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涉县神头乡各村的来历

 东海若水斋 2020-10-16

精彩新涉县

十 、神头乡各村的来历

神头

    该村为一古村,始建年代无考。相传,元末战乱,村人死亡甚多,仅留邵姓一户。后有张姓迁此。明初,申姓又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接着,冯、程、王等姓也相继到此。据考,原址在现村之北。此处历来干旱严重,人们在村周围打井百眼取水。故名百泉村,又称柏泉村。清康熙五十二年(涉县志》载:“神头村,故柏泉村。”俗称百眼村。因井深、水微、不能济旱,年长日久,多数淤填,以村庄处在两条旱河接头处,改称河头村。清嘉庆四年《涉县志》云:神头,俗称河头,即古柏泉村。一说村中有一龙王庙,为附近各村诸神之首,故名神头村。

椿树岭

      该村始建年代无考。始有苗、郑二姓在此立村,后苗姓绝嗣,郑姓从山西省黎城县微子镇迁此。该村坐落在一道土岭上。相传,岭上原有一株大椿树。取名椿树岭,也称义汤岭。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义汤岭茶庵碑记》载:“南北通衢,往来行人,络绎不绝,遇炎夏挥汗如雨,而山村乏水,救渴维艰,前人设茶庵义举,故人称其所施为义汤,因名其地为义汤岭。”人们习惯称椿树岭。

北水

    该村始建年代无考。始有王姓从山西省黎城县东下庄村迁来立村。后境内南庄王姓等相继迁来。因村北有股碧清的山泉,故称碧水,也称北水。该村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观音堂碑记》写作“北水”,清嘉庆四年《涉县志】写作“碧水”。后人多以笔划较少的“北”来代替“碧”字。鉴于人们书写习惯,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写作“北水”。

流四河

流星、四亩、赵家河3个自然村合称流四河。流星,建于明崇祯年间,始有境内南庄村郝姓迁此。相传,村后山上有个岩洞,住着一户种山地的人家。家男人会铁流星武术。一次,贼寇来此抢劫,这人用铁流星打败贼寇。后流星断为两截,一截掉在现村址。人们以流星落地建村,遂取名流星。一说,一说,从天上坠下一颗流星(陨石),以此得名流星,也称“留星”。四亩,清嘉庆年间,流星村郝姓迁此,因村庄建在一块四亩大的地块里,故称四亩村。赵家河,明代中期,更乐村赵姓迁此立村,因建在河沟边,故以姓氏及地形取名赵家河。

申家庄

     清乾隆年间,申姓从境内段曲村迁来立村、清嘉庆年间,李姓又从西戌村迁来。因申姓先来,故以姓氏取名申家庄。

雪寺

   分前、后雪寺两个自然村。前雪寺,始有南庄村王姓迁此立村,相传,该村东壕崖上的万仞峭壁原有一枝梅花,每逢数九寒天,大雪纷飞时,便傲然开放。因此取名雪花材。年长日久,梅花枯死,不再开放。后以该村地处高寒,冬春积雪久不消,且又僻静,如同出家人住的寺院,改称雪寺。流星村《创建观音堂碑记》写作“血寺”,清嘉庆四年《涉县志》,写作“薛寺”。该村后又立一村,称后雪寺,此村遂称前雪寺。后雪寺,清乾隆年间1736—1795,杨佩璋从境内杨家山迁来立村。因此地七圣庙前原有一村名“雪寺”,此村在庙后,故称后雪寺。

杨家山

     明初,杨腾从山西省武乡县韩登村迁此,因居住在一山沟,故以姓氏取名杨家山。

江家庄

     明万历初年,始有更乐村江隐迁此地立村。后有山西黎城县善业村王以怀来此于江家放牛定居。因江姓先来立村,故以姓氏取名江家庄。

前宽嶂

      该村始建年代无考。相传,元末明初战乱,此村死人甚多,仅剩胡姓几家。明代起,齐、魏、冯、樊等姓先后迁来。因村庄坐落在一条上沟里,两边重峦叠嶂,故称“宽嶂”。村内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创建龙王庙碑记》载:“城邑西南见在宽嶂村”。村后又立一村,名后宽嶂,此村遂称“前宽嶂”。清顺治十六(1659年)年《涉县志》作“宽章”,清康熙五十三年和清嘉庆四年《涉县志》作“宽漳”。

后宽嶂

     清康熙二十年始建,南岗村杨朝迁至种地立村。后又迁来钱姓。因村庄坐落在原宽嶂之后,故称后宽嶂。

响堂铺

     该村为一古村。据清嘉庆四年《涉县志》载:“响堂铺,即吾儿

峪”。该村又称“壶关口(即吾儿冉)”。元代,刘姓在此居住。元末明初,刘姓到村西北部的山凹里(刘家寨)躲避战乱,战后迁回。后张、冯、吴、程、连等姓相继迁来。因位于通往山西省的大道旁,店铺较多,又建有响堂庙、故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