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殖蛙有了,野生蛙没了

 荒野守护人 2022-10-13 发布于甘肃

人工养殖蛙类,会导致野生蛙类走向灭绝吗?

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目前蛙类的人工养殖技术是比较成熟的,但人工繁育依旧存在技术问题(下文请注意辨别“人工养殖”和“人工繁育”)

就市场上受欢迎的棘胸蛙(石蛙)养殖,我们做了调研分析。

流动水体中的棘胸蛙

棘胸蛙(学名:Quasipaa spinosa)是叉舌蛙科、棘胸蛙属两栖动物,民间又称石蛙、石头蛙、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川南)等,列入中国《江西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1995年);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4年 ver 3.1)——易危(VU);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两栖类)(2015年)——易危(VU)。 

江西某处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的深山中,有一家专业养殖石蛙的养殖户。

2022年10月,我们拜访了这位养殖户——蛙大哥(化名)

蛙大哥介绍,其养殖的石蛙售卖价格为150-180元/斤。石蛙一般3年才可以成为商品蛙,成品蛙体重在100-200克之间。今年大概有3万只成品石蛙产出。“这个价格合适,石蛙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石蛙养殖场:木板下皆是石蛙

*养殖场喂养面包虫的石蛙

*比“4”的石呱(蛙)

蛙大哥从2014年开始养殖,表示最近三年的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目前依旧是靠采集山林里的野生石蛙卵进行孵化养殖

除了采集山里的野生石蛙卵外,还需要从山上引最干净的山泉水进行养殖,水必须是活水;饵料也需要是活饵,目前喂养的是面包虫,根据不同时期喂不同的活饵。

蛙大哥告诉我们,目前几乎不可能实现人工繁育石蛙产卵孵化

  //  

据现有资料显示,目前石蛙人工繁育难度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工繁养环境差;

2、饲料营养水平低;

3、种蛙种性差;

4、是管理水平不高,最终导致石蛙产卵率、孵化率、变态率、成活率都比较低。

*来源:李志元, 棘胸蛙人工繁育及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江西省,宜春市三高绿健养殖有限公司,2008-04-27.

繁育场地要求极高

*来源:占勇军.石蛙人工繁育技术[J].科学养鱼,2013(01):10-11.

与此同时,国内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石蛙的地方非常少。即便孵化成功,也难以发育成正常的小蛙,畸形蛙比较多,且不易活到成体。

石蛙在江西省属于重点水生保护野生动物,是易危动物,目前石蛙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盗猎和栖息地的破坏

一方面,规模化养殖石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如此,可以减少野生石蛙的盗猎现象。

另一方面,石蛙养殖业中的相关繁育技术并不成熟,市场上见到的石蛙基本靠上山捕捉,长此以往将破坏棘胸蛙资源和生态平衡。同时石蛙养殖需要在高山引水,也属于和野生动物“抢”生存资源。

夜观时遇到的一只青蛙,图/国荣

东北的林蛙养殖也有类似的情况。

石蛙养殖,是养殖户自发建立养殖区进行固定场所养殖。而东北林蛙养殖,则是依赖承包山头和河溪苇塘,根据林蛙的生长规律进行半野生养殖,这种养殖没办法区分是人工养殖还是野生养殖,收获期捕捞的可能是野生蛙,也有可能是半养殖的蛙,界限很难界定。

综上,蛙类养殖是一把双刃剑,既对野生蛙是一种保护,也是对野生蛙资源的掠夺,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建议有关部门,如林业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对野生蛙类种群资源加强保护。严格控制野生资源的采集,严厉打击野生蛙类的非法捕捉和盗猎行为。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村民捕捉野生蛙的现场照片

图:荒野守护人,2022年6月

我们抵达保护区核心区当晚,就发现有人在河边捕了一袋野生蛙类,一只石蛙,其他都是臭蛙。虽然当时没有看到濒危受国家重点保护的蛙,但当地百姓在捕捉野生蛙类时并没有选择性的捕捉行为,而是碰到什么捕捉什么。这种现象可能会对当地的濒危蛙类造成影响

雷山髭蟾[zī chán]标本,左雄右雌。

图|荒野守护人,2022年6月

山林里觅食的“呱”

小溪里觅食的“呱”

保护色超强的“呱”

栖息在稻田旁的“黄金呱”

一道金线横穿全身的“呱”

*以上均为荒野守护人实拍

2022 年10月13 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了全球旗舰报告《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 》(Living Planet Report 2022)。

《报告》指出,监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据——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自 1970 年以来平均下降了69 % 。其中,两栖动物中的蛙类也是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物种。

蛙类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物种,除了被人为采集、盗猎外,其栖息地的破坏和碎片化、农药杀虫剂的使用等,都是导致蛙类种群数量锐减的因素。

关于蛙类种群的保护,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能够进行蛙类的研究和保护。

调研|张文斌、荒野守护人
图文|荒野守护人

排版/审阅|小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