,她投靠了父亲生前侍奉的魏博节度使。后来,魏博元帅命令她刺杀敌人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但在刺杀过程中,聂隐娘发现此人是一个好官,所以就放弃了行动。

聂隐娘停止暗杀后,刘昌裔仍然面临着其他刺客的刺杀。此时,故事迎来了高潮,妙手空空儿和精精儿两个练有妖术的女子相继来刺杀,与聂隐娘展开战斗。这两人本领很强,尤其“空空儿之神术,人莫能窥其用,鬼莫能蹑其踪。能从空虚入冥莫,无形而灭影”。但聂隐娘还是技高一筹,最终使空空儿战败羞愧逃走,而精精儿则被她用仙术化为浓水。

聂隐娘

关于聂隐娘放弃刺杀并努力保护刘昌裔的故事设计,实际上是作者尊奉唐中央的体现。晚唐藩镇割据,而割据的藩镇中闹得最欢的,就是故事中的魏博镇。聂隐娘此举,可谓弃暗投明。这实际上也是侠客小说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侠客一般都具有家国观念,真正的侠者最终归属还是国家。

聂隐娘最终选择归隐,这是中国古代侠客小说的标准结局。尤其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杨过、小龙女归隐江湖,留下“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的传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任盈盈最终也归隐。武侠小说书写的这些模式,受到了道家隐逸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从唐代就开始了。

杨过和小龙女

文史君说

唐代的女侠故事中,女性的形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当是女性对传统的挣脱。女侠都是奇女子,作者有意去掉了三从四德等礼教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如在聂隐娘的故事中,对其容貌丝毫没有提及,只是说她武艺和剑术的高强,一改女性柔弱的形象。聂隐娘从一个有任务、有目标的女刺客向一个伸张正义的女侠客的转变,实际上象征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但如果我们深究故事情节就会发现,女侠故事的书写者仍是男性,是唐代科举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士人,所以女侠的精神深处,其价值观仍是男性精神世界的反映。比如聂隐娘最后归隐的结局,再比如她对刘昌裔的钦佩、忠诚,以及刘身故之后对其后代的照顾,这些都比较符合当时男性士人遵从的那种道德伦理规范。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唐传奇中女性觉醒这个巨大的进步,唐传奇小说作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强势表现,并予以关注、肯定和理解,用自己的笔为觉醒中的女性留下了应有的历史痕迹。

参考文献

曹文正:《中国侠文化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胡丽:《唐代小说女侠形象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郭丁菡:《聂隐娘形象嬗变研究》,西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