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斑蛙会不会被禁尚无定论!该不该禁,请投票表明态度!

 水产前沿 2020-10-16
在这个关键时刻,请投出你宝贵的一票!
  • 文/图 水产前沿 贺志义 陈晓庆

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韩旭解释说,关于养殖两栖爬行动物,目前我部正在和国家林草局协商。

截至发稿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都还没有具体名单。黑斑蛙虽是国家“三有”野生保护动物,但有相当长时间的人工驯养史。水产前沿梳理行业发展史与现状,采访黑斑蛙产业企业代表和行业资深人士,汇总产业各方声音与意见,以供决策参考。

1

黑斑蛙的前世今生

一、黑斑蛙养殖历史 

1995年,四川省绵竹市刘春军开始尝试人工驯养野生黑斑蛙,他当时采用黄粉虫、蝇蛆等昆虫养殖。由于成本过高,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刘春军也是国内第一张黑斑蛙驯养许可证的持有人。

2009-2012年王理、杜照林、谢朝宏、邓兴龙等人先后通过震动电机抖动食台,使人工配合饲料在食台上滚动,从而改变了黑斑蛙只吃天然活饵的习性。随着养殖技术的完善和成熟,黑斑蛙很快得到了普及;黑斑蛙养殖群体逐渐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天,仅四川地区就有3000余户人从事黑斑蛙养殖。

二、黑斑蛙养殖现状 


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国黑斑蛙年产量10万吨左右,养殖从业人员超3万人,从事黑斑蛙药品和饲料销售的企业上百家,市场消费规模达到60亿元,黑斑蛙生态养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黑斑蛙养殖的种苗经过9-10代的人工繁育,在人工繁育和饲养管理各环节,技术成熟、过程清晰、可查可控。黑斑蛙现行养殖模式延用牛蛙养殖方法改良而来,采取水生动物防病体系,具有系统的营养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减损方案。

1.人工繁育孵化

2.人工标准化养殖

三、黑斑蛙养殖是某些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 

洪江市太平乡磨养蛙致富带头人蒋志喜表示:目前,我个人养殖黑斑蛙达18亩,每亩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产品远销长沙、上海、广州等地。周边农户在我的带动下,有5个大户也加入了合作社,现一共养殖黑斑蛙95亩,年产值达500万余元。

央视对黑斑蛙养殖的报道

02

行业的意见与建议


湖南农业大学陈开健副教授


黑斑蛙的人工养殖已经摸索了十几年了,从人工驯养繁殖、活饵至全程饲料喂养,真正实现了全人工饲养。行逐渐规范,养殖业逐渐成熟,产销两旺,产业链完善,龙头企业出现。黑斑蛙不应该被列入被禁名单,理由如下:1、目前市场上的青蛙产品是在人工可控条件下的养殖产品,其安全性是可控的,人工可控条件下生产的水产品或农产品,其安全性要远高于野生环境;2、黑斑蛙在我国许多地区是传统美食,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即使被禁,仍有可能出现大量地下市场,而且对于黑斑蛙这类有饮食传统、有较长驯养历程、有相当规模的产业禁止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实施分别施策,对于种源清楚、养殖生态、有很好的养殖和研究基础的品种可以依法养殖,加强规范、检测,对于完全野生的则禁止捕获驯养;3、我们都赞同要保护野生动物,但是保护不能一概地禁止养殖利用、研究,中国有太多的养殖实践告诉我们:对保护动物的有序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被保护动物的种群规模,大量减少野外捕获的情况,当然还要制定合适的规章确保让养殖的保护动物每年以一定比例地回到野外,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脱掉被保护的帽子。

如果黑斑蛙最终被列入禁野名录,对该产业来说意味着产业急刹车,刹那间归零,以前的努力、投入、成果都被否定。当然,政府要拿出一个合理的处置方法。从业人员要怀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准备。即使不养蛙,设施和场地还是可以用起来的,像有前景的小型鱼类也是可以考虑的对象如:麦穗鱼、马口鱼、沙塘鳢等。



唐人神集团特种水料公司总经理谭欣鑫


青蛙(黑斑蛙)人工繁殖、养殖时间已近20年,自2014年开始青蛙(黑斑蛙)已完全实现全程全饲料养殖,现在从人工繁育至育成各饲养环节技术成熟、过程清晰,完全可查可控。当前青蛙(黑斑蛙)产业基本上遍布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全国直接从事黑斑蛙养殖从业人员数万人,主要为回乡创业中青年带动周边养殖,不少地方已将其列入支农扶贫的项目。正处于快速发展扩大之中,长期的加工、食用还未见到带来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本次新冠亦未发现青蛙从业人员发病。

当前对野生动物的控制虽未明确列入黑斑蛙,但因各地理解的不同,青蛙已无法销售。现在受影响最大的是仍有青蛙存塘的几万养殖户,预计现存塘蛙有3万吨左右,价值十几亿。所有的养殖户都处于两难境地,蛙场固定建设投入就是近万元/亩,放弃的话建设成本、转型成本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可能导致较多的养殖农民返贫;养殖又面临不明确的“许可”与销售问题。当前马上要进入每年仅一次的交配繁殖期,要开展孵化、育苗工作,再暂停下去就会没有苗种,这一年就只能废掉了,现在所有养殖户都心急如焚。

谭欣鑫总经理认为,黑斑蛙养殖不应该被列入禁养目录一刀切。

1、目前黑斑蛙养殖技术成熟,养殖流程相对规范,全程饲料养殖,食品安全能做到全程可溯可控。

2、青蛙(黑斑蛙)人工养殖产业做大,同时是对“农田卫士-青蛙”种群的一种保护。因为人工养殖,野生青蛙的非法捕捉消失了、农田用药减少了,在青蛙养殖场周边的稻田中又响起了久违的“呱呱”蛙鸣声,益虫青蛙又回到了田间。

3、青蛙养殖正朝青蛙+稻谷、+蔬菜等综合种养模式发展,通过青蛙养殖做到农田菜地不用化肥、农药,并在各地型成了一定的规模,能让农村土地增产增值并且绿色环保,同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留守人员的就业。

如果黑斑蛙最终被列入禁野名录,青蛙人工养殖肯定会消失。按1万元/亩的青蛙池建设成本来算,则是青蛙养殖农民近20亿元左右的固定投入需拆除,数十万人需要转型重新择业,百余家上下游饲料、动保企业将会面临重创,甚至倒闭。

在我们唐人神集团特种水产团队来看,我们还是看好青蛙养殖产业的。但如果青蛙(黑斑蛙)最终仍是被列入禁野名录,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全力协助我们的用户转型。我们的用户经过青蛙养殖有了一定的特种水产养殖经验,具备转养龙虾、黄颡、泥鳅等的其本条件,我们龙虾、黄颡、鲈鱼等其它品种的技术团队会针对性制定养殖转型方案来支持我们的养殖户转型。但也将面临我们养殖户无资金转型的问题,这一点可能需要政策性的扶持与企业的支持。

另一方面,我们也做好政策支持青蛙全饲料人工养殖的准备,这样的话我们将全力协助我们的养殖户复产,快速做好孵化育苗。同时,协助我们的养殖户进一步完善养殖流程,建立标准备化养殖流程,做到全程可控可溯,配合主管部门增强对上市成品的检测力度。



张家界新瑞星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聘菊


目前直接从事青蛙养殖的人群主要是80和90后,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年青人满腔热情返乡创业。没有好的项目,没有技术,自然青蛙养殖就成了他们的首选。这批年轻人身上有闯劲,有干劲,不怕苦,不怕累,全程都亲自参与,以前细皮嫩肉,现在晒得漆黑漆黑。最值得庆幸的是,既可以在家创业,还可以陪伴父母和小孩,虽苦但充实,也充满了希望。青蛙养殖项目不仅有他们对全部投资和汗水付出希望获得的回报,更是承载了他们创业的梦想和家人的期盼。

希望不被列入禁野名录,黑斑蛙作为两栖类的冷血动物,也没有研究证明蛙可以传染疾病给人类;青蛙人工繁育与蝌蚪孵化技术已经成熟;青蛙全价人工饲料已经研制成功并全面推广;青蛙养殖模80%是采用的“稻+蛙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和“菜+蛙养殖模式”最大程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黑斑蛙养殖近十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涉及到农户、饲料、动保、相关配套工业物质、流通销售、餐饮,食品加工等众多行业的发展,这是一条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如果禁食禁养,影响让人担忧。新瑞星专注对青蛙料的研发和市场开发,投入非常多,也获得了广大养殖朋友的信任与口碑。如果被禁,新瑞星和其他饲料厂家一样,受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恳请并希望有关立法部门和专家们,听听行业呼声,将驯养和繁殖技术成熟且已经适应人工环境养殖的青蛙划出野生动物名录,让青蛙养殖行业阳光发展!我们相信专家和政府会妥当处理。



武汉正大水产总经理程良保


黑斑蛙明确属于“三有”野生动物,黑斑蛙养殖的种苗经过9-10代的人工繁育,在人工繁育和饲养管理各环节,技术成熟,过程清晰,完全可查可控。目前主养区湖南湖北以及四川等地对于青蛙养殖管理非常规范,主要包括:行政审批(驯养证),苗种来源(引种证明),运营流通(运营许可证)等环节把关。

首先黑斑蛙是人工繁育,人工条件下生在,人工喂养的两栖类动物,并非自然生在在自然条件下;第二黑斑蛙没有受到影响濒临灭绝,反倒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种群日趋壮大,黑斑蛙养殖满足了一部分食用野生青蛙的嗜好,减少人类对野生青蛙的伤害。所以我认为黑斑蛙不应该被列为禁养名单,反倒应该大力支持产业发展。

如果黑斑蛙最终被列入禁养名录,对于产业而言,将是毁灭性、沉重的打击!这次事件凸显出的对动物界认知方面的短板,水产人工养殖实则是对水产物种的保护而非伤害,我们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应该让一条愈发成熟的产业让夭折!在此呼吁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加以重视,积极倡导,促使青蛙人工养殖和人类健康生活和谐发展,形成常态化效应!(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意见!)



荆州展翔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军


黑斑蛙到目前为止已经人工养殖20多年,经过9-10代的驯化,已经在生理习性上完全适应集约化人工养殖,减少了市场对野生黑斑蛙的需求,反而间接的保护野生黑斑蛙种群。目前全程养殖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蛙肉品质完全可控,没有发现有人蛙共患疾病。目前黑斑蛙养殖已经主要推广的是仿生态养殖,其中稻蛙共生占了95%以上的养殖面积,黑斑蛙除了可以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外,还大量减少了稻田的农药使用量,提高了水稻的品质,改良了土壤,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起到巨大作用。

如果黑斑蛙被列入禁养名录,对整个青蛙养殖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几万养殖户、几十万从业人员将要重新就业。作为饲料企业,如果国家强行禁养,将努力引导养殖户进行转型,养殖符合国家要求的养殖品种,并提供信息、养殖知识培训等。但是黑斑蛙养殖单位面积投资较大,从事养殖的养殖户基本上是举全家之力投入,特别是近两年加入养殖的群体较多,还处于投入阶段,还没有产生回报。如果政府强行禁养,请拿出稳妥的处理方案,给一个过渡时间。



潜江市加益加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成民


我肯定不支持将黑斑蛙列入禁养名单。黑斑蛙养殖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完全实现人工配对、孵化,种苗经过9~10代的人工选育,在饲养管理各环节,都已做到技术成熟、过程清晰、可查可控、安全卫生,饲料技术也基本成熟,符合国家健康、卫生、安全、可控的要求。养殖技术在牛蛙养殖技术基础上,开发出“稻-蛙”、“经济作物-蛙”等先进模式,绿色环保,增产增效。从政策层面上看,符合国家“产业扶贫、返乡振兴、乡村振兴”的大政方针。从食用角度来讲,养殖的黑斑蛙营养指标、安全卫生指标更加符合人们的要求。

如果最终被禁,意味着该产业终结,从业者几十亿的投入被蒸发掉。相对于育苗、养殖、蛙经销商来说,我们饲料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只是少了一个销量增长点。在其它品种上多用下点功夫,影响也不会很大。



粤海饲料集团总裁助理兼天门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


目前湖北黑斑蛙养殖面积约1.5万亩、湖南约1万亩,前两年不少养户是亏损,经过行业洗牌,剩下的养蛙户本身技术较好、盈利较好。涉及饲料厂20多家,还涉及物流行业、蛙产品加工、养殖户1000个以上,而且养户固定投入高达3-5万元/亩。大家目前诚惶诚恐,不敢放蝌蚪、不敢喂料。

我认为黑斑蛙不能列入禁野名录理由有三:1、涉及成千上万人的生计怎么办;2、人工驯化时间已经很长;3、养殖可保护黑斑蛙种群规模。但如果黑斑蛙最终列入禁野名录那么对养户和加工厂都是致命打击,即使有补贴应该也是亏损。公司应对策略是:1、业务员转型卖特水料;2、带领部分养殖户转型养殖特种鱼。



张家界市新瑞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祖国


现在蛙类市场还没有开市,两栖类养殖、销售政策也暂时没有明确,很多黑斑蛙养殖从业人员都面临着无法销售的困境。目前,很多养殖户的青蛙池塘已经挖好、配套设施已经准备完善,手头上的资金已经投入到新一年的养殖中去了(多数养殖户贷款养殖),但由于相关国家政策还未出台,养殖户不知是否该开启新一轮的养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对于黑斑蛙养殖是否应该被列入禁养目录,罗祖国总经理认为,黑斑蛙养殖历史已有二十几年,青蛙实现全饲料养殖也已有6个年头现在市场上的黑斑蛙基本上都是人工养殖的是相对的安全的产品。再加上是黑斑蛙大部分时间是在水里生长后期才开始上岸,这种动物对人产生疾病传播的几率是非常小的个人认为是不适合被列入禁养目录的。

如果黑斑蛙养殖被列入禁养目录,那么上万养殖户将面临着破产,造成一些社会动荡。因为多数人都是贷款养殖,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对于我们这些饲料生产企业来说影响也是挺大的,相关的销售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可能面临着被裁员的风险,企业也面临着转型。

如果黑斑蛙养殖没有被列入禁养目录,我们将积极协助养殖户进行复工复产,继续大力发展青蛙养殖业,相信未来青蛙养殖规模还将增长2到3倍。



荆门市五龙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总监郑连春


目前黑斑蛙养殖从业人员3万余户,年产销量15-20万吨,市场消费规模已经达到60亿元,未来可能会超过100亿元以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从事黑斑蛙药品和饲料销售企业百余家。黑斑蛙人工繁育和饲养管理各环节技术成熟,过程清晰,完全可查可控。现行养殖模式采取水生动物防病体系,具有系统的营养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减损方案,所以不应被列入禁野名录。如果被列入禁野名录,产业将损失巨大,荆门市五龙饲料有限公司坚决支持禁食野味,共抗疫情,但是呼吁把黑斑蛙养殖规划到水产部门,参照渔业养殖标准进行管控。



武汉启新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宇江


考虑黑斑蛙的特殊性,个人认为其不应该列入被禁的名单(仅仅代表个人意见,供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理由如下:1、黑斑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其所发病毒病、细菌病没有传人的记载;2、黑斑蛙的养殖时间长,饲料投喂和人工繁育技术也已非常成熟,同时,种苗也已全部是人工繁育;3、黑斑蛙养殖规模较大,经初步统计,2019年,其饲料用量已突破10万吨,已成为很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4、黑斑蛙的消费市场较大;5、黑斑蛙现在的养殖模式主要是“稻蛙模式”生态养殖。

如果黑斑蛙最终被列入禁野名录,对于产业将是“灭顶之灾”。在部门没有明确意见前,各位从业人员还是要遵从《决定》的内容,配合执法部门, 打好“疫情”歼灭战,同时,“做最坏的打算,最充分的准备”。积极寻求转型:1、老场地,可以种一年“生态稻米”,一定要品种选择上注意;2、场地重新进行改造,养殖牛蛙(牛蛙行情波动较大需要谨慎选择);3、场地略加改造养殖泥鳅或黄颡鱼,可采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待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或有新的目录发出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湖南江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伍秋福


黑斑蛙产业正处于发展期,目前黑斑蛙养殖面积约10万亩,产量20万吨左右,饲料需求超35万吨,总产业价值超10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超4万人。随着养殖模式的推广和面积的扩大,高校、科研院所、饲料、动保等企业参与到产业中来。以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稻田蛙菜生态种养模式研究与推广应用(2016NK2064)》为代表的科研项目纷纷立项。

我认为黑斑蛙不应该被列入禁野名录,它的驯养(从摸索开始)利用的历史有二三十年,现在用于养殖的苗种是驯化后扩大的吃饲料的群体(12年开始10代),通过人工的选育,遗传方面跟野外群体相差很大,捕食的舌头以及消化系统粘膜等发生了变化(有相关机构的课题里进行了论证),跟野生动物原代关联度已经不大。如果被禁以后市场还有食用需求,是否会增加野外群体被捕捉食用的风险?包括野生群体保护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如果黑斑蛙最终被列入禁野名录,对黑斑蛙产业是毁灭性的打击。相关的饲料、动保、技术服务、餐饮、流通等企业也就没了市场。从就业人口看,目前黑斑蛙养殖从业者多为农业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的有为青年不少回乡创业,解决当地不少闲置农民的就业问题,加之这几年的国家的各项农业产业扶贫带动,不少勤劳的中老年人热情高涨,助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本不充裕的资金条件下,这一部分从业人员需要再转业难度加大。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业务转型,从当前企业的技术和人员配置上调整为创业初期的人力配置,精兵减员调整策略,重塑发展。



某业内知名人士


建议有关立法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起来,对我国已有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进行修订,与时俱进,建议将驯养繁殖技术成熟、人工繁殖子二代以上且已经适应人工环境的动物,直接划出“野生动物”的名单,转变身份为“特种养殖动物”,形成特色产业。在此,也恳请从事青蛙养殖业的人员,不要盲目消极,我们也要相信政府最后的科学决策,我们面对疫情需要积极反应、积极配合、全力落实,青蛙养殖必可为,青蛙产业有可为!


相关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