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文|君心微暖 我花了500元“走关系”,进入了“上海名媛群”,看到却是拼团式的“奢侈生活”。 这是知乎上,一个题主的亲身经历。 她把内幕搬上了知乎,立马就冲上了热搜榜首。 名媛们交流的不是雅文典书,而是如何营造奢华的朋友圈。 6人团拼去喝丽思卡顿双人份的下午茶,15人拼一间单间,就可以各种拍,各种炫耀自己“低调”的“奢侈生活”。 可那些挎着拼团租的爱马仕,穿着二手Gucci丝袜,装门面的生活真的很高端吗? 有条高赞回答评价说:“乔碧萝式崩塌”。 不言而喻。 豪华的包装下,掩盖的不过是款赝品。 因为那些高层次的人,拼的从来不是下午茶,而是高端的内在。 01 读过的书,决定了言语的深度 电影《卡萨布兰卡》有句台词说:“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外表可以掩饰,生活可以扮演,但被读书修饰过的气质却无法伪装。 因为你装的再有品味的样子,也掩饰不了内在的无知。 就像《三十而已》里的王太太,买了昂贵的茶桌,请朋友们喝最奢侈的下午茶,却不知道真正喝下午茶的意义和讲究。 口里说着,自己的生活多高雅,想在太太圈里找到存在感,却被自己的无知出卖得很彻底。 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她花大价钱买了世界名画《睡莲》,张口说出的却是: “这是梵高的睡莲。” 那种让人目瞪口呆的言语,真是令人无从接话。 也许金钱可以带给一些人莫名的底气,可奢华的外饰,根本无法掩饰内在的简陋。 高端不是通过装饰得来的,而是来自自身才华的自信。 和真正高层次人的交流,如果只靠伪装,那么一开口就输了。 在《欢乐颂》里,曲筱绡是一个有钱的富二代,她聪慧,有头脑,且有自己的富贵朋友圈。 但在和高颜值、有才华的赵医生交往后,她才发现,自己那些引以为傲的内在有多低俗。 有一次,她和赵医生、安迪、奇点三个高端人士在一起聚会聊天时,三个高品味人士都聊在自己喜爱的书籍,且相谈甚欢,只有她只是在应声附和。 当赵医生说:“我这个人,既看得来弗洛伊德,也喜欢《海贼王》,偶尔还研究研究《金瓶梅》。” 而曲筱绡对弗洛伊德这个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却是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这场看似和谐的交流,其实在暗处早已拉开了差距。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医治无知的良药。 与其在那些拼团的假象里刷存在感,不如多读几本书,医治一下自己的自信心。 那些奢侈下午茶,和空乏的朋友圈,只是宣扬了你徒有其表,并不能挽救什么。 只有那些你读过的书,才能决定你言语里的深度,丰富你人生的饱满度。 02 做事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什么样的人会被瞻仰? 肯定不是穿名牌,或开豪车,而是他做事的态度,和人生所到达的高度。 在华为已经初具规模时,任正非这个公司总裁,还像普通上班族一样,衣着朴素,上下班挤地铁,出差坐经济舱,工作到深夜,也是一个人打车回家。 难道他没有奢侈的资本吗? 不,因为他有坚定的做事态度。 他想把华为做到世界第一,经济压力,多重阻碍,女儿被拘国外,都没有浇灭他对梦想的坚持。 他不屈服的做事态度,让华为在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这样评价他: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上,算得上是科学天才的有一个杨振宁,算得上是商业天才的有一个任正非。其他的天才虽然无数,但恐怕不容易打进史书去 。” 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你怎样做事,就会被人怎样对待。 即使身穿一辆跑车价格的衣服,手挎一套房子价格的包包,做事态度不行,也一样会被人瞧不起。 北漂时,曾在一家娱乐公司上班,某天,销售部门突然空降了一个女领导。 这位女领导日常的言论,很是奇葩: 我这一身着装,你半年工资都买不起; 我男朋友和老板的关系非常好,在这里所有的事我说了算; 甚至,还跑到我们设计部吐槽,说她们部门的人都是猪脑子。 让人很是无言以对。 没过多久,她被几个女同事一起打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公司。 原来,她到公司一月之久,却一点成绩没有,部门被弄得鸡飞狗跳,还想抢几个手下的单子。 最后,她被老板花钱劝走,打她的三个女销售员只是被批评,仍然继续留职。 这样的结果,出乎意料地让大家都很满意。 电影《绿皮车》里有句话:“没有人生来高贵,只有活得高贵。” 人与人之间的高贵,不是身份带来,也不是金钱带来的,而是你为人做事的态度决定的。 在自己的世界里炫耀,没有人会与你争辩,但如果在别人的世界里耀武扬威,谁会容你放肆。 你穿奢侈品牌的样子,也许会被人多看一眼,但未必会被人高看一眼。 到处宣扬自己有多优秀和高不可攀,不如脚踏实地去做事,让人更信服。 03 品行的高低,决定了人生的厚度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答:人生的厚度是什么? 有条高赞回答说: “人生有长度,自然也就有厚度。长度是寿命,厚度是意义,价值。” 意义和价值,决定人生的厚度,也彰显人品行的高低。 有的人衣裙翩翩,优雅地一挥手,就是一把垃圾,甩在身后,毫无形象; 有的人西装革履,一个回身,却是烟头落地,浓痰一口,令人梗喉。 这种一眼让人看透的品行,有何厚度可言。 与这些浅薄的人品相比,有些人即使衣衫褴褛,却是胸怀广阔,品行更是厚重有力。 在毒热的太阳下,一位80多岁的老人,汗流浃背地蹬着三轮车,在拉乘客赚钱。 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最俭朴的粗茶淡饭。 也许很多人会以为,他是被生活所迫的可悲老人。 事实是,他有着可供自己养老的退休金,有着孝顺的子女。 他幸苦地去赚钱,不是为了维持生活,只是想做些有人生价值的事。 他先后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捐出的钱高达35万元之多。 他完全可以拿这些钱安享晚年,享受余生。 可他却没有。 他就是被世人誉为“最美的奋斗者”的白方礼老人。 他说:“我老了,为国家做不了多少贡献了,但资助的那些学生不一样,说不定就出了几个人才,那对国家的贡献多大啊!我不吃肉、虾和鱼,把钱节约下来,留给孩子们。” 他不是傻,恰是他平凡举动里,延伸出来的高贵品质,让人崇拜。 他平凡却崇高,他没有可以炫耀的锦衣玉食,和奢侈生活,但却被世人所敬仰。 与那些拼奢侈,炫富有的网红达人相比,他更富有。 那些只会炫耀外在的人,人生厚度只是知名的卡片,白方礼老人的人生厚度,却犹如厚重的山川。 《西藏生死书》中,这样写道: “在这个沉迷娱乐、追求简单答案和速成效果的年代里,比较沉静和没有喜剧效果的修行功夫,很可能不被人注意。” 现在网络的发达,让很多人沉溺得无法自拔,更衍生出盲目跟风,根本不管其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所在。 即使东施效颦,也深觉可观。 很是令人唏嘘。 古人云,君子,以厚德载物。 与其费力模仿他人,装高雅,伪行为,不如沉淀和修炼自己的品行,去凝练出有厚度的人生。 04 有人说,关于人生,普通人看到的是点,聪明人看到的是线,智慧的人看到的是面。 其实,人生,不仅有深度,还有高度和厚度,是个有自己描绘的自由体。 你腹中的诗书,就是你人生的深度,开口显品味; 你行事的态度,就是你人生的高度,做事显眼界; 你品质的高低,就是你人生的厚度,处世显格局。 什么样的人生才精彩? 帕特农神庙上刻了这样一句人生格言:“认识你自己。” 人的一生,就像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多次精心修改,才能不断完善。 不盲从,不盲目,不盲心。 认识自己,才能做好自己。 与朋友们,共勉! 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提供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 碧读矩阵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