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然谷(KI2)

 逍遥散人书馆 2020-10-16
穴位分寸歌
然谷安于舟骨旁,滋阴汪热利膀胱;
调经止带除消渴,阳痿遗精泄泻良。

【中文名称】然谷
【中文拼音】Rángǔ
【外文缩写】KI2
【穴名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别       名】龙渊、然骨、龙泉。
【穴名解释】此穴在舟骨之下,舟骨古称然骨,故名然谷。

【穴位定位】

        1、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一云内踝前直下一寸,别于足太阴之郄,足少阴肾脉所溜为荥火。

        2、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位置】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病症】

        1、主咽内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心恐惧如人将捕,涎出喘呼少气,足跗肿不得履地,寒疝,小腹胀,上抢胸胁,咳唾血,喉痹,淋沥白浊,胻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热,舌纵,烦满,消渴,自汗,盗汗出,痿厥,洞泄,心痛如锥刺,坠堕恶血留内腹中,男子精泄,妇人无子,阴挺出,月事不调,阴痒,初生小儿脐风口噤。

        2、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穴位配伍】

        1、配伏兔、足三里,有通络舒筋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足跗痛。

        2、配血海、三阴交,有祛湿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阴痒,白浊。

        3、配血海、三阴交,治白浊。

        4、配肾俞、气海、三阴交,治遗精。

        5、配水道、水分、太溪、肾俞、阴陵泉,治水肿。

        6、配承山治转筋;

        7、配气冲、四满治石水;

        8、配太溪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针刺方法】

        1、《铜人》针三分,留五呼,不宜见血,令人立饥欲食。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

        2、直刺0.5~0.8寸;可灸。

【艾灸方法】

        1、《铜人》灸三壮。

        2、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附        注】肾经荥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