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5%都不赚钱,PE/VC 为何仍然让年轻人挤破头?

 嘟嘟7284 2020-10-16
95%都不赚钱,PE/VC 为何仍然让年轻人挤破头?

不久前,读到一篇文章,有国外机构研究发现,95%的VC是不赚钱的。

95%都不赚钱,PE/VC 为何仍然让年轻人挤破头?


普遍来说,VC只有得到3倍的回报才能达到“风险回报率”的及格线,然而根据研究,只有5%的VC基金做到了。其余95%正处于在收支平衡和完全亏损之间的某个点(别忘了还有通胀),其中10%的基金回报为2-3倍,35%的基金回报为1-2倍,高达50%的基金回报低于1倍。

研究中分析的一点,可能是绝大多数VC不挣钱的原因:

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头部效应。

截止到2018年年底,登记在册的基金管理机构中,100亿人民币管理规模以上有235家,而10亿管理规模以下的总计超过7600家。

由此可见,现在基金的头部聚集和规模效应已经非常明显了。

现在行业里基本2%的头部机构,拿到了市场上超过30%的资金,一个经验数据,基本行业排名前30名的机构依然非常强势,而30名开外的基金,目前都或多或少的碰到了困难。

此前,投中网最新公布了2019年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Top100榜单。榜单也再次证明了VC行业的头部效应越发明显。

95%都不赚钱,PE/VC 为何仍然让年轻人挤破头?

榜单中可以看到,以红杉、深创投、IDG资本在内的头部VC,管理资金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再次与其他VC拉开了差距。而前100名中,竟然还有管理资金规模不足10亿的VC,与头部的差距超过100倍。

与许多行业一样,PE、VC行业也变得越来越往头部聚集。资源控制在少数人手中,获得巨大利益的也只有少数人。

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只要清北复交和海外名校学历的PE、VC行业,毕业生求职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行业前景却变得越发不明朗了。

1.为什么要进入PE、VC?

很多商科学生的职业规划可能是这样的:一毕业先去四大、咨询或者投行工作几年之后,再跳槽进入PE、VC。

毕竟PE、VC等Buy Side买方公司一直是金字塔塔尖上的存在,位于金融鄙视链的最顶端。

(买方是指为基金或资金管理目的而购买投资证券的投资机构;而作为交易对手的卖方指的是包括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和一些发行、出售或交易证券的公司;买卖双方形成了金融市场的全貌。更具体地说,买方公司是为满足自身需求或客户需求而购买证券和其他资产的公司。)

95%都不赚钱,PE/VC 为何仍然让年轻人挤破头?

但想要敲开PE、VC的大门,难度系数极高,特别是对于应届生来说。

然而,即使难度极大,许多毕业生也从未放弃过寻求进入PE、VC的想法。

“投资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事情。所以这也导致它更有趣,就像在做自己的一份事业一样。一位进入一家投资机构做PE的朋友A这样说到。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薪酬,他们更看重的是投资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这是和四大或者投行这种paper work较多的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相比投行,PE、VC需要你独立判断的工作内容很多,对一个项目的掌控感也会更强,一旦项目完成,那种成就感是会非常令人满足的。”朋友A进入公司后没多久就参与投资了一家新兴电器公司。

除此之外,PE、VC吸引很多人的点还有下面这些:

高阶的学习资源短期内可以借助公司的平台接触不同行业的诸多头部项目,了解商业世界运行的逻辑。

高阶的人脉资源你可以接触到很多创业者,很多公司高层,应该没有哪个行业有这种机会,因此,如果你足够留心,足够踏实,那你成长的速度是惊人的,是其他行业的数倍。

其实还有一点相对于上面这些看起来不值一提,但其实很重要,那就是:work life balance要比投行、四大要好很多。

95%都不赚钱,PE/VC 为何仍然让年轻人挤破头?

中国顶级投资机构一览

进入PE、VC,有多难


对比老生常谈的“清北复交哈耶鲁”学历难度,下面这些才是真正决定了进入投资机构高难度的原因:

难点1:基本不招应届生

最大的投资公司的规模也不是很大,比如说像高瓴资本管理着4000亿的资金,但大概只有三到四百人(还有一百多人是收购的百丽员工);更多的小型投资机构从上到下只有10来个人,而且呈现一种倒三角形的人员模式 :上面是大老板、往下是合伙人、经理、分析师,最后只有一两个实习生。

而每年仅有的几个实习生位置,僧多粥少,也会被抢破头。

正规大型的PE、VC机构也不太接纳应届毕业生,相比较于有经验的从业者,应届生的价值输出比较少。

毕业就进入投资机构,通常的路径是先实习,跟1-2个项目,然后通过在项目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拿全职offer。但PE、VC实习拿全职offer的比例比四大和投行要低很多,有一个朋友在小型投资机构实习了一年才拿到转正名额。

难点二:投资机构对应聘者的要求极高

这一点直接看几家PE、VC的笔面试题就能很明显看出来:

PE、VC面试笔试题大概类型:

基础版:VC笔试

1、行业研究PPT(市面上90%的考察类型)

类型1:挑一个感兴趣的公司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做行业的分析)

类型2:挑一个行业进行分析(主要是做行业的mapping)

类型3:对一家有一定名气的公司进行分析(发展历程、竞争优势、未来要关注的点)

2、数据分析

形式:提供一家公司运营、财务方面的数据,要求从以下维度进行分析:

1)这家公司需要关注哪些指标

2)你如何判断这家公司?

3)如果让你去做投资,你会对这家公司提那些问题?

进阶版:PE笔试(会在VC基础上要求更多)

3、英文办公能力(部分PE要求可以完成英文PPT制作)

4、model搭建

类型1:预测利润表,做一个简单的可比估值

类型2:搭建三张表勾稽的财务预测,因为时间限制,往往是在模型中填些部分数据

类型3:LBO Model,较少见,一般是较大的基金

总的来说PE、VC面试,直接会去看你这个人的基本功是否扎实,会现场让你去搭模型,对你整个金融技能的掌握还有独立的判断能力的要求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是远高于投行的。

难点三:对行业的理解

做投资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行业的理解。

所以导致在某些投资领域,可能纯商科的同学反而没有理工科背景的同学吃香:

之前有一位朋友去面试腾讯战投,但第二轮面试就挂掉了,最后留下来的两位同学都是理工科背景的;后来他也分析复盘了一下,可能自己挂掉的原因是在于没有行业背景。于是回去艰难地啃上了关于AI的书籍……

95%都不赚钱,PE/VC 为何仍然让年轻人挤破头?

如果你是非商科的学生,但是具备专业领域的优秀能力 ,对于进投资机构来说,反而可能成为一个亮点。

投资机构的行业研究,会要求对行业龙头、未来发展趋势、行业上下游企业各方面都非常精通。

所以在行业理解这一块,如果想一毕业就能进入投资机构,那就必须尽早接触进行实习,接触不同的行业信息,确定行业方向,积累行业知识。

难点四:对综合素质要求高

有过咨询公司工作经验的,对企业整体架构,战略有较好把握;

在投资银行部做过的,对交易的架构,企业估值了然于心;

有过实体行业经验的人,对整个行业核心竞争力,未来行业走向的敏感度更高;

而上面这些,投资机构会希望你都具备。

这是个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行业:不仅要有足够强的硬性技能掌握,更要求善于与各类人打交道、沟通谈判技能;且还要养成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习惯,你必须拥有强大的自驱力去不断突破自我。

以下是投资的能力金字塔,越是成功的投资家,这个金字塔就越满。

95%都不赚钱,PE/VC 为何仍然让年轻人挤破头?

应届生如何冲刺进PE、VC

但即便如此,每年依旧有一些应届生可以一毕业直接去到PE、VC。

麦星投资管理合伙人崔文立:“研究团队10多个清华北大知名大学的应届生,做事非常高效,已经成为了团队里的中坚力量。”

95%都不赚钱,PE/VC 为何仍然让年轻人挤破头?

如何一毕业就冲刺PE、VC?需要大学几年的厚积薄发。

大一:券商营业部/银行实习;各类社团、大创活动;

大二:铺垫1~2份实习,如咨询公司PTA、创投FA实习;同时参与含金量高的商赛也是有帮助的;

大三/研一:完成2~3份VC实习并争取留用机会;同时间留意暑期实习招聘信息:外资机构一般在上学期10~11月(IDG),内资机构一般在下学期3~4月(腾讯投资并购部);

大四/研二:冲刺目标机构的秋招,收获心仪offer。

虽说投资机构难进,但放眼望去,现在90后在投资界已经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年轻也不是绝对的门槛:

2014年曹毅创办源码资本,那一年他刚刚30而立。

硅谷跨境基金Cheese Ventures(知势创投)的三位创始人都是90后,过去三年中,他们投出了一家独角兽公司超音速飞机Boom,以及GrubMarket、Oh My Green、编程猫、Matternet等五家估值超过1亿美金的公司。

有人说投资并不是一个年轻人适合的工作,大学一毕业就去这类公司还是有点缺乏基础;但真正进入PE、VC的年轻人,首先就是同龄人里最优秀的那一批了,虽然资历较浅,但成长速度极快,未来可期。

如果你喜欢投资,还具备“金字塔”上的素质和潜力,那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