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闽西长汀行(2)

 01一线 2020-10-16

(游记)闽西长汀行(2)

――采风:走进闽西古城,探寻古色文化

文|01一线

福建省,简称“闽”,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福建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建、汀、漳五州。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

汀州古城被称为“福建西大门”,是中国最美山城之一,与“凤凰古城”齐名,现为国家4A级景区。明代,汀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往来的货船有“上三千,下八百”之说,店头街因靠近汀江码头,更是成为闽粤赣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商客云集,“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现基本维持其原有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动。


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

汀州――长汀,有着同我们吉州(庐陵吉安)一样的红、古、绿文化。金秋10月11日,随团参加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采风,走进闽西古城,探寻客家文化;缅怀先烈伟绩,追忆红色岁月,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在康泰会长率领下,从吉安古城吉州出发,几转高速约5个小时的车程,临近中午时分再次来到闽西长汀。曾于2018年10月31日由支部组织《踏访长征源地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来过此地,时隔两年,旧地重游,别有一番感触,因以记之。


上篇主要记叙了《走进闽西古城,探寻红色文化》。在游览了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翟秋白烈士纪念碑(馆)和杨成武大将纪念馆之后,由于时间和行程安排,我们没有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长汀县博物馆)。古城采风的第二站,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天后宫和国立厦门大学遗址。为此,我们乘车沿环城北路直达跨汀江的太平廊桥。走进闽西古城,探寻客家文化,感受古城和古街风情。

长汀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至新石器时代,古闽族人在此繁衍生息。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八闽客家首府,“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曾是闽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


汀州古城汉代置县,唐代置州。一条汀江,流淌出一座汀州府和长汀城。对长汀的认识,我们就从围城内的汀州古城开始。北部是卧龙山,南部为古街区和客家聚居区,兆征路横亘其中。一山一水一廊桥,汀江水只要流过太平廊桥就进入长汀古城的地界。说起汀江,不得不提到大宋提刑官及法医学鼻祖宋慈。他曾经是长汀县令,为解决山阻水隔导致的高昂盐价,便发动长汀百姓开辟汀江航道,使长汀通江达海,成为闽粤赣三省的商贸集散中心。


汀州府古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整体轮廓被形象地看作是一串挂珠,绵延4公里环抱成一圈山城。山城之名,名副其实。客家“母亲河”的汀江从东南部缓缓流过,西部的西溪河蜿蜒而下,最后在南部交汇并流入汀江。

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到明清时期,汀州古城墙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及“佛挂珠”的独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汀州古城墙早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古城就有城隍庙。自古以来,城墙和护城河都是城市的保护神,城隍文化也由此产生。汀州城隍庙供奉的是闽王王审知,它的建造历史也是从唐朝就有了,是一座城府级别的庙宇。值得一提的是,东岳宫也在同个城隍门里。在福建,类似这样众神杂处,相互包容的现象其实并不奇怪。


走在汀州古城墙上,我脑海里闪现的是背后的烧砖工匠们。这一块块沉重的青砖上是否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年代和编号?我没有细看,没有触摸,只是静静地走着,悠悠地感受着。城不言,楼不语。它们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有温度的。就像《青石板的诉说》里所唱的“风雨来时,请到汀州古城倾听青石板的诉说”。

汀州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汀州客家人自中原迁徙来此地,建州千余年。在这一千多年里,汀州客家人与当地土数少数民族融合一起,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文化长廊。朝天门外的文物古迹也是精彩纷呈,如大夫第、天后宫、朝圣码头和太平双廊桥,还有“一江两岸”古韵汀州恢复景观等。


本次采风我们先是在古驿道太平廊桥边停下参观歇息。休闲、建筑、古桥是这一带的印象。廊桥是“风水桥”,于是这两座近百米的廊桥便起到锁江的作用。汀州太平桥上建起了充满古典韵味的单边长廊,桥头是古色古香的牌楼和亭台,大红的灯笼悬挂在桥廊上,更是为周围的古建筑增添了几分喜气。


我们沿汀江北岸路线去游览了古代民俗建筑及其文化群。汀州客家民俗,是汀州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传承了中原地区的汉民俗,又融合了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民俗,是绽放在汀州土地上的一朵独特的民俗文化奇葩。经过兴贤坊、来福亭,我们到达了汀州八喜馆。汀州的八喜,是代表着八种人生喜事,分别是金榜题名之喜、花烛之喜、添丁之喜、成人之喜、立灶之喜、乔迁之喜、寿诞之喜、丰收之喜。汀州八喜馆,浓缩了汀州客家人文精华。

江边有大夫第建筑群。大夫第是古代高级官员府邸的统称,即士大夫的门第。青砖黛瓦,雕刻精美,真可谓美轮美奂。这里的大夫第景区秀起汀水。众多的建筑牌匾、楹联文化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时时驻足观赏。


大夫第北面不远,我们去参观了天后宫(后德配天)。说起天后宫,我们一般会想到沿海地区才有。其实,地处闽西山区的古汀州航运也很发达。汀州天后宫就是为祈愿海神妈祖庇佑汀江船只航运安全而建的。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宫不同,长汀天后宫更加气势恢宏。进入天后宫,首先要经过一道天门,接着是一座石牌楼的大门。两侧的边门分别为“左河清,右海晏”,后面的三层建筑则为晨钟暮鼓楼。


从朝天门一路往南,经云瑧阁、白沤亭、龙潭公园到达厦门大学旧址。途中,经古城墙到达一片歇息地,亭台、休闲走廊,苦乐同(观鉴古今)戏台、望江楼、城墙门、城墙走廊、长寿亭(对联和经文)、状元楼。登上高高的状元楼台,得知台面陈列的是汀州此地文武各半的4位状元事迹。驻足厦大旧址门前往里观看,校园远不如现在的厦大广阔壮观。大家于此停留稍息,合影留念。


之后,沿着古城墙南下,就来到了济川门。城内的兆征路就像是古城大道,道路最宽,车流最大,人流也最密集。大道两旁是著名的汀州试院、三元阁、长汀县政府和汀州文庙。汀州试院在三元阁车站附近,古代考试的场所,现在是纪念馆,记录了汀州的人文历史。随着朝代的更迭,汀州试院的名称和功能也跟着发生重大变化。宋代的龙山书院,元朝的汀州卫署,明清的应试考场,近代的省苏维埃政府,以及如今的长汀革命历史陈列馆。要来头有来头,要历史有历史。如果认为汀州试院只有这些头衔,那就显得有点简略了。它还关押过《秋之白华》里的瞿秋白,是纪晓岚监考地,同时也是汀州客家博物馆和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陈列馆,就连院内的柏树都是唐代的,检测下来推说有1200年历史。

从汀州试院出来,往背对试院的左前方走,3分钟左右的路就可以看见三元阁了。三元阁与汀州试院隔马路面面相视,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原名鄞江门,后改称广储门,明弘治十二年建城楼,清代改称“三元阁”,“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广场上莫言题词有“客家首府,大美汀州”八个大字。有了它,整块石头都散发着诺贝尔的味道。

同城隍庙一样,文庙也属于城府级别。慢慢走去,三座雕刻繁复,技艺精湛的青石大门并列成墙,一股文风之气扑面而来。汀州府学“乡贤祠”


红色似乎是长汀的颜色,一路下来,每座值得了解的古建筑都能看到涂红的墙壁。红墙或许就是这座古城最醒目、最独特的标签。

据说古城长汀有著名的水东、东大、南大、店头几条繁华主街。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但水东这条一千多米长的破旧老商业古街仍然繁华,夜幕降临,鳞次栉比的小店灯火通明。若是夏夜,那数十家酒店门前一摊又一摊的小吃摊,飘出诱人的香味,水东街几乎成了一座“不夜城”。

长汀水东街原是一个“孤岛”,其四面为鄞江(汀江)和金沙河所包围。后来,在鄞江和金沙河之上架起了济川桥(水东桥)、泰安桥(跳石桥)、太平桥、旱桥和丰桥,岛的概念才被打破。接着,有一些不愿入城的人在此散居,逐渐形成一座城外之城。这里先是叫左厢里,后因其位于鄞江之东而曰“水东街”。


住在城外自然有城外的好处,首先是自由,不受城墙和城门关锁的限制,可以自由活动。其次这里是贸易中心,城里人城外人都到此处经贸购物。尤其是宋朝以后,随着汀江航运的发达,这条位于汀江之滨的水东街成了闽粤赣边区最大最集中的物资集散地。水东街商号林立,人流如潮,整整繁荣了八百年。宋汀州太守陈轩诗“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便是道出了宋代水东街的繁荣。后来,不断搬迁到水东街的住户或店家都在水东街建起了式样统一的骑楼。骑楼的好处在于可以遮阳避雨,天气不好时里面照常营业,而过往的路人则可以在店外的骑楼下暂避。汀州城内的一些富豪大户看出水东街是块风水旺地,便也在水东街投资盖房。他们白天在水东街做生意,晚上又回到城内居住。水东街应该老长汀人的心中第一街,凡长居此地者,若想买经济实惠的物件,水东街是不二选择。中午,水东街的小吃总让人垂涎三尺,吃过之后总是回味无穷。


东大街是一条街一城门,从北往南,从东到西,朝天门扼守着东大街,城内是有名的福音医院、厦大旧址以及城隍庙等古迹。与店头街相隔不远的南大街,它北起三元阁,南至宝珠门,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狭长古街。走进南大街,就能感觉到与店头街很明显的对比。没有店头街的崭新与喧嚣,它更多的是陈旧与宁静。出了宝珠门,走到富有门,望着汀江水,仿佛攒了一路的疲惫感顿时消失了。站在城门口,斜对岸就是世界客家母亲缘广场所在地。一脚踏进富有门,富不富有我们不知道,只见城内突然开叉出好几条巷道,这也是六座城门中巷道最多的一座。

天色已晚,采风团队游兴未尽,但也不得不打道回香满园酒店用餐。相约餐后去游览店头街和登古城墙观赏汀江两岸的夜景。

夜幕下,邹导带领我们走进店头街(明清古街),它是古汀州城最早的商业街区,集传统行业于一街市,是宋至民国汀州城最为繁华的传统商业街。

店头街因靠近汀江码头,更是成为闽粤赣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商客云集,“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现基本维持其原有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动。

走在这条不长的古街上,感觉就是漫步于历史的记忆之中,这里有木工、雕刻、刻印、打铁、竹器、乐器、裱画、纸扎、纸伞、裁缝、染织、绣品、豆腐、酿酒、屠宰、饮食、理发等百十种传统手工业,其中不乏百年老店。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留连忘返。

穿过450多米的店头古街走到底,就是一段古城墙及带有楼阁的“惠吉门”。惠吉门坐落于长汀城南门街,北与店头街相连,南临汀江。始建于明代,为二进式城门,由花岗岩条石和城墙砖垒砌而成。2011年修复城楼,重建双层砖木结构的楼阁。

我们一行从济川门周围的城墙登上古城墙游览,城墙外面就是客家人的母亲河汀江古城的灯光夜景。当然到太平桥、汀州八喜馆等处观光也是不错的选择。由于面临汀江,惠吉门自古以来是汀州的重要码头。汀江是福建省唯一流经闽粤两省的省际河流。当年,赣南,甚至中原的货物都通过汀江运往广东潮州出海,然后广东的货物再运到汀江发往江西等地。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上河三千,下河八百”,是汀州成为赣闽粤边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和经济贸易中心的特殊景观。也突出说明了汀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及所作的贡献!


世界总是那样,城市在一天天变老,人也在渐渐长大,长大的人们离家也越来越远。当再次回到曾经熟悉的街道时,陡然发现,这条街又苍老了许多。残墙断壁,街道虽说是被修葺一新,好走了许多,但却似乎少了过去的一种味道。各种现代的商场,物品充斥其中,会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幸好唯一不变的,是那小吃,味道还是那个味道。或许只有味蕾能够带你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设备技术、企业管理、网络与信息技术。个人辞条列入大型文献《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吉安市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编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