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俗

 昵称535749 2020-10-16
发布时间:2020-10-10 

文章封面

 “我们总是在差不多的年纪,上了差不多的学校,进了差不多的单位,挣着差不多的钱,去了差不多的整容医院,整成了差不多的脸,买着差不多的包包,提着对男朋友差不多的要求,在差不多的年纪结了婚,差不多的时候生了个差不多的孩子,这就是大多数人的一生。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跟其他人可以有着不一样的人生……”

   

这是《新相亲时代》中孟非说的一段话。当时他妙语连珠一般有感而发, 全场掌声雷动。我相信这不是他事先准备好的语言或者在炫耀口才。

当时的情景足矣让他来这一段“有感而发”的脱口秀,同时不禁感慨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主持人,他对舞台的掌控能力是有多好。

 

关于“俗”这个字,我去百度扒翻了一下它的释义,它有这几个含义:

1.风俗

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

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

4.没出家的人;世俗

 

总之,“俗”这个字给人的感觉,就是接地气儿,就是“不洋气”,和“洋气”相对的一个东西。这个世界上存在多的就是俗,稀罕的东西就是脱俗。比如路人和美女的差别,形容很多千年美女的词组是“脱俗”。还有网红和明星的差别,平民跟贵族的差别。

 

“俗”还有一个意思是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这就是一种贬义,是俗到家的俗了,比如“低俗”。“世俗”还不算是一个贬义词,算一个中性的词吧,但世俗太多,很多清心寡欲的人,就像换换口味刮刮油水了。各种圈子里,也是俗人抱团,圈子里的清流自然很显眼了。

 

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跟其他人可以有着不一样的人生。

 

很多人说,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干什么样的事儿。这句话好像没有人会去反驳的吧,这是教科书级别的经典语句。

可是现在社会上就是有这样的奇葩,说十几岁该好好学习考大学,二十几岁应该学会独立确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应该迷茫,在大学里好好努力,如果可以的话谈个恋爱,二十七八岁可以结婚生子,三十多岁应该经济独立……四十岁怎样,五十岁怎样,那么有人八十岁了,是不是就应该去死呢?

当时看到这句话说实话我立刻心花怒放,俗世圈里终于有了这一棵惊世骇俗的奇葩。

 

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条停不下来的进程,有一个进度条一样,生活的进度停不下来,但是个人业绩的进度条却是各人各异,总体上大差不差。

如果每个人的进度条都是在这个节点上就要前进多少,下一个节点上就要前进多少,这是不是太重复太乏味太没有多样性了呢?高考的时候,感觉所有的老师家长都在说,要上一本,上重点。

你要是上不了一本就完啦,不是重点名校没有企业要你的。我倒是想问,怎么就完了?上不了重点大学就要去死吗?还是要在还没高考的时候就把人逼死?如果高考结束,这个孩子很努力但是他就是上了个二本他就是罪人吗?就永世不得翻身吗?

 

现在有很多复读的高中生,因为高考的事情把自己逼得精神压力巨大,甚至出现很多极端的行为。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太不了解真正的世界的模样和真正的生活的模样,对自己要求太高,而能力暂时达不到。

而如果风平浪静下来,有心去体会生活,再回头一看,才知道真正的生活是总应该用一颗满足的心去对待,它很平淡,很平凡,却也很伟大。每天柴米油盐的生活,看似无趣,却很有深度,我们每个人都是柴米油盐喂大的呀。

 

新闻上,各种因为学业的问题而抑郁甚至自杀的情况屡屡发生,当时我本能地反射出一个词:触目惊心。有理想有追求是好的,但是又有多少人因为过分得要求分数,成绩,而忽略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呢?

大学,一定要是双一流,985、211吗?我倒觉得普通的甚至靠后一点的综合性大学也不错,大学从不缺梦想,而是缺少有梦想的人。每个大学都是孵化人才的地方啊,多少专科走出来的人比名校出身的人更懂得思维方式,更懂得变通呢?当然这不是在贬低想要考名校的人,只是在说,如果能力不够,不要选择一棵树上吊死。

 

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不坐头等舱也照样能够到达目的地。

 

太高的要求可能会导致,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八十岁才被埋葬。二十岁的人,生活失去了缤纷的色彩,就像是失去了血肉。

 

也可能导致,报复性熬夜,又叫强迫性熬夜。每天早早起床,工作一天,到半夜十二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到来了,感觉一天才正式开始。

 

伤身伤神。

 

还有婚姻。很多人大学不谈恋爱心里都觉得很紧迫了。到了二十五岁不结婚就感觉自己是大龄剩女,心里就非常着急,各种交友相亲甚至是逼婚屡见不鲜。

对于二十多岁的人来说,婚姻像是一件头等大事,没了它就没了一切。多少人为了恋爱而恋爱,多少人为了结婚而结婚,就像是《粉红女郎》里的结婚狂刘若英。

 

关于这一点,我很欣赏歌手谭维维。她是三十多岁的女人,一身彪悍却不失知性与成熟。我相信她“强悍”的外表后面,是一颗成熟高贵又优雅的女人心,可以用“女人花”来形容她。

她的声音十分有女人味,总是唱一些十分有智慧的富含人生哲理的却不失生活气息的歌。她是一个三十岁还没结婚的女人,眼睛旁边有一点皱纹,身材还没走样,依然有一颗纯粹的心,还富有生命的激情和光芒的女人(不过最近她好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简言之,这样的女人是成功的女人。

她在生活中做到了不卑不亢,不惊波澜,像秋天的湖水一样深沉,却细腻。这样的女人,像是比二十岁更成熟,更通透,而且还省去了少女的烦恼。

 

她有一首歌叫《晚婚》,里面有一句歌词,道出了婚姻的真谛:“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想到关于催婚这个话题,著名心理学家雷鸣说过,父母催,催,催,催得真结了婚到时候看会捅出多大的篓子。他当时是非常激动甚至带着愤怒说出这句话的。

“往往爱一个人,有千百种可能,滋味不见得好过长夜孤枕”,“那爱来敲门,回声的确好深”,是啊,一份爱来敲门,这敲门声变幻莫测,谁知道打开门,你收到的是一份诚挚的爱,会幸福相伴一生,还是带回来一个带来所有风雨的男人呢。

 

至于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以此类推。年长的人就不能激情不能浪漫吗?就不能有粉红色的心形气泡围绕身旁吗?如果是这样,这世界未免也太不公平了。哦对了,不公平的不是世界,而是人心,有时候甚至是自己的心。

 

世界上偏偏就有这样的传奇女人,71岁上班,96岁失恋,100岁成名,没有时间去死。我想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爱自己的吧。

 

差不多就一定是“俗”吗?

 

我不希望有人看到我这篇文章,为了所谓的免俗,而刻意去追求免俗。生活,轻松点,随意点就好。有的人可能就是被这种“差不多”的紧迫感驱使,大概是怕自己成了“差不多先生”或者“差不多小姐”吧。过分追求个性和标新立异。这要有一个度的。

 

俗大概代表的是一种大众化,可是生而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那么多的人,难免落入“俗套”,这种所谓的俗套就一定是不可取的吗?那当然是未必。这种俗,意味的可能是平淡,平凡,却有着质朴的快乐。

每天,每个人,学生早上七点钟一起去学校,成人八点钟一起挤公交上班,不约而同地,约定俗成地,正组成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

 

有时候,正是这种“差不多”的模式,让我们轻松了。

有时候,为了摆脱“差不多”而过分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反而更是俗气。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一样,人生的进度条总是会有相近的时候。所以你会为有时跟别人迈着同样地步伐而感到好像失去自我了吗?会觉得慌张吗?会觉得我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吗?会怀疑自己不够叛逆吗?

 

有这种意识是好的,但是不必紧张。

 

日子,还是要自己去过的。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体会,自我的体会,那便是生活的意义,那便是“脱俗”。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世界上连两片相同的叶子都没有,更何况是两个相同的人,相同的思想体系。

思想,是复杂到任何精密仪器都无法匹敌的,是不能被任何一个人或者理论加以限制的。所以,我奉劝所有人:守住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这就是“免俗”的真谛所在。

 

最后八个字结尾: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原创:江柔儿
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