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利!如何免受严厉的环保困扰?你需要这种兼顾效益与环境的集约化养殖模式

 水产前沿 2020-10-16

广告


集约化养殖有得有失,经典循环水面临尴尬,水产养殖业应如何兼顾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三大重任?
  • 文/图 水产前沿 何鸿浩

第九届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议上,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董双林教授基于目前的养殖业大背景,对行业中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报告,报告题目为《环保风暴——水产养殖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董双林教授

环保大背景下的水产养殖

在谈及水产养殖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以及国家的环保任务。而水产养殖业也需要在此大背景之下改变发展。

在2013年,中国在世界碳排放量已经位居首位,并且碳排放占全球比例高达29%,并高出第二名美国14%之多。所以,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大任务之一。

我国政府在2003年哥本哈根联合国环发大会上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在2014年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这也意味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增长“天花板”已被量化确定。

近两年,国家多项工作和政策也不难看出我国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严禁养殖场所污水污泥排放、禁止煤炭锅炉使用这两条禁令将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业。而环保风暴之后,海洋督查风暴对海岸线整治工作也正在开展中。所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必须将环保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经典循环水养殖模式瓶颈

经典循环水养殖模式目前存在着许多瓶颈。首先,它所需要经济成本并不是大部分养殖户所能够承受得了的,这一点让循环水的普及遭受了巨大的阻碍。其次,国内劳动力成本并不高,循环水养殖模式将无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最后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同一养殖品种使用其他养殖模式的成本较低,养殖成品售价的可调整空间更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循环水养殖模式中总排污减少,高毒的NH3和NO2—变为低毒的NO3—。同时,价格方面也可以通过高产量或者品牌化改变劣势。

集约化的得与失

我国的水产养殖系统设施集约化程度迅速提高,但其实福祸相依。不能只看见集约化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它所带来的风险。事实上,集约化养殖有好有坏,一方面减少了人力资源,规范了管理;但另一方面病害风险提高,排污浓度高。

集约化的发展让养殖系统从粗养转变为半精养,再演化为精养;投饵策略从不使用饲料转变为施肥、附加饲料,到使用全饲料养殖。如此看来,提高了放养密度,增加土地利用率,单位面积产量得到增加,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随着集约化的进程,能耗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加大,这并不符合我国环保节能的国家任务。

随着养殖系统集约化,资源的利用和投入增加;环境危险也同样增加。外源饲料投入以及各种药物的使用对养殖产品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较高的养殖密度使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加剧。同时,养殖过程中的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可持续性造成了影响,这也是国内对环保抓得很严的原因之一。

出路在何方?

中国作为养殖大国,面临各种环保问题。水产养殖业也需要兼顾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三位一体的重任,最终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会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一种养殖生物的废物成为另一种养殖生物的饵料或营养,如池塘混养和近海鱼贝藻间养等。它充分利用两种技术或系统功能的互补性或偏利作用,解决复杂事物中的矛盾。互补养殖系统的复合使得单位面积的养殖容量扩大。

未来之路——生态集约化

水产养殖生态集约化就是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高效地生产安全的水产品。生态集约化追求的是增产、节能、减排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水产养殖生态集约化发展的核心是生态与集约的有机结合,体现的是国民对增产和环保两方面需求的综合考量。它的关键技术就是集约、绿色和代谢平衡。

其实集约化并不需要全部集约化,只需要局部集约化。像盐碱池塘网箱养殖鲤、罗非鱼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启示。它并没有使用整个池塘进行养殖,而是将鱼都集中于一个网箱之中进行养殖。最后发现,用全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的产量是相近的,因为两者同样是使用整个池塘的水体进行养殖。

池塘养殖中,可以采用工程化内循环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就是运用了局部集约化和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观点,例如淡水养殖中的草鱼鲢鱼混养,海水养殖中河鲀与滤食性贝类混养。而工厂化养殖可以采取阳光工厂化,通过使用透明屋顶加入光照这一要素,运用光合作用提高自养与异养比例,达到最佳的生长条件。

发展方向——从近岸到深远海

中国海水鱼养殖主要集中于近岸,鱼排、网箱过于集中。导致产业面临污染、病害、药残等问题,最直接表现为冷水鱼价格低迷,达不到世界标准。这其中的原因是近岸水体面积有限,养殖业对水体的污染远超于水体的自净能力。而在深远海进行合理养殖则没有这方面困扰,像高品质、无公害、畅销全世界的挪威三文鱼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国其实也有适宜深远海养殖的海域,其中面积13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冷水团就是非常优质的海域。黄海冷水团体积约为5000亿立方米,足以支撑大量的养殖业。而且,黄海冷水团具有浅源、水质好、溶解氧丰富、日照外海冬季水温较高的特点,十分适合养殖硬头鳟、大西洋鲑和黑鳕等品种。同时,黄海冷水团能与周边陆地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海陆接力养殖模式。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