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茶事东传日本,始于日本平安时代早期

 哇听 2020-10-16

中国茶事东传日本,始于日本平安时代早期。那是一个大和举国仰慕大唐文物风流,全盘输入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有唐一代近300年间日本向中国派遣十几批遣唐使,饮茶风习是大唐时尚,彼时随留学僧东归人传到“日出之国”。

日本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有关饮茶记录是平安时代皇家编修史书《日本后记》:815年大僧都永忠于梵释寺向差峨天皇献茶。永忠和尚即为留学长安修习佛学后归国的官派僧人。同年天皇下令京都畿内及近江、丹后、播磨诸国培植茶树。想来永忠献给天皇的茶饮应是抹茶,那是盛唐的吃茶流仪。原先的喝法是将盐、姜片一起放入铁壶中熬煮后再饮,陆羽鄙为恶俗,推陈出新,自创新法,即将茶叶蒸熟晒干再碾成粉末,在铁壶里烹煮,茶汁茶末一起喝掉,是为“煮茶”或“烹茶”。使卢仝接连牛饮七碗,喝得两腋生风翼翼然“我欲乘风归去”的就是这种喝法,一直流行到北宋。彼时饮茶之风极盛,风流天子宋徽宗不爱江山爱书画爱茶艺,尤精于点茶作法——不把茶粉放入铁壶里烹煮,而是小勺将茶末盛入美型美色的茶碗里,待水煎煮注入沸水,以竹筅涮而饮之。精益求精,茶玩过了头,把江山给丢了。宋朝大书法家莆田人蔡襄不满陆羽《茶经》中无视闽地茶事盛行之记述,撰写《茶录》以补其遗,至此中国茶事,无论是体和用,形而下与形而上,都臻于完备。点茶法随南宋政权南迁已经从蔓延至江南,因其提神醒脑清心寡欲的内涵,尤为佛门所重。

12世纪末年荣西和尚到浙江天台山学佛,那是茶事非常盛行的文物风流之地,茶楼茶坊遍布遍布街衢里巷。荣西和尚将大宋点茶法传到日本,直到今天日本茶道的抹茶就是源于宋氏王朝的点茶法。

隐元和尚生活的年代,喝茶时尚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取得了天下,悯惜民间疾苦,提倡简朴,疾恶奢侈浪费,鄙弃费时费物的抹茶点茶法,提倡叶茶冲泡法,沸水注入,可以一遍一遍喝,就是现今通行的泡茶,到隐元和尚东渡时煎茶喝法在中土已经流行了近三百年,而日本还在玩唐宋抹茶,而且仅限于有钱有闲有文化的武士精英阶层间流行,一般民众难以问津。隐元和尚的煎茶,简便易行,别具风味,很快在佛门禅院间流行。

宇治是日本茶道史上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1192年荣西和尚归国时就将从天台山带回的茶种播撒在宇治的栂尾山上,并将点茶法传授给高山寺禅僧明惠上人,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宇治的奥山茶园是日本七大名茶园之一。

到14世纪,宇治茶已经有天下第一茶之美誉。江户时代,幕府将其划为直辖区,产茶直接供应江户幕府,设置“宇治茶壶道中”,专门负责茶园的质量管理、采购。日本绿茶中的极品玉露茶即是诞生于宇治茶园。

注:图文来源于黄檗文化促进会,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