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池高产6000斤!在养虾界中走红的斑节对虾,养好它应该要怎么做?

 水产前沿 2020-10-16
今年最“火”的斑节对虾养殖,种苗是首要关键
  • 文/ 水产前沿 何鸿浩、吴宁静

提到对虾,就不得不说起近年养虾界的“黑马”,斑节对虾。

近年来,斑节对虾因其经济效益高、适应性强、耐高温、易养等特点在各地掀起了一波波养殖热潮。业界对其的关注度极高,各地养殖量大增,福建高位池投苗甚至高达8成以上,是今年养虾界当之无愧的“黑马”品种。

斑节对虾养殖量的增加也对种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当下正处高速发展期。基于此,笔者邀请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周发林老师做客水产前沿直播间,带来以《从“种”开始,细谈斑节对虾种苗选择》为主题的精彩分享。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周发林


水产前沿:提起虾,大家往往先想到南美白对虾,而忽略了斑节对虾。所以想请您全面介绍斑节对虾的特点以及主要的养殖地区和常见的养殖模式。

周发林:斑节对虾在上世纪80年代就突破了人工培育,在90年代初达到了养殖高峰。但在90年代末白斑病爆发对斑节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冲击,随后逐渐被南美白对虾取代。近年来,因其肉质鲜美、规格大、烹饪后体色发红喜庆等优点,斑节对虾又得以重回众人视野。

目前,斑节对虾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沿海地区,辽宁、浙江、江苏、以及天津等沿海地区也有养殖斑节对虾。养殖模式多以低密度虾蟹混养模式、土塘精养和大水面滩涂养殖为主,高位池养殖也越来越多,除此之外还有工厂化养殖。


水产前沿:近年斑节对虾养殖火热,产业也逐渐成熟,您认为哪些变化尤为明显?

周发林:斑节对虾行业正处复苏状态,每年都有新变化。我认为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有两点。其一,消费市场,从过去20条规格起抓,如今放宽到40条规格起抓。起抓规格的改变说明了消费市场对斑节对虾的认可,市场潜力巨大。其二,养殖终端,如今斑节对虾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对良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也说明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水产前沿:请您再详细讲讲养殖端的变化以及南海所所做的努力。

周发林:养殖归根结底就是良种和良法。但现在斑节对虾苗种市场仍处于较低端阶段,种苗质量参差不齐。显然,斑节对虾亲虾种质良莠不齐,是制约我国斑节对虾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育种工作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先后成功培育出斑节对虾“南海1号”、“南海2号”,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种苗退化问题。


水产前沿:目前“南海1号”、“南海2号”在哪里养得比较多,种虾的商品化进展如何?

周发林:“南海1号”、“南海2号”主要养殖地在广东、海南和广西,其中又以珠三角、粤东和阳江最为集中;天津、江苏、浙江和辽宁等地区也有部分养殖。“南海1号”、“南海2号”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供应的种虾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甚至明年的种虾在今年也已被提前预定完了。接下来,我们会加大研究力度,争取培育出更多优质的种虾。


水产前沿:针对于养殖端,您对当前的斑节对虾养殖模式有何建议?

周发林:种业是养殖最根本的环节,我们要重视苗种质量。现在斑节对虾的种源也有不少,各品系特点不一。养殖户要结合自己现有的养殖条件,选择适合的虾苗品系和养殖模式,并选择有质量保证的苗企购买虾苗。比如:广东珠三角地区,池塘面积较大,适合虾蟹混养模式。另外,据我了解,在广东粤东、福建的漳州一带,高位池一次性放苗,分批次收虾模式,即养至40条规格时梳虾,再继续养到更大规格。

苗种是养虾业的核心,优质虾苗更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事实上,种苗的成本其实只占养殖成本的小部分,但优质种苗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另外,养殖户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密度养殖和密度,还需要考虑池塘的承载力以及环境情况。作为水产育种方面的科研人员,我们也在努力,争取早日选育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耐低盐、耐氨氮等更符合多样化养殖环境要求的斑节对虾良种。


水产前沿:斑节对虾养殖亩产较低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听闻有所提高,具体能提高多少?

周发林:毕竟斑节对虾是一种领地意识强、平时常栖息在池底,较少在水体中游动。但经过种质改良和养殖模式的调整,去年在福建漳浦高位池养殖中,最高就达到了5000-6000斤/亩产量;在广东汕尾高位池养殖也达到4000斤左右的产量;在一般高位池养殖中,亩产量超过1000斤的也大有人在。


水产前沿:工业化养殖是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使用工厂化车间、帆布池等小水体模式养斑节对虾是否可行?

周发林:可行的。我单位从事对虾健康养殖的同事,正在着力于开展斑节对虾全封闭式工厂化养殖,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在北方,早已有人在工厂化车间中尝试养殖斑节对虾,并且取得不错的养殖效果。当然,这种养殖模式也存在弊端,其产量相对南美白对虾要低,每平方的平均产量都不高。此外,由于该种养殖模式较少,整套的养殖方案还处于研发阶段。


水产前沿:有养殖户反馈斑节对虾养殖料比高的情况,周老师对此有何看法,又应该如何去解决?

周发林:斑节对虾料比高的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制约斑节对虾养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确实,斑节对虾的饵料系数高于南美白对虾对蛋白的高需求也导致养殖饲料成本增加。关于此方面,我们也正在努力攻克,希望能选育出能适应低蛋白、能够降低饲料成本的良种。此外,也希望饲料企业能够推出更适合斑节对虾养殖特点的高性价比饲料,从而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水产前沿:市场上流传着野生种更好养的说法,这是真的吗?

周发林:这个说法并不准确,由于野生种多为捕捞所获,亲虾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培育的虾苗也良莠不齐。人工选育的水源、水质、饲料等都是在国家安全标准下进行养殖的,可追溯、更安全。另外,人工选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养殖效益,例如南海所选育的“南海1号”,其生长速度提高了20%;“南海2号”在基础上生长更快长势更好、成活率也大大提高。


水产前沿:周老师,您对近期斑节对虾行情有何看法?市场前景又如何?

周发林:近期斑节对虾价格稍有回落,不如上半年。但这主要还是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前斑节对虾的养殖量较少,且上市规格要求大,一般是在酒店、饭店等渠道出售。现在养殖量增加,上市规格放宽,还可以通过市场走进居民消费。此外,由于今年的特殊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下降,虾价偏低;同时,近期为上市高峰期,虾价有所回落也属正常。

无论如何,斑节对虾优质成品虾仍然受到市场青睐,规格大(规格越大越受欢迎)、活力要好、体色稍微偏绿、尾部偏红等品相好的斑节对虾十分受市场欢迎。而且,后市消费复苏,价格必然走高,行业也将随之发展。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